【黄锦波:改变美国华人从政的历史】美国华人数量

  他是权威的医学博士,在美国开有私人诊所;他是美国首位华裔市长、议员,曾在美国喜瑞都市从政14年之久;他是董事长,拥有一家“中美电视台”,并经常参加中美之间的各种文化交流演出;他是一个歌星,1985年在央视春晚演唱的一曲《龙的传人》,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他还是慈善家,先后多次为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生角色,黄锦波“扮演”得游刃有余,堪称传奇。
  
  受人爱戴的医生
  黄锦波1943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台山。父亲是美国退伍军人,5岁那年,父亲不幸在香港去世。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和弟弟抚养长大。母亲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所以经常叮嘱黄锦波兄弟“要好好读书”。由于他们周围很多人都是医生,母亲也极力鼓励他从医,说:“医生治病救人,积德行善,生活也会很好。”黄锦波自小孝顺,他听从母亲的话,立志学医。
  1961年,在香港皇仁书院中学毕业后,黄锦波带着母亲积攒的200美元,只身赴美。父亲生前入了美国籍,所以他到美国后也很容易就领到美国公民的护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黄锦波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地。他靠着在中餐馆做侍者每小时1美元的收入半工半读,在洛杉矶度过了3年勤工俭学的日子。黄锦波说,大学让人积累知识,分辨是非,但仅仅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在求学期间广泛涉足社会各个领域:如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热衷当志愿者,投身商海,买股票,进行房地产投资,还当过教练员……这些经验使他了解美国社会各个领域,融入主流社会,也为他跻身政坛打下了基础。
  大学毕业后,黄锦波到犹他州盐湖市大学攻读药剂学。聪明勤奋的黄锦波知道怎样去寻求发展,他的学业进步很快。研究生毕业后,黄锦波一面当药剂师,一面读医学院,只用了3年半就读完了别人4年才学完的课程,获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开始行医生涯。
  两年半之后,黄锦波就凭借精湛的医术和狂热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家诊所。在喜瑞都市,他做起了“接生婆”,亲手将1000多个新生命迎到人间。从一个打工仔到医学博士,再到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产阶级”,实现了自己梦想的黄锦波,开始回报社会。他的诊所每周会抽出一定时间免费为市民检查身体;同时义务为警官学校讲授急救方法,并创办心脏病突发急救班。
  黄锦波常说:“人不必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人应该从事更多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此外,他捐款设立奖学金,帮助华侨学生读书,还把西方的先进医学经验介绍到中国,促进中美学术交流。由于他医术高明,热心做慈善公益事业,很受华侨、华人和美国朋友的爱戴,获得了“模范公民”的光荣称号。
  
  美国第一位华裔市长
  黄锦波从医多年,广泛接触了社会各界人士,他发现由于华人在美国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所以在美国参政的华人并不多。黄锦波说,“华人要从政才能赢得更多的权利。”于是他决定跻身政治舞台,参加市议员的竞选,如果当选了,是华人的骄傲和光荣;如果竞选落败,可以通过竞选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这位当时年仅35岁,在美国生活了17年,在喜瑞都市只生活了7年的“外族人”,与另外11位“老资格”的白人候选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凭着年轻、精力充沛、有经济实力和他在市民中的良好口碑,黄锦波战胜其他对手顺利当选,吹响了他进军美国政界的第一声号角。此后,黄锦波四度连任喜瑞都市议员。
  同年,黄锦波还当选为喜瑞都市副市长。步入美国政界的黄锦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一丝不苟,因而连续三届任该市的副市长。1984年,黄锦波成为喜瑞都市市长。作为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上任之初,质疑与猜测之声不绝于耳。但很快,喜瑞都的市民们就领教了新市长的能耐。
  凭着成熟心态、管理理念和经济头脑,黄锦波大力发展喜瑞都市的经济,全美最好的市级剧院,洛杉矶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和汽车城相继在喜瑞都落成。黄锦波使一个原本以畜牧业为主的小乡镇,变成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一年的时间,喜瑞都市的房价和地价随着城市声誉的提高而比过去提高了39%,增长率超过洛杉矶地区历史上的最高点。黄锦波的成功,鼓舞了越来越多的华人参政。
  黄锦波的治理风格还有几分美国人喜欢的浪漫色彩。为了进一步提高喜瑞都市的知名度,黄锦波制作了一个名为“骄傲的喜瑞都市民”的电视专题片,这部专题片不仅团结了喜瑞都的市民,甚至让外地人也心生羡慕,迁来此地居住。原本这里并不是华人聚居区,在黄锦波第一任期时,该市只有几十家华人,但到第二任时就增加到了几百家,同时也带动了韩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等亚裔纷纷搬到喜瑞都市。
  在黄锦波担任喜瑞都市长期间,这个城市在全美国平均收入中排名第二,国民收入高达人均3.2万美元。至今,喜瑞都的市民仍然对这位曾经引领他们的华裔市长津津乐道,可以说,黄锦波的成功改变了华人从政的历史。
  
