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舞台”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摘 要: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把“舞台”还给学生,本文以案例进行分析。关键词:数学课堂;教案分析;反思教学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77-2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生动的思维过程的再现,而不是老师预先准备的教案的机械表演,把“舞台”还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好导演,使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信马由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没有思想包袱,无牵无挂,逢山开路,逢水架桥,让探究演绎真知。【案例描述】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上节课后留下的思考题:已知数列{an}中,a2=2,an+1=an2an+1(n∈N*),求数列通项公式an。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一一笑纳,并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反思的基础纠正错误,进入正确的解题方向,下面是对这部分教学过程的描述:学生1:由a2=a12a1+1,a2=2,得a1=-23,故d=a2-a1=2+23=83.∴an=a1+(n-1)d=83n-103老师:你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出了an,但,你知道这是等差数列吗?学生:不知。老师:不是等差数列,能用等差数列的公式吗?学生:不能。老师:对呀!只有确定了数列是等差数列,才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务必要防止这种对公式盲目的“套用”现象。学生2:由递推公式,可以求得此数列的前4项为:-23,2,25,29,统一形式为:2-3,21,25,29。则易知此数列中的项是一个分数,且分子都是2,分母依次组成等差数列,从而得:an=2-3+(n-1)4=24n-7.老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地运用了“通过前几项排列的规律,获知第n项结果”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完成得很精彩,我相信所有的同学肯定都有同感,这种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学习。(话锋一转)但我总有这么一种担心,a5是不是仍符合前四项的这个规律?学生:有,我算过a5=213。老师:那a6呢?(静观学生中的反应,然后)a7呢?…应该承认,以后的项是否仍有这样的排列规律,的确不得而知,在没有找到这样的保证之前,这位同学的结果,只能算是对an的一个猜测(推测)。老师: 猜测需要证明(找到保证)!(引出新问题:怎么证明?还是另辟途径?)以下是另辟途径的启发、引导过程。老师:你们都确信an=24n-7是正确的吗?学生:是。老师:那么{an}确实不是等差数列,因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n的一次函数形式,而an不是,但…(让学生思考)。学生:1an=2n-72是n的一次式,因而{1an}是等差数列。老师:受此启发,大家不是找到解题的新方向了吗?(师生一起:论证:1an-1an -1 =2)老师:动手试一下。(让学生板演推论过程后)老师:由于证明了{1an}是等差数列,因此,可以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1an=1a1+(n-1)·2,求得an=24n-7老师小结:在猜想结果启发下,我们发现了一个相关的等差数列{1an},进而通过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条思路的发现方法,又是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和仿效的。对猜想结果的论证,用以后学习的数学归纳法这种论证方法一般都可以方便地解决。因此,在数列问题中,算前几项,猜后面的项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用类似的方法,请大家思考下面两道题,作为进一步的学习材料:(1)数列{an}中,a1=3,an= 2an-1-1(n∈N,n>1),求an。(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之和 Sn=3+2n-2n,求an。……【案例评析】本案例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相比:1.课堂教学的“密度”并没有因为“探究”而降低。教学的内容包括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用此教学法,一堂课讲的例题的数量也许是少了,但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身临其境,全面经历了问题解决和“舞台”表演的全过程。这里面有成功体验,更有失败教训,但一切都弄得明明白白,成也明白,败也明白。而这一切对学生的学会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是难能可贵的。真实发生的一切所留下的深刻印象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且不易遗忘。另一方面,学生反馈的信息使教师了解了学生,能够为学生作适时的点拨,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既分工又协作的有机结合体,教学效益达到最佳。在本案例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是无所不能而居高临下的权威角色,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更多是“导演”的身份,而学生扮演着真正的“演员”。教师事先就将教学内容分成三类,设计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类为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结果全都让他们独立去完成,教师不代替;第二类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但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教师就点到为止,扶学生一把;第三类为确实要教师传授的,教师才适时进行讲授。这样,教师做教师的事,学生做学生的事,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井然有序,自然创造最佳效益。3.解题能力培养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这方面,本案例做得更为突出!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过伯祥先生在评《解析几何中的两圆问题——探索性习题训练案例》时指出:一个典型的例习题,对教学来说,决不是“(应)怎么去解?”更重要的是“(可,该)怎么去想?”的问题,对一个例习题作多角度分析,给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是无容置疑的。本案例正是教师在这方面的又一成功探索和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对问题“(可、该)怎么去想”方面,作了大量的引导,方法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观察学生,思维被有效激活,发言踊跃,对学习表现出极大兴趣。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经历过“舞台”的学生定会成为这种训练的最终受益者。【案例启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把“舞台”还给学生,该课例给我们以启示:(1)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选取有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2)要创设好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3)教师要为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设计好教学环节;(4)教师要当好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推荐访问:还给 舞台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