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滨海旅游景点大全【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简述了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旅游发展趋势,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的发展现状,探究了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措施:优化规划建设基本程序;增强规划建设的民主性科学性法规性;(大力倡导开放的设计程序;协调与贯彻规划控制意图在各层次规划上表现;加强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中的控规的作用);实施规划控制与“激励——补偿”措施相结合;规划建设管理的系统统一。
  关键词: 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问题;措施。
  一.滨海旅游度假已成为发展趋势
  海滨度假发源于欧洲,20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度假胜地成为世界著名海滨度假中心。二战后,以中产阶级为主要消费群的现代海滨度假逐步兴起,发展成为国际度假的主流。
  海滨度假主要依托海岛、海滩、海岸、海水等滨海资源开发出来的一种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气候要求,目前世界主要的海滨度假区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的部分区域。
  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国土面积较小,旅游资源有限,显然不能满足其国内居民旺盛的度假需求,而各国独特的文化风情也是吸引这些国际游客跨国度假的重要原因。同时,国际交通的发展打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边界,人们可以在假日时自由地往返于世界各国之间,欣赏各国的风情,品尝各国的美食,享受跨国度假带来的独特快乐。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一极同时,也正成为世界人民旅游度假的圣地。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的增长期以观光型游客为主;当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时,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进入出国旅游的增长期;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旅游形态开始向度假升级;5000美元以上开始向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过渡。未来我国人均GDP将很快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我国的旅游业也将进入度假时代。
  实际上,伴随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也逐渐的增多,我国休闲流行趋势已成明显。在常规观光型旅游需求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开始逐渐升温,养生旅游、健康旅游也已经初现端倪。同时,滨海旅游城市居民和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也在逐渐的加强。滨海休闲地发展和建设也如火如荼。
  二.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和特征概述。
  (一)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滨海旅游度假区是一个旅游休闲胜地,是包含在海岸、离岸水面上发生的全面的旅游、休闲娱乐活动区,包括海岸居住、餐饮、食品、体验、和依托滨海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有机结合的旅游胜地。
  (二)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特点:首先,坐落在滨海地区的沿海以旅游为目的地方,都有海岸线,近海水域或海洋岛等娱乐场所,并有腹地的建设服务设施;其次,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和水温较合适,可供度假时间较长;第三,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形成的滨海旅游具有一定区域规模;第四,环境质量好,地理条件优越,以度假旅游为主要方式,能够享受SUN(太阳),SEA(大海),SAND(沙滩)“3S”休闲享受式旅游;第五,短期居住性,是游客短期性的居留地。近年来,旅游逐步向度假、休闲、养生发展,滨海运动、文化、饮食、民俗元素和项目日趋丰富。
  三.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中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出现的较晚,但发展很快。中国首批沿海避暑胜地是1898在北戴河出现的,早期沿海旅游设施的机构以机关事业单位的休养院形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建设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尝试工作。1992年底,中国正式批准建设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其中5个是滨海旅游度假区,表明我国开始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海滨旅游度假区。自此我国各省开始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滨海旅游度假区。我国海南省和山东省海滨具有发展海滨旅游度假的良好条件。山东半岛沿海是旅游资源丰富的黄金海岸,现已成为中国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分布最集中的区段,沿线分布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山东省着力推动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打造“滨海度假天堂”。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开发风起云涌,在建及规划建设的旅游综合体数量众多,且大多项目投资规模大,定位高。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滨海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同时,许多滨海旅游项目又普遍存在土地无序开发,肆意夺占公共空间,多共性、少个性,功能单一,缺少本土特色以及“地产痕迹明显”、“重酒店,轻景区”、和“崇尚异域文化,不重视本土特色文化挖掘”等突出问题。
  一是缺少科学合理开发时序和节奏的建设开发周期。二、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突出,缺少本土特色。三、政府对规划的法规尊重的掌控作用尚未真正体现。四是开发建设“前紧后松”和管理运营脱节。建设和管理脱节问题非常突出。
  四.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实践措施
  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应遵循总的程序是:1、政府定位——形成决议。2、头脑风暴——形成创意。3、专家策划——形成方案。4、机构设计——形成规划。5、开发建设——形成实体。6、市场营销——形成网络。7、专业运营——形成团队。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政府主导,强化旅游资源整合与控制
  滨海旅游业关联度大、社会辐射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首要的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旅游产业领导及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资源整合力度,努力使各部门、全社会都向旅游产业倾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精力解决制约商业开发资金进入的“七通一平”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为支撑,加快连滨海旅游干线公路和各景区内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滨海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加快旅游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小集镇建设、绿化建设等,合力打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在政策扶持和环境保障上,不但要用优惠政策引来开发商,还要用优质服务来温暖开发商、支持开发商,要在旅游建设相关立项、用地、环保等审批手续上多多给予方便,强化软环境保障。齐抓共管,进一步抓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二)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完善功能。
