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耐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结合_高中心理素质展示100字

  摘 要:本文就如何对学生进行耐力素质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科学安排教学,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培养意志品质、增强身体素质。  关键词:耐力素质 心理素质 训练 结合
  随着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高级技工学校体育改革的总目标。
  一、学生耐力素质现状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四次组织了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调查。从调查的监测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逐渐好转,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十多年来,学生的耐力素质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以1500米为例,高级技工学校二、三年级的男生大概要跑10分钟,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坚持不下来,另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跑一半就捂着肚子喘不上气来,而剩下五分之二的学生在跑完以后大都累得直接躺倒在地上。算下来,这些学生的速度只有每秒2.2米,也就比走路的速度稍微快一点。
  对于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与现代社会的活动方式有直接关系。许多学生平时懒得走路,骑车是最普遍的,还有坐公交车、私家车上学的,再加上如今学生的室外活动量大大减少,导致这一代人的体质连年下降。
  近年来,有关职能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各地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然而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耐力的锻炼比较辛苦,而且是枯燥的,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时间,而现在的学生大多从小娇生惯养,意志比较薄弱,怕苦怕累,不愿意参加耐力方面的锻炼。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参加长跑训练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许多一线的体育教师也普遍认为:就耐力的训练来抓耐力素质的提高,是抓不出什么名堂的!教学应当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把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反过来,耐力的锻炼对心理健康又十分有利。
  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经常参加自己喜欢或耐力要求高的运动项目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物质,它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使人从中感到快乐,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解除,促使人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之中。而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必须与克服困难、遵循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的某些行为密切相连,通过活动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先进的思想和愿望,在合理、规范的竞争中锻炼自己的品行,并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等选择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另外,坚持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锻炼者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技能、技巧得到提高,就会产生成就感,获得心理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消除忧郁等心理障碍。因此,体育锻炼对培养和造就良好的个性心理以及修正个性的不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耐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结合的途径
  1.把耐力锻炼作为手段,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为首要目标
  虽然我们也常说,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但在学校的体育实践中,大多还在以追求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心理素质培养只被作为体育锻炼的一种副产品来对待,或是把解决心理问题作为一种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作为体育教育直接目标来追求呢?在耐力锻炼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品质为首要目标,把耐力跑的教学和锻炼作为一种手段来设计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和课外的体育活动。首先,科学合理地运用耐力教程中的生理解剖学知识来解释耐力跑中身体出现不适反应的现象,使学生知道了耐力跑中可能会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其次,再结合意志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敢于拼搏、克服恐惧的心理。
  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意志力能得到增强,教师可以把“克服极点现象,锻炼意志品质”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教给学生有关极点知识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在该节课的最后讲评中说出自己的切身体会、极点到来时的生理反应,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极点出现后身体的不适感的。学生为了获得耐力跑的真实感受,就必须自己调整好身体状态和心理,并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克服极点,把出现极点时的各种难以忍受的生理反应作为宝贵的磨练自己意志的机会。如果学生一一冲破了极点,可以断言,只要能持之以恒,不仅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而且他们的耐力素质也会逐渐得到增强。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耐力锻炼
  在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过程中,在突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耐力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目的。
  对于中职和高职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性的运动项目,如追逐跑、图形跑、越野跑、跳绳、爬山等,来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发展耐力。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身体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达标标准的耐力练习,明确提供锻炼方法、手段,以促进学生耐力水平的提高,并与体育考试、达标考核相结合,来有效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在课余时间,学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如举办冬季长跑班级对抗赛、全校师生长跑接力比赛等。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也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3.在耐力锻炼中培养运用保健知识的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伴随着体育的发展,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体育运动的安全是每个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2012年11月18日,在广州马拉松10公里和5公里竞赛中,有两名参赛队员在比赛中昏厥,并一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过紧张抢救,一人恢复意识,另外一人抢救无效在第二天上午被确认死亡,而这名队员是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的学生。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动中增强了体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安排不当或偶有失误发生创伤,甚至造成终生遗憾。由此可见,欲要教会学生如何锻炼,教师必须要讲科学,必须要遵循运动的客观规律。而对于每个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来讲,尤其是学生,必须具备一些保健知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正确确定锻炼的目标、方法、负荷,选择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并保证运动过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留锁等.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阎长安,张喜梅.体育与健康[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耐力 浅谈 心理素质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