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倩:从志愿者到特岗教师:特岗教师三年后的出路

  13岁的回族小姑娘金玉霞带着8岁的弟弟,满头大汗地将自家种的大西瓜一路“滚”到学校——这是要送给孙老师的礼物。切开西瓜,看见经过十几里路颠簸已然稀碎的瓜瓤,孙丽倩想笑,又想哭。
  2006年,从河北石家庄学院毕业的孙丽倩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在此之前,她连河北省都没出过。“当时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别人一样,一眼就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孙丽倩不甘于这样平淡的生活,她渴望经历更多。
  阿勒泰的蓝天青山让孙丽倩感叹:“这才是适合人生活的地方。”一年的志愿者生活,是孙丽倩经历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做志愿者压力不大,地方上对我们也非常关心,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每当没课的时候,孙丽倩就会跟着学生到处走访。
  父母并不支持孙丽倩的选择,而她告诉父母:“我只是去两年,经历一下就回来。”当时,孙丽倩的目标也不明确,只觉得“自己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2007年,孙丽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阿勒泰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结果考上了。“那时连‘特岗教师’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知道是当老师。”孙丽倩觉得,既然考试通过了,不妨多留3年。于是,她告别其他志愿者,来到阿勒泰富蕴县喀拉通克乡一中,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到岗之后,孙丽倩才觉得,“支教正式开始了”。“当志愿者时领导比较照顾,分配我们去的都是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而特岗教师待的,都是条件相对艰苦的学校。”但是孙丽倩并不担心,她仍然觉得,3年的经历会为自己的人生添加一抹美丽的颜色。
  即便孙丽倩的心态再好,也总有失衡的时候。到了冬天,她要自己拉煤、要跑老远去提水。下雪的时候,去厕所特别不方便。由于交通不便,买菜也成了难题。“有时候也会想,自己为什么跑到这种地方来,还哭过不止一回。”孙丽倩笑道,“一开始我说特喜欢新疆的蓝天和戈壁滩,但是待久了就觉得,天那么宽,我都找不到自己了。”
  在艰苦的环境里,最能抚慰孙丽倩的,莫过于那些纯真可爱的孩子。逢年过节,孩子们都会抢着邀请孙老师去家里共同庆祝节日。每到周末,回家的孩子就会把自家种的菜带给孙老师。
  一次,孙丽倩为一个哈萨克族学生过生日,“当时一个班只有8个孩子,我把他们的生日都记住了”。当天,孙丽倩准备了一些水果和糖,还有送给“寿星”的一个小挂坠。晚自习的时候,全班同学坐在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这件事被孩子写进了周记——这是他12年来第一次过生日。
  3年特岗教师工作结束,孙丽倩选择继续留在新疆。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她还是“中国麦田计划志愿者”。“麦田计划”是一个民间助学团队,致力于改善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为了保证受助者情况的真实性,几年来,孙丽倩走访了阿勒泰地区的许多村落。
  工作的繁忙难免让孙丽倩疏忽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前几天妈妈过生日,孙丽倩差点忘了。她问妈妈想要什么礼物,妈妈回答:“要你回来,你回得来吗?”挂掉电话,孙丽倩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了半天。回忆这件事时,她哽咽道:“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事,我却做不到。”
  现在,孙丽倩最大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麦田”项目,再买一所小房子,把爸爸妈妈也接到新疆来。“虽然现在还只是个梦想,我相信总会有这样一天的。”孙丽倩说。

推荐访问:志愿者 教师 孙丽 到特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