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教父”级作曲大师约翰·威靡姆斯,好莱坞的浪漫主义乐风】篮球教父的新生

  约翰·威廉姆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1932年出生于纽约的约翰·威廉姆斯在少年时代便广泛地接触了古典、爵士、流行等音乐风格,24岁时正式加盟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随后转入20世纪福克斯公司进行电影音乐创作。约翰·威廉姆斯曾为90多部电影创作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2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的提名,并5次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大奖。
  电影音乐创作之《星球大战》主题曲《星战进行曲》(1977年)
  约翰·威廉姆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影音乐创作事业。《星球大战》、《印地安纳·琼斯》、《大白鲨》、《辛德勒的名单》等等,这些电影音乐都是他的杰作,解读电影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或许要从《星球大战》系列音乐开始。
  1977年,乔治·卢卡斯拍摄的电影《星球大战》震撼了全世界,他开启了一个现代的神话,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票房奇迹,也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影片导演乔治·卢卡斯从三部《星球大战》拍到了《星战前传》的第三部,武器、战场、阴谋、服装都已更新换代,前程往事被翻找出来隆重登场,主角由邻家男孩换成了传说中的战神……在这其中,始终不变的是那乌托邦般的梦想,还有约翰·威廉姆斯为《星球大战》谱写的主题音乐。
  影片背景中有力的曲调是《星球大战》的主题曲,它理直气壮地高歌,诉说着自童年开始就狂热而执迷的星球探索之梦。这支《星战进行曲》主要由铜管乐演奏,这也给音色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属色彩,这样的配器习惯,或许并非来自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思维,而是因为这种音色的频率不大容易被声势浩大的战争场景的音效所淹没……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中总是带有这种毫不造作的明快与热烈,像这样的大调进行曲容易写成千篇一律,而约翰·威廉姆斯的才华恰好体现在这段配乐的泰然自若和一种来自于性格的明亮感。
  电影音乐创作之《哈里·波特》主题曲(2001年)
  《ET外星人》、《太阳帝国》这两部关于男孩成长的音乐是威廉姆斯的代表作,在此之后,他在写《哈里·波特》系列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在科幻、魔幻、恐怖电影中,电影配乐能够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威廉姆斯为《哈里·波特》电影系列写了前三部的音乐,在《哈里·波特》中音乐几乎自始至终地萦绕画面,是音乐建起了魔法城堡,并幻化作一片影片中熠熠闪光的蓝色魔幻空气。
  最初,主题曲仿佛从音乐盒中传来,接着弦乐队神秘而激动的音云开始围绕主题,因为一个神秘而勇敢的小男孩的诞生,世界有了新的节奏,星云正在组织,宇宙正在酝酿,小男孩的世界充满了神秘未知。《哈里·波特》系列有一个共同主题,无论在乐曲的亮度、层次感、精致感各方面,《哈里·波特》的主题音乐均衡地掌握了古典交响乐的动态气势和静态模拟,又一次活化了哈里·波特的想象世界。
  电影音乐创作之《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1993年)
  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合作之初他42岁,那一年斯皮尔伯格刚刚拍摄他的第一部电影,他邀威廉姆斯一起喝咖啡,希望他可以帮这部电影配乐。
  威廉姆斯自携手斯皮尔伯格后就一直好运连连,分别以《大白鲨》、《ET外星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而斯皮尔伯格因为这两部电影的数亿票房成为了好莱坞的摇钱树,却自始至终被奥斯卡拒之门外,直到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曾在1993年获得了12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赢得了最佳导演、最佳配乐等7项大奖。
  这部以黑白片形式拍摄的电影不再需要戏剧性的音乐烘托,威廉姆斯只是为它写了一支歌,曲调就像辛德勒的营救一样悲壮,然而,当它在圆号、长笛、小提琴的独奏中传递,像清脆藤蔓在压低的镜头里蜿蜒生长,在暗中传递着希望和生之信念时,任何语言都是无力的,只有这支歌无法替代。
  约翰·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多次合作,能深切体会到这位身体中流淌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以色列犹太裔小提琴家帕尔曼深情演绎的独奏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的犹太人的凄凉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认为“哀而不伤”,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存气质,威廉姆斯让音乐成为了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威廉姆斯在各种电影配乐中逐渐积累了他的个人音乐风格,一种后期浪漫主义的乐风,一种宽宏、纯真而色调温暖的乐风,这种动听而细腻的乐风非常适于辅佐电影情节的展开,而气势磅礴的大型交响乐音响也与好莱坞大片的规模意气相投,这种乐风不但成为了约翰·威廉姆斯所有电影音乐的底色,也成为了好莱坞音乐的主流风格。

推荐访问:约翰 好莱坞 浪漫主义 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