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谱子 试论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加强音乐分句法教学

  【内容摘要】文章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忽视分句法教学的现象切入,论述了分句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分句教学看法,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分句方法。  【关键词】分句法 呼吸 乐汇 结构
  在音乐表演的专业(包括演唱和器乐演奏)教学中,尤其是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唱(奏)处理作品时出现分句方面的错误,这就仿佛在念一篇点错了标点符号的文章,让人听不懂。有时还会见到演奏管乐器的学生在应该呼吸的地方不呼吸,一口气演奏很长的一部分,而且常常在不该呼吸的地方呼吸。这一切正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分句,这样做不仅不能正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容,甚至会歪曲作品。对此,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内涵、记谱符号等划分乐句,能更好理解、处理和演奏音乐作品。因此,把握好音乐分句的方法,是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基础之基础,在整个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
  重要。
  分句是演释音乐作品的第一关键环节,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准确地分句还有助于更细致地选择某种音乐表现技艺的发挥。运用分句法的目的不仅在于它能清楚地演唱(奏)完整的乐句,还要能清楚地划分出乐句中的细小的结构。在演奏、演唱专业课和视唱等科目的教学中必须重视音乐分句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句的基本方法,正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掌握分句法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仅是曲式学、和声学等理论知识,还包括艺术经验和修养、艺术才能等方面的积累。对此,笔者仅就分句法中最基本的问题,总结常用的分句方法,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分句教学看法,同时分析一些教学中学生在分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问题。
  正确地理解好乐句是表现作品的首要任务。优秀的演奏家或歌唱家总是尽力使作曲家的意图表达得更清晰准确而认真地按照记谱演奏或演唱。但是现在的记谱系统尽管已经十分详尽完善,但也不可能把所有需要的内容都标记出来,仍然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才能来解释乐谱,从分析乐曲的结构、和声及乐谱上的其他记号来细致地理解和划分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愿,更好地通过演奏来表现它。这正应了“只有理解它,才能更好地表现它”的那句老话。正确地划分乐句就如同我们朗诵诗文歌赋一样,必须认真分析诗文歌赋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情绪等,决定何处应该紧凑,何处应该松缓,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手段。如果不对诗文歌赋进行艺术处理,朗诵时不是像呆板平淡的小和尚念经,就是不能正确地表现诗文歌赋中的标点和语调,根本不能表现出诗人及朗诵者想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朗诵必然会失败,甚至还会产生
  歧义。
  正确地划分乐句是表现作品的基础任务。乐句是音乐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由乐汇(或称动机)组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意。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乐段,乐段是最小的完整单位。在构成乐段的连续的乐句之间常用短暂的停顿,使它们区分开。当然,这种停顿不一定就是谱面上的休止符,而是音乐进行中的小的间歇。通常一个乐句的长度与人的呼吸所维持的时间相近,慢速度时两个小节,中速时四个小节,快速时八个小节。这种二、四、八小节的乐句叫正规乐句,正确划分这样的乐句是不应该有问题的,但是,仍有人会犯点儿小小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唱“洪湖水,浪打浪”时这样唱:
  上例两小节一个乐句,第一、二小节中的最后两个十六分音符不是后一乐汇的开始,而是前一乐汇的结束,因此应该在这两个十六分音符之后呼吸,不应该在它前面呼吸。从一个小节的弱拍开始的乐句是弱起乐句,这种乐句可能是正规乐句,也可能是不正规乐句。不正规乐句是以三、五、六、七等数目的小节构成的乐句,弱起乐句和不正规乐句的划分是比较复杂的。
  正确地处理好乐句是表现作品的关键和核心,正确地理解和划分乐句是处理乐句表现作品的基础,然而有时一份印刷正确的乐谱是很难得的,遗憾的是我们接触到的常是不完全或有错误的乐谱,如有的地方缺少或画错了连线,有的地方缺少顿音或力度记号等,这就更需要我们运用分句法认真地分析乐谱,努力揣摹作曲者的意愿,并完整地去表现它。千万不要养成任意停顿或者机械地按照小节线划分乐句的毛病。那样,会把许多作品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对不同的作品一定要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具体地分析,没有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所有的作品。音乐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处理与表现,需要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更要注意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积累
  经验。
  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划分乐句呢?有的人习惯于按照小节线来划分乐句,这种做法很容易犯错误。在多年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乐句分句划分的几种常用的标记表示方式:
  一、用连线表示:
