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小学生作文大全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现实中,一提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痛,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写作。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种现况,教师应该怎样使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呢?
  一、师生都应改变态度
  首先,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作文上下的功夫不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批改,发现出力不讨好,学生作文水平却收效甚微。于是放松了作文教学。减少了作文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也对作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此应有的认识。
  其次,学生写作态度有待端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写作作为一各精神负担和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写作任务了,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老师催紧了,就临时抱佛脚,随便应付了事。还有甚者,认为作文是为老师写的,交了了事,因此,写好后根本不作必要的修改,存在严重的“应付”思想。
  有的学生面对作文,不是认真构思,积极准备资料,挖掘素材,而是消极对待,急着翻看手头的一些作文选之类的东西,寻找对口作文。不要说一般学生,就是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类似现象。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一次作文写得特别出色,我暗处高兴,并信以为真,后来一问,得知不少内容是抄袭过来的。
  鉴于以上现况,教师、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作文,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加强指导,多加训练。改变以往的错误认识。
  二、注重学生平实积累
  态度改变后,那么应该如何做呢?学生应该注意平实的积累。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谈到写作经验时也非常提倡多读。读是写的基础。多读可以间接丰富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想象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名家名作,从所读的作品,所学的文章中摘抄佳词佳句,精彩片断,并养成随手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对今后的写作非常有帮助。几年来,由于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初步尝到了写起文章运用自如、意识随手做好摘抄的好处了。认真学习古今名家名段,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领会其取材之典范、命笔之精妙的最佳途径。如《春》《背影》等。学生只有细细地而不是泛泛地,认真地而不是浮躁地去读了,虽不能实现人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目标,最起码在他们的思想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文学的沉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观察生活捕捉精彩瞬间
  要想做到作文有话可写,注意观察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捕捉有意义的精彩瞬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说过:“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学生总认为自己的学生生活“三点一线”枯燥单调,哪有什么生活素材?其实不然,学生生活仍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还折射了社会生活的“七彩阳光”。家事,校事,国事,比比皆是,件件可写;老师、同学、好友、天天接触,人人可记;亲情、友情、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人都有体味,桩桩可以入文。而这些,学生往往是熟视无睹。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
  为此,作为教师,重要的工作就是教会他们一项本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捕捉精彩瞬间。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讲“马路见闻”,说“赏花心曲”,述“群鹤舞空的乐趣”,都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就指导学生,观察要注意有顺序、抓重点,抓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炼对生活的认识。日久天长,观察的东西多了,就会走出写作时无米之炊的困境。
  一位学生在观察了春天的野花和小草时是这样写的:“小草晃动着纤细的胳膊,好像在向春天问候;野花开得很美,一簇簇、一丛丛、一阵风吹来,花儿在绿叶中时隐时现,像调皮的小姑娘的眼睛……”这正是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充分调动观察的结晶。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让他们自由拾拣身边数不清的宝贝。
  四、正确指导写作训练
  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后,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解决了素材的问题。有话可说了,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呢?
  首先,要优化素材,理清思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清文章的主次详略,这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把自己针对每次训练题目的要求搜集到的素材,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选取重要的材料,理清思路,使得学生心中明确目标,为快速成文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精选素材,争创新意
  (一)写作时选材要新、要典型,力求一个“新”字。做到人云亦云的东西基本不云,老生常谈的事例最好不谈;对同一则材料要有自己的主见——合乎逻辑的独立看法,并能够自圆其说,做到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要启发学生,从平凡中发现有价值的素材,从小事情上体会大道理。
  (二)善于发现、观察,多角度用心感受。教会学生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通过精心选择,深入开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
  (三)另外,写作角度要新。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总之,写作不是一件容易事,不但需要教师学生态度的转变,加强语文的积累,更需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及时发现,随时记录,做好作文前的素材储备。此外更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样师生共同努力,相信终会有一天,学生面对作文时,不会再头痛,不会再觉得作文无物可写,无话可说了。

推荐访问:可说 时有 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