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审慎 审慎

  在阅读时评的过程中,总会让人觉得英雄气短。不是那时评的力度不足,而是读来读去总觉得缺乏技术含量。相比较而言,有一类时评写得从容有度,不那么急迫地拿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对种种现象观察之后得出的客观评价,这足够让人信服。在周濂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我读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观察之后的审慎态度,而这对时评的浮躁来说,犹如一阵清风,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确实,我们对待世间的万物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之所以会这样,只因为识见不同。在这本书中,作为大学教授的周濂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有着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证了这样那样的关于公正、民主、道德、自由、幸福等等的论述,但周濂的论述绝不是陈词滥调,不是复述过去,而是带有自己的创见,如论说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德性”,他认为,“最迫切的不是智慧、勇敢、节制这样的古典德性,而是公平游戏的精神”。同时,“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墙上,我们才可能看清楚那些沟壑,明白哪里是死路哪里是活路”。正是这样的洞见,并“由于某种幸运的巧合,我们碰巧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小撮,只有成为世界的一小撮,才能真实地看清世界。”
  不仅如此,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可能我们会产生悲观情绪或焦虑,而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这在我看来,如此的生活态度,才是属于智者的。
  安妮特·贝尔说:“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意愿有限性的伤害。”不过,在现实社会当中,我们依然会面临着理解的差异,比如通过对话能够走向真理共识吗?圆地球还是平地球?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公民吧。诸如此类的问题或许会时常困扰着我们,由于成见,我们自以为理解了这个时代,却并不是那么回事,这就像周濂所说的,是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可在智者看来,笑而不辩是一种态度,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住尺度、分寸,从而才能超越,“在面对喧嚣的流行观念时,或许应持哲学上的审慎”。
  你永远无法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是一种隐喻,不过,在书中,到处存在着一种内省的视角,都隐晦地刻画了过去十年来我在思想与情感上的点滴变化。在序言中,周濂坦承,“至少证明了我是一个偷偷摸摸的乐观主义者,因为虽然我时时感到“情况太复杂了、现实太残酷了”,但是我还是会忍不住偷偷地想,改变在发生呢。”从某种意义上看,乐观地看待现实生活,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不同的视界。

推荐访问:审慎 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