  上例共4个乐句,第一句是强拍开始,以后3个乐句都是弱起乐句。如果没有连线表示这样分句的话,很容易唱错,各乐句的长度也不一样,若按查小节数去分句的话,也会歪曲作者的意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连线都像上例一样正好表示一个乐句,有些较短的连线不仅是演奏方法的标记,也能表示出乐句的划分。
  上例是一个包含4个乐句的乐段,各乐句都保持小节线前八分音符的弱起结构特点,第一乐句两个小节,由a、b两动机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向上二度移位,第三乐句分为相等长度的两部分,由动机b变化而来,后部分是前部分的下方二度移位,第四乐句用动机b的基本节奏结束这个乐段。乐谱中的连线正确地标记了这种乐句甚至乐汇的细致部分。分析了乐曲的结构之后,演奏时就要精确地奏成:
  二、休止符:休止符是曲调停顿的最明显的表现。
  上例是用连线和休止符把乐句清晰地划分并正确标记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些标记,或对连线、休止符等记号不注意的话,则第二、六小节可能唱成:
  第九至十三小节由于都是四分音符则可能唱成:
  实际上应该唱成:
  但是,当音乐片断中有很多休止符时,也不应该在每一个休止符的地方都去换气(呼吸),这样不仅很容易疲劳,也会歪曲作品。
  三、较长时值的音符:一个乐句结束时,常用较长的时值的音符体现音乐节奏的紧张——松弛——紧张——松弛的发展规律,暂时的松弛以表示音乐运动的相对稳定,特别是包含模进的乐句中更是这样。   像上面前两个这样的例子在实际表演中非常多,乐句的划分甚至动机(乐汇)的划分也十分清楚。在上面最后一个例子中,整个乐段完全保持着同一种切分的节奏。 由于较长时值音符的出现,一个乐句又可以看作由两个基本乐汇构成。前两个乐句有休止符作标记,划分不成问题。问题在于第六小节的两个十六分音符是前句的结束还是后句的开始呢?应该是后句的开始。
  四、乐汇(动机)的重复。一个乐汇的重复即是强调了这个乐汇的特点。重复可能是完全的重复,即旋律、节奏等都不变,或者是不完全的变化重复,即只重复节奏、和声骨架等,而旋律向下、向上严格的或不严格的移位,以及装饰、紧缩、伸展等。重复部分的开始和结束,也是乐句划分的明显标记。
  上例共八小节、4个乐句。第二句完全重复第一句, 第三句保持第一句的节奏,第四句不完全重复(只改变了结束音)第三句。4个乐句均严格保持了第一句的弱起乐句的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有的学生在做视唱练习时,常在第二小节第二拍以后换气(停顿),以后也一直是两小节一换气,破坏了原曲的结构。
  上例是两个乐段,第一个乐段结构为a b a b,是重复型的结构。第二个乐段为a a"a"a"",是以基本乐汇的连续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形式构成的。特别是第二乐段,如果找错了重复的开始和结束的话,很容易唱成连续3个小节的7 6 54│,而作者的意图却是从弱拍开始的重复:
  这样就要求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辨认出基本乐汇,找出它的特征,如强拍开始还是弱拍开始?节奏的组合形式是怎样的?曲调的线条走向如何?等等。然后再按照这些特征划分乐句,安排停顿(呼吸)的位置。
  上例基本乐汇是 :
  以后的旋律都基本上保持了它的节奏特点,按照这些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上例是以每四小节一个乐句的、完全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学生唱错的地方常在B段第二、三、四小节。在第二小节第三个八分音符后面应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这样唱才能保持基本乐汇的特征,不要一直无变化地把八分音符唱下去。乍一听这两种唱法区别不大,但仔细琢磨以后可以感到确实不一样。
  五、模进音型改变的地方。模进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模式和音程模式,将曲调向上或向下移至不同的音高位置上去的一种手法。模进音型改变的地方常常是乐句的分界。
  上例是一个非方整性的乐段,前两句是完全重复的乐句,第三句有三度上行的模进。在第六小节的地方有一个较长时值的音,改变了模进的音型,接下去还有一小节的模进。第八小节又改变了音型,使模进结束。以后音乐继续保持开始时的节奏和音调特征进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练习时应该在有“V”记号的地方做短暂的停顿(呼吸)。
  在自由的华彩乐段(散板)中,一种形式的模进结束时常有一个较长时值的音符作为这个乐句的结束。如果两种不同形态的模进连接得很紧密时,音型改变的地方可以看作乐句的分界。
  上例四种不同的模进清楚地把它划分为4个乐句。
  六、如果有歌词,也应考虑歌词的分句。
  上例是由4个不正规乐句组成的乐段,在练习时,许多学生会把第二、三次停顿(呼吸)分别放在第五和第七小节的二分音符之后。乍一看,也符合较长时值音符常表示停顿的情况,但结合歌词一唱,才知道这样安排是错误的。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三、四乐句是弱起结构,况且这3个乐句的弱起也不完全一样:第二句是在第三拍次强拍上起唱,而三、四句是在第四拍弱拍起唱。
  把音乐作品中的各乐句划分清楚不是最后目的,还应该进一步划分清楚组成乐句的各乐汇(动机),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做是十分有益的。
  音乐作品有些地方并没有休止符,但是演奏或演唱时却会有一些很短暂的休止。如谱上这样写:
  实际演奏(演唱)时要奏(唱)成:
  这些小的休止强调了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感情,强调了它的戏剧式的结构,把不同的心理状态区别开,并且表现出来。如果一口气把它唱或奏下来,尽管可能时值很“准”,但其中的内涵就会消失殆尽。所以我们应该想到那些没有写出来的句逗,并努力正确地把那些写出来或没有写出来的短小的休止符表现出来。
  音乐是浩瀚无际的大海,音乐作品的分句处理变幻无穷。不同音乐家对同一音乐作品的处理各有千秋,很大程度表现在对分句细微的不同处理。这既是演奏者演绎乐谱的权利,更是音乐者个人艺术特点的表现。然而,不论音乐者个人艺术特点是什么,其个人特点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分句处理之上,尽可能地按乐谱演奏,诠释出作曲家最原本的意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学习分句的方法,经常对作品进行演释练习,这样做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对此,掌握音乐分句法是音乐艺术表现力成熟的标志,能够细微地划分组成乐句的音型、动机等细小结构,就会逐渐发现作曲家想要表现的是什么,在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时就会有张力,而不是凭空臆想。
  (注:本文曲例选自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推荐访问:视唱 句法 试论 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