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围城》中比喻的独特之处] 围城中的比喻

摘 要:《围城》精彩的语言艺术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形式多变的比喻、老辣精髓的讽刺和发人深省的幽默语言成就了小说文字的独特之美,文章就《围城》中多处比喻的特色做以研究,从几个角度谈出了《围城》中比喻的独特之处。关键词: 围城;比喻;独特作者简介:林海燕(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教学。[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01作为钱钟书先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历来被称为小说中的宋词,素有“新儒林外史”之称。这是一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罢令人怅然所思的奇书。《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钟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他通过精辟巧妙的语言艺术畅快淋漓地写出了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的留学生在生活、工作、恋爱婚姻方面的矛盾纠葛中体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暗人生现状。除却内容的深邃悠远之外,《围城》精彩的语言艺术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形式多变的比喻、老辣精髓的讽刺和发人深省的幽默语言成就了小说文字的独特之美。比喻作为普遍使用的修辞方法,在几乎任何一部小说中都可见到。但是,将《围城》称作比喻之奇作正是由于它丰富独特的想象力,琳琅满目的语料,同时也兼具了离经叛道的怪念头,角度新奇,多有创见。以下便从内容上来分析一下《围城》中比喻的独特之处。1、用幽默风趣的故事作比围城中使用了许多众所周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出自古今中外的典故,有的是民间传诵。可谓生活大百科,由浅入深,有趣之极。用典是《围城》知识性突出的重要原因。作者在用典方面信手拈来,与比喻的恰当结合也使得文章语言既不缺少活泼辛辣的味道又多了一份深厚悠远的内涵,使读者回味无穷。作者引用《圣经》中的故事:“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在方鸿渐自我嘲讽时又用了柏拉图和孔子为典:“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例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以此来安慰自己买了假文凭骗自己的父亲岳父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欺欺人宛若阿Q的影子。让人对其想法颇感无奈。再如, “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屠夫打了个耳光的脸,刮得下半斤猪油”“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命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奴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另外,作品中还出现一些民间谚语,如“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等等。2、用创造性思维想象出来的意象作比所谓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中国古代中对于意象就已有深入的认识,《系辞》云: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在西方,康德的审美意象理论是核心,与中国古代的意象观是相通的。象本身并非目的,立象是为了表达意。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或几个所选定的具象,通过夸张变形等和客观事物的概括、简化甚至抽象化的表现,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是意象的功能。物象被意化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化的过程,其结果是“意”和“象”结合为“意象”。《围城》本身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意象。在文中方鸿渐曾说:“什么是围城,我进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是啊,在局外人的眼里,留学生的招牌、专家教授的头衔、阔商政客等社会名流,是多么让人艳羡。”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围城的本质,但是在作者无情的笔触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褪尽铅华、谎言和欺骗的人生是那样龌龊不堪,灵魂是那样的瘦消平庸。《围城》中的种种嬉笑怒骂不正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困窘和无奈吗?3.用抽象的道理作比比喻,以具体形容抽象,让读者更易理解,更易接受。这仿佛是从接触修辞开始,我们对比喻作用的理解。但是在《围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除了那些可爱新奇的比喻之外,还有一种比喻的内容读来往往拗口难以理解,需要反复再三琢磨才能领略一二。这是钱钟书又一特有的比喻方式,以抽象之道理来形容具体之事物,虽然初次接触仿佛不通常理,但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文心雕龙》云:“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比喻可以使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化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平淡化为神奇,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特色,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钱钟书先生是一位比喻大师,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学术著作,都有许多层出不穷、新颖奇巧的精辟妙喻。正如钱先生自己所言:“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辞藻的特色。”(旧文四篇)1而在《围城》中,近700余处的比喻数量虽然听上去震人耳目,但其中奇思妙想的比喻却是最引人注意的语言特色,钱钟书本着“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着”的态度,为后人提供了一座内容丰富的比喻大观园。《围城》就像是一个饱含璀璨语言的大观园,初涉其中,铺天盖地的比喻让人应接不暇,深涉情节,又觉讽刺辛辣而尖锐,读罢正觉幽默大师所做果然不凡。语言的丰富性,表达的多样性,讽刺得深入性让这部作品真正达到了文学巅峰的层次。当然,从《围城》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抗战时期作为留学生的窘迫现状,同时也可以只从学问的角度拜习钱钟书先生的深遂的文章功底,若能学得一两分,相信对未来的创作是十分有益的。我们不得不折服《围城》,以璀璨的语言,幽默的风格,精明的讽刺立于文学作品之巅。参考文献:1、钱华.《围城》语言修辞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1期.2、张雁.《围城》比喻论析[J],文学长廊.3、张彩霞.《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J],语言理论研究,2007年第7期.

推荐访问:之处 围城 比喻 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