  创办电视台推广中国文化
  有着众多头衔的黄锦波谈起新闻来也头头是道,并且拥有自己的电视台。而这位成功登上美国政坛的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办私人电视台呢?黄锦波说,“其实原因很简单,既是为了自己当初竞选的需要,更是为了促进中美交流。在美国,人家不喜欢你,媒体可以不宣传你,也可以对你胡说八道。因此,要参加竞选,就得有一家自己的媒体。”由于在美国生活多年,黄锦波发现,“早年国外媒体一些不真实的报道把中国渲染得极端贫穷落后,在海外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而现在这些影响正在逐步地消除和改变,这其中就有海外华文传媒的贡献。我始终坚持并强调用英文向美国报道和介绍中国,就是希望不仅能积极向海外华侨华人介绍中国的巨变,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当地人对中国的偏见。”
  基于这两个目的,1988年3月,黄锦波自筹资金,创办了中美电视台。每天的节目都用中英两种语言滚动播出,它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传递两岸三地的最新动态,向全球华人传达关于中国的一切。作为中美电视台的董事长,黄锦波还是一位能够独立完成摄像、剪辑、配音、制作、主持等诸多环节的全能电视人,他带着摄制组回国采风,向西方的观众介绍这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迷人国度。
  中美电台也是美国第一个用英语报道中国节目的私人电视台。“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这个电视台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胡同、风筝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这些都是用英语播出。”黄锦波说,“当时外国人都还不了解这些中国文化,所以电视台的收视率很高。”
  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的黄锦波曾多次造访中国,为此他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将自己在中国看到的美好事物和收集到的优秀电视节目带回去,在自己的电视台用英文播出。他还曾与北京电视台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合作,转播该台提供的英语节目。现在除了在电视台播放宣传中国文化的节目,黄锦波还希望面向中国学生制作英语教育节目。他在北京和广州举办英语脱口秀和演唱会,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龙的传人心系祖国
  尽管黄锦波在国外已声名鹊起,但这位魅力十足的美国华裔市长真正被中国老百姓认识,还是在1985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1985年黄锦波作为海外华侨的代表,美国首位华裔市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一曲满怀深情地《龙的传人》不仅宣泄出了心底四十多年的故乡情、赤子心、家国梦,也让10亿中国人民记住了他。记住了他放荡不羁的卷曲长发,记住了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而他也让这首歌成为传唱于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不朽经典。
  1991年,我国湖北等地遭受特大洪水灾害,黄锦波不远万里,带着药品从美国到华中地区,投身到救灾的行列中去。他还捐出了1万美元,帮助受灾同胞重建家园。1998年夏天,世纪洪水袭击中国长江流域,但美国的媒体对洪灾的报道却十分简要。为了让海外华人华侨真实地了解祖国的灾情,黄锦波毅然回国参加抗洪抢险和人道主义救援。并把这一切用镜头拍摄下来,制作成赈灾特辑在自己的电视台播出,呼吁中国人四海一心,为灾区募捐。随后,几十万美元的捐款汇到了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黄锦波的爱国热忱与突出贡献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他先后受到邓颖超、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朱�基等领导人的接见,堪称与中国领导人握手最多的华裔。1994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欧美同学会上,黄锦波见到了当时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江泽民握住这位海外赤子的手,笑着说:“黄锦波的名字我早就听说了,感谢你为祖国做了那么多好事。我听说有一句话叫做‘在中国,要学习雷锋;在海外,要学习黄锦波。’”
  20多年来,黄锦波致力于中美两国文化交流,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应中国各地政府的邀请,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哈尔滨、福州、武汉、成都、济南等市;还多次在中国各大医科大学讲座;同时他积极投身慈善,多次为希望工程和灾区捐款。
  虽然身在美国,但黄锦波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流淌的是华夏儿女的血。血浓于水的情感,使黄锦波无时无刻不密切关注着中国发生的一切。黄锦波说,近年来中国高层到世界各地访问的频率很高,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纷纷到中国开展交流活动,这使得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先后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这使我们全世界的华人深感自豪。
   (摘自《人物周刊》)

推荐访问:从政 美国 改变 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