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的分析与演奏】

  摘 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他对于钢琴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肖邦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钢琴所创作的作品,其中降b小调谐谑曲就是一首富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作品,并以它优美的旋律、史诗般的气势、强烈的音乐形象对比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音乐会和国际赛事中常见的曲目之一。
  关键词:肖邦、钢琴
  作者简介:韩帅,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3-0122-02
  一、降b小调谐谑曲创作背景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年-1849年),波兰作曲家与钢琴家,他是波兰音乐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 op.31是他的四部谐谑曲中的第二首,创作于1831年,当时肖邦生活在巴黎,这是肖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1830年,波兰国内处在反抗国外势力的斗争之中,社会动荡。肖邦被迫移居法国巴黎,以开演奏会和教学生为生。背井离乡、孤身一人的生活直接影响到了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
  二、降b小调谐谑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1、谐谑曲体裁的发展
  谐谑曲又名诙谐曲,是一种节奏活泼、速度较快、 富于生机和幻想的三拍子器乐曲。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具有幽默性质的声乐小品,最早应用于器乐曲世俗作品中,后来由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海顿在奏鸣曲类型的乐曲第二乐章中代替小步舞曲体裁来使用,谐谑曲才与小步舞曲有了明显的区别,谐谑曲体裁开始具备了比小步舞曲更轻快活泼的特点。之后,贝多芬对于这一音乐体裁的继承发展使得谐谑曲较之以前能够运用更复杂的曲式来多方位的表现意境与音乐形象。古典谐谑曲常以复三部形式出现, 对比的中间部分是分节式的歌唱性中段。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舒伯特是第一位将谐谑曲体裁发展为摆脱了之前附属于奏鸣曲而存在的形式,可以作为独立的乐曲演奏的作曲家,他的独立成曲的谐谑曲比肖邦第一首谐谑曲写成的时间早了17年。
  2、降b小调谐谑曲风格分析
  自肖邦移居巴黎开始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了新的音乐形象,抛弃了之前音乐创作中华丽而缺乏内涵的音乐主题,加入了主题与主题之间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华沙时期的以抒情性、幻想性和华丽的炫技为特征的沙龙气息转化为了充满热情与英雄气概的史诗篇章。肖邦的谐谑曲虽然不是首创,但是他对于谐谑曲的发展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肖邦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对谐谑曲体裁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保留了古典谐谑曲的三拍子特点,运用了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以及多种曲式,使得谐谑曲规模更为宏大,可以容纳更多的音乐主题间的戏剧性的对比,声部写作上更加的灵活自由,表现了丰富的戏剧性与更加明朗的情绪,突破了传统谐谑曲中的强调音乐主题与主题间的相互融合的约束。肖邦的四首谐谑曲都是热情奔放、富于浪漫气质的作品,曾有关于肖邦谐谑曲作品的评论是这样说的:“它们的不可遏制的、疾风般阵阵勃发的激情不禁令人神往, 强烈的戏剧性震撼着人的心灵。作品中不同主题的强烈对比, 在极富色彩和紧张度的和声进行中, 犹如狂风巨浪, 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音乐形象。”
  降b小调谐谑曲有很多的自由处理,具有大范围的左手分解和弦音浪衬托右手歌唱性旋律进行,华丽的引子与过渡乐段引人入胜,主题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速度较快,音乐极具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降b小调谐谑曲的演奏分析
