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刈禾女》欣赏并译 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

  作者简介:汪奠才(1960-):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摘 要:《孤独的刈禾女》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诗中“淡”景“浓”情、“实”景“虚”情、“静”景“动”情给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运用各诗节情绪主基调的跌宕起伏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本文亦对该诗按照传统的七言形式进行翻译尝试。
  关键词:华兹华斯;《孤独的刈禾女》;欣赏;试译
  中图分类号:O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湖畔诗人”的领袖,英国的桂冠诗人。诗歌《孤独的刈禾女》是诗人1805年的作品。据说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朋友Thomas Wilkinson对苏格兰游历记述:“从一位独自刈禾女子身边走过:她一边弯腰收割,一边用克尔特语歌唱;那是我听过的人类最甜美的声音;她的歌声温柔而又忧伤,非常动听,并且久久在我心中萦回。(Passed a female who was reaping alone: she sang in Erse as she bended over her sickle;the sweetest human voice I ever heard: her strains were tenderly melancholy,and felt delicious,long after they were heard no more)”。诗人的妹妹Dorothy在日记中写到这是苏格兰的 “常景common phenomenon”。也许就是诗人1803年游历苏格兰曾经亲眼所见的常景。然而,就是这样的常景成就了《孤独的刈禾女》这一不朽的杰作。1807年发表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每一次重读这首小诗,就像重游那充满歌声的山谷、重逢那劳作歌咏的少女,总有不同的感受。笔者以为产生这一效果主要原因是这首诗在笔墨上“淡”景“浓”情、在手段上“实”景“虚”情、景“静”而情“动”给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运用各诗节情绪主基调的跌宕起伏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首先,让我们再一次随着诗行走进那无数人追寻的山谷。全诗共分为四节,每节八行:
  第一节:“看”!似乎不意间看到眼前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要指引我们的视线:远处峡谷中的田野上,一位苏格兰高地少女孤身一人在刈禾,一边劳作一边歌唱。“停下脚步或悄悄过去”,诗人命令道,是怕我们惊扰了刈禾的少女,破坏了这绝美情景;少女独自刈禾,唱着忧伤的歌。“听”,深深地峡谷荡漾着少女的歌声。
  第二节:这歌声使诗人浮想联翩:疲惫阿拉伯沙漠的旅者在林荫甘泉处憩息,夜莺悦耳的歌声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可是夜莺的歌声不曾如少女歌声美妙;春天杜娟的鸣叫,惊醒了希伯里德司群岛的海水,然而杜娟啼血之鸣,哪有刈禾女歌声动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度闻。”
  第三节:少女唱的什么使她的歌声如此娓娓不断?诗人猜测:这朴实的歌儿是久远不幸的往事?古时的战争?今天的日常琐事?或者是命中曾经的也许还会再来的苦难?
  第四节:诗人顿悟:无论少女唱的什么都无关紧要。她的歌声源源不断,那是她弯腰刈禾发自内心的歌。诗人驻足静听;诗人拔足登山而去,歌声还在耳边鸣响。即使歌声在耳边消逝,却在心中久久回荡。
  纵观全诗我们发现该诗描写客观的“景”少而主观的“情”多,全诗只有一个非常简单朴实的景——刈禾女在山谷孤身独唱。其他皆是情或者说是对实景的意象:刈禾女的孤独、对歌声的忧伤感觉、对歌声的比喻、沙漠的夜莺、春天的杜娟、久远不幸的往事、古时的战争、日常琐事、命中苦难、歌声久驻诗人心中等等。甚至可以说看景听歌的诗人也是情的一部分,因为他是见景生情才以诗抒情,无情何以有诗和诗人。景越简朴,情越多彩,千万个读诗人有千万种情,千万次的读诗也有千万次的感悟。这就是《孤独的刈禾女》“淡”景“浓”情。
  再者,诗中的景是相对静止的不变的,只出现在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并且没有大的改变,还是那只身独唱的少女。而因景而生的情则是不受羁绊海阔天空。在第二诗节中,诗人的想象从眼前的山谷突然飞向阿拉伯的沙漠和遥远的海岛,从眼前的秋天飞向初春,跨越时空,豪放不羁。这些都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任我们的想象遨游。
  还有,诗中景是实景常景,而情却是“虚”情。所谓“虚”情是说诗人在描述自己对景的主观感受时,有时隐藏了深层的真实的感受而展示出表层的“虚”情,模糊读者的视觉听觉,使读者产生疑问或不认同,继而激发读者自己的情。刈禾女在山谷孤身独唱这一实景有如一颗小贝壳静卧在清澈的水底自鸣自唱,读者本来可以看清听清的。但是这种清晰会使这一实景索然无味了。诗人不要我们看清听清。