  结合区域特点,打造旅游品牌。深度挖掘文化特色,赋予旅游文化内涵。
  以滨海资源为依托,地域特色为重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融休闲运动、体验消费于一体。充分依靠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性,实现产品精品化、多样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市、地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旅游投融资开发机制,吸引外来资金、社会资金加快旅游开发进程。
  (三)大力倡导开放的规划建设程序。(一),加强滨海旅游度假区在空间开发建设中强化控规的作用。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土地用途管制为重,鉴于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滨海地段部分土地的自然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详细规划阶段的初步建设层次,将滨海部分地段平面、定性和宏观控制分别转为每一个滨海地块的微观控制,可以继承、深化、实施总体规划,并为滨海每个地块的规划直接提供指导。发展滨海度假空间的规划设计应由政府部门为代表的决策机构、开发商、设计部门和公共部门组成。规划、设计部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既是参与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协调者,其工作不仅是要发展滨海休闲空间的建设理念,提出选择的设计方案,还要对设计思想进行宣传、沟通和实施,并从规划层面建立有许多科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政府与开发商和市民参与的开放程序。开放式的规划设计程序要建立在设计部门和开发商、公共决策机制之间的基础系统之上,要在持续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强调政府为代表的决策机制在建设滨海度假空间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以政府为核心,组织和调动各方面人才力量参与设计的科学体系。
  (四)规划控制意图在各层次规划中的协调与贯彻。滨海旅游度假的最终空间形式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层面上实现海岸休闲空间和土地利用的长期控制和指导。此外,随着不同阶段规划的改变,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空间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不断实现规划的完善与提升。因此,应重视各级规划部门的协调和衔接,保证规划意图得到全面贯彻和实施。
  青岛灵山湾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实施经过了“比较漫长”的历程。自2005年开始至今,度假区规划由起初的2.23平方公里的“水城”逐步扩大到现在的28.5平方公里范围。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二十余次提升,至2010年,进行28.5平方公里区域整体策划、规划,对原有策划、规划进一步优化提升,形成了目前青岛灵山湾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框架,明确了度假区发展定位,即:把灵山湾度假区建成集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城市功能、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滨海旅游新城,国际知名、中国一流、北方第一的融山、海、城、文、旅、商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青岛最大的滨海城市阳台。
  为打造优美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坚持灵山湾度假区岸海资源生态性、公共性、社会性原则,启动建设了胶南历史上最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城市阳台景观工程建设。
  五.规划控制与“激励——补偿”措施的结合
  地制宜,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滨海度假区开发,投资大,周期长,政府应在注重打造环境的同时,给予开发商一定的激励补偿政策,以吸引具有投资实力的优质投资商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主要方式:一是容积率补偿。根据开发商公共环境贡献大小,允许体积率在所属的地块之外,增加一定的建筑面积作为激励补偿。二是减免税。政府通过减少或免除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公共设施。三是地块开发优先奖励。开发商在自身发展的地块中可以提供适当的公共空间,可以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城市其它区块开发建设竞争中,该开发商可以享有土地出让的优先权等。此外,还可利用低利率贷款政策进行激励补偿,或用协商等方式确定激励和补偿措施。我们在开发灵山湾旅游度假区过程中,凡按控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的进驻的项目,政府均给予奖励。如中国(青岛)水文科技馆项目,不单在土地价格上给予投资者优惠,还将周边土地租赁其使用。
  六.深入培训,推进规划建设及运营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模式。政府积极培养策划规划人才,加强社会化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运营和从业人员队伍,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艰巨任务。为稳定旅游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云南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省导游服务规则》和《云南省旅游购物企业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联合技术监督、检察院反商业贿赂、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实现了旅行社、导游与景区、宾馆、旅游表演团体之间的多方共赢。云南省积极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吃、住、行、游、购、娱等 旅游六要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对旅游企业加以监管。
  七. 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海滨旅游度假空间规划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滨海旅游度假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从规划技术水平和实践指导水平上为海滨旅游度假休闲空间的开发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___以江苏省滨海旅游实证研究为例,2011.
  [2]丁辉.山东同质型滨海旅游地竞合发展研究,2010.
  [3]孙雯.滨海旅游度假区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4]袁雅.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思考[D].重庆大学,2006.
  [5]吴碧君.青岛滨海旅游工程建设规划构想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海岸工程,2009.
  [6]江军,过建春.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经济,2006.
  作者简介:高树军,青岛灵山湾旅游渡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青岛胶南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推荐访问:滨海 规划建设 旅游度假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