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开门红教学视频大全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初探

  中国民间舞蹈以其绚丽的风采受到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的喜爱和重视。本文从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教学、民间舞蹈的语言教学、民间蹈的动作教学、民间舞蹈的实践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课堂教学民间舞蹈教学形式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一切传统舞蹈艺术的发源。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演进,流传至今,形成了风情浓厚、意韵丰富,多姿多彩的风格。中国民间舞蹈以其绚丽的风采受到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的喜爱和和重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五十六个民族中,各自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这些都造成了中国民间舞蹈的丰富性。所以,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要从这一点入手发掘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但是在现在的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以此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也形成了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局面。中国民族舞蹈在这种环境中发展,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在地区逐渐缩小,社会逐渐缩小的今天,一些民族的舞蹈出现了民族属性逐渐淡化的现象。人们缺少精神世界只是在一味的追求浮华的快节奏的东西,一些以表现自我为主的蹦迪之类的舞蹈甚至成为时尚。比如在一些晚会上、综艺节目中,舞蹈成为了歌曲的陪衬,一些舞蹈作品只强调表演技法而忽略民族语汇的运用和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舞蹈成为歌曲的演绎,缺乏独特鲜活的舞蹈语汇和形象塑造,而那些歌曲的艺术程度也是让人不敢恭维的。民间舞蹈的起源有决定了民间舞蹈教学的复杂性。因为民间舞蹈流传于民间,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方文化特色,但是民间舞蹈也受当地民风习俗文化的制约。诸如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居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了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当前,又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教师对民间舞蹈的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学生民间舞蹈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一、深入了解各民族的人文内涵
  艺术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而民间舞蹈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了解,要真正的指导这个民族有着怎样的生活习俗和审美取向。只有这样,在条民间舞蹈时,才能将自己和舞蹈融为一体,才能跳出舞蹈的含义,跳出民间舞蹈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备课,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把对民间舞蹈教学有帮助的文化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做到让学生乐意接受、愉快接受。比如,在讲解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胶东的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山东半岛的民间习俗。胶东半岛从地质上看,很少有大的地质灾害;从气候上看,四季分明,空气清新。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得这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胶东秧歌的体态就具有这种地方特色的烙印。了解了这些,进而明确舞蹈的要领。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含义的承载,教师在教授民间舞蹈时,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结合具体民族的文化特征,民风民俗,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呈现舞蹈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要领。
  二、教师提纲挈领的语言讲解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的主要方式都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把教和学有效统一的纽带。教师的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成败。在舞蹈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舞蹈的教学特点有决定的在讲解舞蹈是不能像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的讲授,他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提纲挈领,要用精炼、到位的语言达到最高的动作标准,你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编制朗朗上口的四字句或者六字句来训练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便于记忆,以此进行动作的反复练习,还能降舞蹈动作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传神的表达给学生。而另一方面舞蹈教学语言在以简练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准确的动作时还要用艺术性语言,以此体现出不同民族间,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福建民间舞中的拍胸舞、安徽民间舞中的花鼓灯、维族民间舞中的盘子舞、鲜族民间舞中的长鼓舞。如果能从中概括出这些舞蹈动作中的关键动作,在让学生去加以练习,就会摆脱哪种枯燥、无趣,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的训练效。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去学、去练,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风格。
  三、舞蹈动作的规范标准
  舞蹈教学要求教师要言传身教,在语言讲解的基础上还要有动作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对民教舞蹈的关键动作进行准确的提炼,并将这些关键动作分解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动作,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就是目的明确,任务单一。其目的就是夯基础,找要领,其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例如各民族民间舞中的旋转技巧,就必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精准的掌握,只有这些基础动作做规范了,做标准了,才能保证以后的舞蹈动作完成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如维族民间舞中的夏克转、鲜族民间舞中的垫步转、蒙族民间舞的别步勒马转、新疆维吾尔族的经典动作等,都应进行准确的示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孤帆。准确的基础上进行重复性的强化训练。
  四、学以致用,巧妙结合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不用,那就失去了舞蹈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去积极的进行实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动作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把技巧、风格和表演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教学目的。而在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演义中,要对学生提出整体的要求,要求学生不要就某一个民族的舞蹈样式进行重现或者演绎,而是要演绎出各个民族舞蹈中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重要的是,在演绎时要结合民族文化特点,演绎出在独具特色的本土风格和形体动作,还要有丰富的情绪和面部表情。这也是受到民族舞蹈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民族舞蹈的表演不仅需要表演者有躯体上的表达,还要有丰富情感的表露。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既提高了学生舞蹈的意识,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掌握一些课堂教学不能够给予学生的,又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来弥补的知识
  因此,作为一名民族舞蹈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民间舞蹈时,一方面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觉察到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逐渐淡化的趋势,以此危机意识去保护中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要有和民族舞蹈一起面临的种种挑战勇气,去发扬民族舞蹈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一名教师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立足于民间舞蹈本身,以此来具体的吧思想转化为行动去强化、发展民族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舞蹈,2003,(3).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民间舞蹈 初探 中国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