  其一,诗人将刈禾女安置在远处的谷中,让我们只能听到曲调,距离使我们听不清歌词。在诗人的耳朵里,那曲调是忧伤的(melancholy),而且诗人还在第三诗节对歌曲的内容进行了猜测,都是些忧愁苦难,如“不幸unhappy、痛苦pain、失去loss、忧愁sorrow”,似乎刈禾女的歌和诗人的诗歌的情绪主基调就是忧伤。可是曲调的意义是可以因听者心境而异的,看景人也可以对同一实景有千姿百态的情绪反应。遵从实景还是遵从诗人还是遵从读诗人自己的情绪诗歌并没有设置任何的桎梏。忧喜还在读诗人一念之间。
  其二,从画面上看,我们看到刈禾女的形单影只,深处山谷。《孤独的刈禾女》中除诗歌的题目外还有四次用到了表示刈禾女“孤独”的词语以加强孤独的意念:single、solitary、by herself和alone。然而这些词语中,single、alone和by herself都是客观的“单独”的意思,只有solitary有主观的遁世独处之意,是一个令人联想到“无奈、孤寂”的词语,但也可以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诗中的“孤独”感主要是来源于忧伤的melancholy一词。就这首诗歌本身而言,其情绪可以说在客观的“单独”和主观的“孤独”之间摇摆。单独孤独?何虚何实,读诗人对情绪定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让我们将镜头拉近刈禾女。镜头里的实景是孤零零的她独自刈禾独自捆束,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的歌声和大自然,她孤独吗?画面的伴音是听不清歌词的曲调,诗人说是忧伤的,她忧伤吗?再将镜头对准诗人。诗人伫立观看谷中孤零零劳作的少女,耳畔是忧伤的曲调;诗人登山而去,忧伤的曲儿追随而来,而且在诗人心中久荡不逝。那么诗人的心对此音此画的感受是缠绵的孤独和忧伤?读诗的人哟,你是否也深受诗句感染,内心泛起悠悠的愁思,挣扎于诗人用“实”经“虚”纬编制的网?《孤独的刈禾女》就是这样拨动了读诗人的心弦,将想象的余地赋予读诗人的心。
  忧伤的歌怎么成了劳动号子?又怎么高亢得充盈山谷?一位如此融汇于在诗人心中拥有无比崇高地位的大自然的少女怎么会忧伤?忧伤的歌怎么会如此绵绵不断?读完全诗,刈禾女劳作的形象怡然自得,这也是诗人崇尚的人与自然的融汇。诗中多次重复她的歌声和她的劳作同步相伴,表明刈禾女其实是独而不孤,形单影只地忙碌却心境愉悦,没有丝毫的寂寞。原来刈禾女的“孤独与忧伤”是诗人对客观实景的主观感受,或是诗人的瞬间的忧伤?可是诗人忧伤吗?可以说刈禾女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她的歌就是诗人自己的诗——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强烈真情的自然流露(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emotion)。诗人还有歌声久久的陪伴。诗人、刈禾女、大自然三者用歌声融汇在一起,这是诗人所倡导的“与自然交融(communion with nature)”。其实诗中有孤独与忧伤诗人心中却没有,孤独忧伤都是“虚”的。
  如果读者感到忧伤和孤独那也是对实景的万千感受中的一种而已。这颗小贝壳静卧在清澈的水底,当我们每次想通过诗歌去清晰地看到听到它的音画时候,诗句便像调皮的小风将水面吹皱,使那颗小贝壳折射出万千姿态,这不变的“景”变得鲜活起来,使读者每一次阅读都产生不一样的“情”。
  《孤独的刈禾女》还运用各诗节主导情绪的跌宕起伏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诱导读者以实景为圆点朝着不同的方向辐射自己的情绪。
  在第一诗节,集中的出现了表现刈禾女孤独的词语,情绪主基调低沉;而第二诗节却极力赞美刈禾女的歌声,如沙漠的夜莺如春天的杜娟,主基调高亢;第三诗节诗人对刈禾女歌唱的主题进行猜测,尽是悲苦不幸,主基调急宕而下;第四节却又异峰突起,诗人突然摆脱第三节困扰诗人的猜测,回到刈禾女在山谷边劳作边歌唱的实景,怀揣歌声欣然而去,我们找不到哪怕一个有孤独和伤感的词。全诗情绪的起伏就就像抑扬格的诗句,有节奏地激发我们的思绪,使我们读诗人浮想联翩。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要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情景(to choose incidents and situations from common life),应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语言(a selection of language really used by men),《孤独的刈禾女》堪称以上主张的典范之作。
  虽然《孤独的刈禾女》用词朴素,却寓意深刻,这就更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几乎凡是读过原作的人都有翻译的强烈愿望。因此该诗的译作很多,其中不乏大家名家作品。笔者斗胆尝试如下,望君不吝刀斧:
  遥看形单田野间,高地少女执刈镰。
  俯身收割对影唱,君且止步莫近前。
  刈禾束捆独劳作,曲调忧伤惹人怜。
  君听峡谷深深处,歌声漫漫盈其间。
  戈壁无垠黄沙路,结伴苦旅不堪言;
  纵然林阴憩脚处,莺歌怎如此歌甜?
  春来杜鹃一声啼,遥闻千里海岛边;
  虽能惊破海神梦,未及斯曲动心弦。
  谁能相告何所吟,素曲如溪流山涧。
  旧时异乡悲情案?远古征战血与剑?
  抑或平素眼前事,悠悠谣歌出心田?
  许是曾经命中苦,历历在心有续篇?
  莫问女儿何所歌,曲从心出自绵绵!
  刈镰伴歌手中舞,禾随乐拍也翩翩。
  伫足静听心已醉,娓娓随我上山巅;
  纵使天音绝于耳,心中袅袅久回旋。

推荐访问:华兹华斯 孤独 欣赏 刈禾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