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

华夏银行私售事件,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整顿风暴。近日,银监会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银监会已于12月10日紧急下发了关于整顿理财产品的通知,要求各家银行自查未按相关管理规定分行擅自代销以及员工私下推介的业务产品,风险排查范围涵盖各个分支机构存量及在售的所有代销业务。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此次整顿风暴主要分三个层次。首先,各家银行要逐级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排查;其次,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结构进行逐项检查;最后,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还要进行每一单项检查。这一场严苛的理财产品自查风暴的始作俑者,就是华夏银行员工私自出售投资产品事件。目前,公安机关和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对华夏银行事件进行了立案调查和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案。该事件的发生令公众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关注度迅速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声誉度也因此受损。华夏银行事件12月11日,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的客户张先生在与记者谈及他所购买的“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巨亏时言语愤慨,“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是每天在银行里等待,希望银行给个明确的说法”。此时,距离华夏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一事已有近半个月的时间。11月26日,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的一批投资者被召集到当地一家宾馆,被告知大家购买的中鼎财富的理财产品不能如期兑付,资金的实际使用方河南商人魏辰阳已被河南郑州警方控制。随后,12月2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发布公告称,该“入伙计划”不是华夏银行产品,华夏银行也从未代销过该“入伙计划”。华夏银行将此事归咎为客户经理濮婷婷的个人私自接单,并将其开除。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此次设计的理财产品属于有限合伙型股权投资基金,共分四期金额合计约1.19亿元,共涉及投资者约500余人。目前上海监管部门已经介入展开调查,相关涉案人员也被公安部门控制。对于后续华夏银行对此事的处理方案,上述客户张先生向本刊记者指出,12月11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跟投资者召开了相关会议,表示对投资者进行适当赔偿,但是对具体赔偿数额没有表态。“最后也说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他们银行能够做主的,还要看监管层的意见”。针对此事,《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联系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员。该负责人指出,华夏银行事件所售出的产品不属于正常银行理财产品的范围,可归属为民间集资的范畴。由于其是通过银行渠道销售,所以给银行业带来的声誉影响很大。最后银行需要负担多少责任还要看公安机关最后的调查结果。尽管华夏银行目前将此次事件的责任归咎于员工个人行为,但是据张先生介绍说:“该支行一直在销售其他同中鼎性质一样的产品,因为之前的有些如期兑现,所以通过朋友的介绍才去华夏银行购买了此次中鼎的产品,可见此支行的此种行为由来已久。”不过单纯从契约双方的责任来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认为,从金融交易的角度来讲,华夏银行是没有契约责任的。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就是客户和资金托管方的责任。某地方银监局的相关负责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这件事可以说是银行员工的个人行为,但是与银行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有很大的关系。紧急自查尽管华夏银行私售事件目前还未有最后处理结果,但是银行私售理财产品的风险已经被揭开了一角。近日,工商银行浙江金华商城支行也卷入一起“理财产品”纠纷案。金华市三江街道三路口村10多位村民将1200万元的拆迁征地补偿款用来购买工行的“理财产品”,不料资金遭易手和冻结,至今仍有4个村民的400万元款项未追回。袁增霆认为,最近在财富管理行业出了不少事,包括前期工商银行和中诚信托的风险暴露,都是资金追逐劣质项目的结果。这一系列事件说明,民间的财富管理行业,逐渐由过去的好项目转到坏项目,大量的劣质项目的风险开始暴露。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以来,金额千万和亿元以上的案件数量同比增长显著,其中包括票据领域重大恶性案件、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金融危机以来,投资领域一直没有明显的风险暴露,不一定好事,也不是可持续的事情。”袁增霆指出。监管部门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三点:一是,银行内部管理失效,主要是内控和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后者为先;二是,经济下行阶段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跑路现象出现;三是,由于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传递。银监会一直以来对银行业风险严苛控制,华夏银行事件公开爆发不到一周时间,银监会就紧急下令各家银行进行自查。某地方银监局的负责人向本刊记者指出,一个关于理财产品整顿的紧急文件已经下发到各家银行。要求对华夏银行的事件引以为戒,加强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要求对以后任何一个经营网点的产品都注明代销和自营,以及具体的业务品种。另外代销产品也要注明为谁代销,是否在总行备案等情况。理财产品自查风暴的开启表明监管层对影子银行风险的重视。有分析人士指出,若再发生类似风险事件,不排除银监会将提前针对影子银行进行大范围整治,流动性可能出现阶段性收紧。影子银行争议尽管目前对影子银行的鉴定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由于存款利率被长期管制,在通胀压力下,大量发行的理财产品成为影子银行资金来源是不争的事实。12月5日,惠誉评级发布的报告指出,理财产品在第2季度发行减缓后,第3季度末理财产品余额上升至12万亿元人民币,截至年底可能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8.5万亿元人民币)。从表面上看,该金额约占商业银行存款的16%,但是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这个比例更高且持续上升。安永金融服务合伙人许旭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影子银行能够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同时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值得探讨。12月12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2013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在肯定“影子银行”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亦再次对“影子银行”可能潜藏的巨大风险提出警示。中行认为,在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不仅包括银行内部的、以商业银行为依托的表外业务,还包括银行体系以外的其他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工具、业务和机构,以及在监管体系之外的民间金融等。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被划入影子银行之列,银监会还存在争议。有银监会的相关负责人士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很清楚,信息披露也在逐步完善。如果将其划入影子银行范畴反而会沦为监管不到位的境地,因为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还没有明确说法。“影子银行的监管很难,银监会还没有专门的针对办法。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都是影子银行,这需要整体的层面来把控,需要一行三会、法律部门、发改委和各类社会机构一起想办法,不是银监会一家能独揽的。”上述地方银监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只有那些操作流程不透明、期限错配失衡、资金流向难以有效监控的影子银行实体才可能在快速膨胀过程中发生兑付风险,影子银行本身是中性的。但不排除未来局部地区或领域的高收益理财或信托产品出现违约,进而使得其他影子银行实体资金链也相继断裂的流动性风险。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解决影子银行风险的关键是加速证券化。如果加速了产品的证券化过程,就会使这部分业务更加透明。

推荐访问:整顿 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