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之我见】高中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之我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将反馈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自主互助教学,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相结合,在教师的教学引领下,将“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差异,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发展师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保证教学从每个学生的起点开始,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系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一、对自主互助型课堂的认识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源于结构主义学习模式(C LM )。它指出: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 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建立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2.互助学习互助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互助学习改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以抛锚式教学、发现式学习、探索性学习为主要策略,降低教学重心,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明确学习搭档和任务分工,在共同学习中,互相检测、互相启发、互相交流,让每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品质。二、自主互助型学习的一般形式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对学习有兴趣,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个体学习需要怎样转化为学习动机呢? 只停留在意向状态的学习需要, 还不能转化为学习动机。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 我们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出现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教学问题的积极思考与探索,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例如: 教学认识物体,为了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在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自己做长方体,并带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如牙膏盒、火柴盒、长方体积木等),让他们进行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操作, 再小组合作学习, 并讨论、整理出长方体的一些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至少有四个面是长方形), 对面大小相等, 有12 条棱, 相对的棱长短相等,有八个顶点。2.分组探究,交流学习在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究;对于存在的疑难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筛选出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小组合作能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后调整桌次,把学习基础较好,有责任心,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推选作组长,以优带差、以优促差,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提问:谁能帮老师算出梯形试验田的面积?学生会想,梯形面积如何计算呢?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探讨,通过剪、拼、摆、观察,明白两个怎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探索用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边、高等,与原梯形有什么联系,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探索过程中,可让学生打破小组的界限,组与组之间互相交谈,体验成功的快乐,说一说自己的见解,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3.汇报讨论、反馈巩固小组成员必须向教师及其他组员汇报组内活动成果,包括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解决和改进提高等。教师通过师生间的这种信息反馈,达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情形和活动结果,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达成共识。师生双方都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与“学”的工作。通过不断反馈,教师将探究数学与数学教学的情感转移给学生,学生则将对数学和数学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做好反馈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可见,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的合作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有机会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归宿。【参考文献】[1]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华国栋,高宝立.实施优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2005.(6).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我见 互助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