  降b小调谐谑曲采用了幽默的两组三连音为开场白,仿佛是一个小矮子低声问出了一个简练滑稽的问题,紧接着是一组庄严的大和弦,正如一位声音浑厚的壮汉做出了坚定的回答,乐曲的第一主题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进行着。
  开头具有从pp到ff这样的巨大差异的对比,形成了引人入胜的两个鲜明的音乐形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Sotto coce这个标记,意思是弹奏时力度只需要标记的一半就可以了,根据要求我们在开头的pp力度的乐句就需要更加的弱,但是演奏时候手指仍要保持敏捷,以保证乐句的清晰,这里可以运用到弱音踏板来辅助演奏。在第5小节中,和弦的处理需要有爆发力,来达到这里所需要的一种更为宽广、通透的音色。从整体来看这里是一个乐句,所以和弦要有legato的感觉。整个主题中踏板用得比较少,只有在有大和弦,力度为ff的乐句中,烘托气氛适当地运用一些。第一主题中最为重要的是和弦外音和乐句感的强调。
  之后是一串华丽的引子,快速的下行分解和弦跑动,仿佛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总体感觉是轻松愉快的。装饰音与上下行半音阶的运用使这段引子具有了活泼的气质,引子比起之前或英雄性或具有谐谑意味的音乐形象有了较大变化。这里需要较少的运用延音踏板,尽可能的突出音符的颗粒性。在引子最后,我们可以利用poco ritenuto这个示意可稍稍渐慢的符号做一个呼吸与情绪准备,带入下边的正题。
  第二主题段首标出了Con anima记号,这一段的情绪是生机勃勃的,第一次听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有春风拂面的感觉。这里的大跨度的分解和弦织体的写作手法是肖邦钢琴作品创作中常用的,左手伴奏部分需要极为平稳的节奏与相对较弱的力度,用以衬托与补充右手的主旋律,其音色就像是在竖琴上轻轻拂过,就像是平静的湖面上的一朵朵涟漪,平和动听。右手上边声部为主旋律,旋律如歌一般动听,这里表情记号为dolce柔美的,整个乐段情绪起伏并不是很大,需要根据标识的记号做适当的渐强渐弱,来使得旋律更具有流动性和歌唱性。由于左手伴奏部分跨度较大,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手腕来克服这一技术难点。乐段最后的华彩部分结构简单,但是大量音符出现在黑键上,所以并不是很容易弹奏的地方,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之后乐曲再次回到开始的旋律,不同的是,这次反复中装饰音与变化形式的出现还有对力度、速度的不同于之前要求,使得大篇章的反复并没有出现让听众乏味的效果,反之,再次赋予了这段旋律深刻的感染力。
  随后曲子进入了第二主题,开头是一个中板抒情性质的乐段,同样按照谱面上的要求这里也需要加入弱音踏板的处理,这里的音乐形象发生了转变,相较于之前的生机勃勃、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来看,这里有一些平和舒缓,在静谧的乐句起伏中流动着另一个细小的声部,像是潺潺流动的小溪,以一串清脆的装饰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地方。这里的演奏需要非常细致考究的手指控制,可以运用手腕来调节力度,避免演奏中会出现的手指用力不均导致无法达到乐句所需要的静谧情绪的问题。在这一段中,踏板的应用会比较琐碎一点,需要保持清晰的演奏效果,每个小节都要重新换一次踏板。
  在享受了片刻的安静之后,第二主题的主部出现了,这是一段优美的旋律,好像一首圆舞曲一样。左右手分别弹奏四个声部,其中右手高声部为主声部,右手低声部好像是一种回应一样,一直伴随着高声部的进行,一唱一和。左手低声部也是一条旋律线,它很好地补充了旋律中的和声织体。谱面上专门为左手写出了legato的标识,而且考虑到低声部的旋律性,这里我们要尽量多的用手指把左手低声部弹奏得连贯。后边的大跨度跑动也是难点之一,这里需要科学正确的指法以及发力方法才能够自如应对。
  接着又是一段重复乐段,在结尾的扎实的终止性和弦之后,是变调的引子乐段,带入了高潮部分,这是整首曲子最难的地方,右手的快速跑动与左手扎实的大和弦相辅相成构成了华丽的篇章,情绪回复到了开头的英雄性。乐段在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上下行音阶的对答中,在音乐形象矛盾的不断升级中,升华到了一个更高更强大的主题。这里的演奏需要手指保持灵敏的状态,以清晰、快速地弹奏三连音。
  最后是最为表现这首作品中英雄性史诗性特点的段落,有力的大和弦一改之前的温柔气质。一组组和弦冲击着听众的听觉,但是浑厚的音响效果中仍存在着轻巧的第二声部。因为声部较多且速度较快,这也是较难把握的一段。整个乐段的力度是一直渐弱的形式,之后回到开头主题,在重复主题之后,以一段具有猛烈冲击性的和弦之后结束整个曲子。

推荐访问:肖邦 谐谑 小调 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