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彝族“跳菜”现状研究:南涧彝族跳菜

  作者简介:刘蜀子(1979—),女,云南普洱人,保山学院院长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艺学。  张山(1973—),女,云南龙陵人,保山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艺术。
  摘 要:“跳菜”是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宴请时的一种上菜仪式,是流传于南涧各乡镇的民间习俗,它是南涧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是该地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南涧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是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对南涧彝族“跳菜”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跳菜;价值;传承;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KB2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跳菜”是认识南涧和南涧以彝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对南涧彝族“跳菜”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研究,不但能够发现“跳菜”艺术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也能为“跳菜”艺术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因此,研究南涧“跳菜”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南涧彝族“跳菜”面临的困境
  “南涧跳菜”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和众多民间艺人的传承、变革和加工,已成为普通彝族百姓日常生活礼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南涧彝族“跳菜”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打造“跳菜”这一文化名片,近年来,政府部门在“跳菜”习俗的发扬、传承和推广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使得“跳菜”这种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得到认知和流传。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南涧彝族“跳菜”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跳菜”艺术的发展。
  1、传承范围狭窄、方式单一
  与许多民间文化艺术一样,南涧彝族“跳菜”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领悟体验,靠的是师傅传弟子的方式进行传承,传承人的选择和确定主要着眼于被选者的亲密关系,往往是子承父业,给传承打上了家族的烙印。即使有少量的非家族传承方式存在,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些老艺人为了突出自己创作技艺的独特性,有些舞蹈动作秘而不宣,致使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舞蹈动作从此失传。
  另外,“男尊女卑、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思想的存在,也使“跳菜”艺术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跳菜”起源初期是女人当家作主的母系氏族时代,女人不用参加这些繁琐的供奉仪式,只有地位低下的男性才从事这样的表演。后来,随着男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男人便垄断了这种技艺。加之“跳菜”动作难度大,表演过程繁杂,老人、女人和孩子很难完成,使得“跳菜”艺术更是成为了青壮年男子专享和独有的特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跳菜”传承的狭窄性、单一性由此可窥见一斑。
  2、“跳菜”传承后继乏人
  南涧彝族“跳菜”艺术遵循“保护、传承、开发”这一发展思路。近年来,政府确实花了大力气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些措施和办法也切实起到了明显成效。但传承人数量和质量,也就是传承人素质、水平的提高问题仍是困扰南涧彝族“跳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掌握着“跳菜”高超技艺的老艺人有的普遍年岁已高,有的相继辞世,那些原生态的民间传统“跳菜”习俗文化濒临失传。此其一。
  其二,由于南涧“跳菜”开发程度较低,开发不成熟,“跳菜”还未形成规模,“跳菜”队员常常面临收入不稳定,无法养活自己的窘境,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学习和传承“跳菜”艺术的积极性。有些艺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迎合低俗的消费需要,片面追求“跳菜”的舞台化、艺术化效果,偏离了“跳菜”艺术的文化实质,使“跳菜”艺术的灵魂和文化内涵严重变味。
  其三,由于“跳菜”艺人自身素质较低,对“跳菜”艺术的文化内涵、特殊价值等认识不全,领悟不够,在接受传承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表现思路和表现形式,循规蹈矩,不思进取,使人看后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将使人们对“跳菜”艺术的内涵、价值等产生怀疑,从而致使“跳菜”艺术陷入低靡。
  3、现代传媒手段的冲击
  “跳菜”的艺术精华乃是“即兴创作”,过去无论是“宴席跳菜”还是“舞台跳菜”,在伴奏上多为现场表演,即使伴奏者临时变换音乐节奏,扮演者也能即兴调整舞步,增加热闹欢快的气氛。而今,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农村普遍用上了VCD、DVD、录音机等电子产品,用伴奏带进行伴奏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四平八稳、一成不变的伴奏方式,使得“跳菜”这门技艺的演出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将使“跳菜”表演脱离原生态的表演轨道,从而丧失它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原来相对独立、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使用的“跳菜”音乐,现在也被搬上了某些音乐剧和大型歌舞晚会的舞台,“跳菜”独有的音乐版权遭到侵犯,这也对“跳菜”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二、对南涧“跳菜”艺术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1、加大资金投入
  南涧彝族“跳菜”保护和传承中最突出的就是资金匮乏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很多保护措施无法及时落实。“跳菜”艺术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关键。相关政府和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负责,专款专用,以保证“跳菜”技艺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才有可能进行改革和创新。
  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研究
  “跳菜”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价值是“跳菜”形象的核心内涵,是“跳菜”保护和传承的根本。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应组织力量大力开展对“跳菜”艺术的实地调研和科学考察,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发掘“跳菜”艺术的深层价值。
  3、积极发挥传承人的力量
  民间传承人作为“跳菜”艺术传承的主体,应改变过去那种保守、自发的传承状态,增强自己进行文化传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本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认识度,并结合政府部门的文化政策做好传承主体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为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贡献力量。
  4、提高“跳菜”艺人的地位,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提高“跳菜”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主动传承、自觉保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真正从头脑中将“跳菜”艺术作为一项人生的事业来发扬光大,而非单纯将“跳菜”作为谋生的手段。
  “跳菜”艺人队伍壮大,但素质参差不齐,鱼目混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培养专业的“跳菜”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加强对“跳菜”艺人的文化教育和培养,从政策上、精神上、生活上支持和扶植“跳菜”艺人,使他们自愿、自觉地投入到“跳菜”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队伍中来。
  三、小结
  南涧“跳菜”艺术内涵丰富,魅力独特,不仅包容了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如何对“跳菜”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地保护与传承“跳菜”艺术?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需把眼光放宽放远,走多渠道保护与多方面发展并重的路子,深层次挖掘南涧“跳菜”的艺术文化价值,力促“跳菜”艺术健康、有效地推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舞蹈集成资料卷[M].南涧彝族自治县舞蹈集成办公室编,1987.
  [3] 秦莹,阿本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涧彝族“跳菜”[J].大理学院学报,2007(5).
  [4] 李维锦.南涧彝族“跳菜”的价值解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5).
  [5] 杜芳芳,耿国伟.南涧彝族“跳菜”艺术现状调查及研究[J].思想战线,2008(34).

推荐访问:彝族 现状 研究 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