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不停蹄,,,代代传承]什么不停蹄

  诸城市德利源纺织有限公司是我国知名的纺织工业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麻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该公司综合实力在国内麻纺织行业中名列前茅,2006—2012年度连续六年被评为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10强企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德利源”牌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德利源”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德利源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当家人——张炳林的努力和奋斗。他热爱麻纺事业,为其倾注了数十年的光阴和心血。生命不息,追求不已,为发扬中国悠久的麻文化,创造麻产品的民族品牌,张炳林曾慷慨地道:“我要努力做,就算做不到,也要让我的儿子、孙子继续做下去……”这位大气豪爽、果敢坚毅的企业家,用宽厚的肩膀托起了一个企业的腾飞;用品格和智慧,带领德利源人走上一条阳光大道;用自信和对麻的狂热,感染了后人,使得德利源的麻纺事业“麻”不停蹄,后继有人,代代传承。
  张炳林是临危受命,扛着巨大的压力和阻力,走上创业道路的。谈起那段历史,张炳林很平静:“我个人的艰辛与困难就不要提了,多讲讲企业的发展吧,不要宣传我。”但记者还是从侧面了解到,张炳林是1998年接手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诸城市苎麻纺织厂的。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他,包括家人在内。工人上了7天班就开始闹事要求发工资,人心涣散;生产恢复了没多久又遇到水灾;人为制造生产事故不断,再加上国家压锭减产……一大堆难题摆在他面前。为了能让工人吃上饭,他顶着压力,大刀阔斧,狠抓管理,大胆改革分配制度,主动开拓市场,走南闯北一走就数月,最终以诚实守信的品格、一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上任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张炳林身上满是干劲和冲劲,他说:“宁愿不吃饭,也要把事干”,“我不能认输,输了对不起这么多员工的信任。所以我得时时刻刻强大着、前进着,只有自己走在最前面,队伍才能不落后,不受制于人。”凭着这股执着,张炳林带领德利源员工,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成果,在2001年实现了华丽转型之后,迅速踏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他淘汰了原有的老旧设备、全部更新为先进设备,并投资1亿多元,使生产规模由原来的1.5万枚纱锭、360台织布机发展到了6.2万枚纱锭、600台织布机。
  2003年,德利源实现产值超过2亿元。
  2004年,德利源新建厂房,并投资3亿元,新上3万枚亚麻纱锭、1000台布机、10万枚麻棉纺纱锭等项目……2011年,德利源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6850万元,综合实力在国内麻纺织行业中名列前茅。
  现在的德利源是中国麻纺行业竞争力10强企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
  张炳林兢兢业业,埋头耕耘,默默收获,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麻纺生产基地之一。即使如此,他仍不肯停下来歇歇,他说:“战斗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张炳林的激情感染了我们,也激发了我们对他的麻纺事业的好奇。
  企业发展离不开银企合作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频现工厂停工或倒闭的报道,有人认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融资成本高等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此,张炳林表示,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血脉,现在的德利源血液循环畅通,不会出现上述的困难。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主体的支持,比如政府、银行等机构,尤其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既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又为银行创造了利润,可以说,银企的有效合作是推动一个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石。”张炳林对银企合作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以农业发展银行对德利源的支持为例,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来他对银企合作的感受。
  “德利源十分感谢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从省分行到县支行,各级农发行的领导都非常关心我们的企业发展,仅2006年就给我们投放了五千万的贷款。在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期间,我对他们的服务质量印象最深。在我们的贷款到期的两个月之前,信贷人员就提前整理资料,为我们下一步的借贷做准备工作,以待我们不时之需。”
  “一个企业没有规模是不行的,但是没有资金,规模就无从谈起。在德利源扩大规模、谋求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银行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帮助。德利源和农发行亲如一家人,他们除了资金的扶持,还通过各种渠道,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银行的领导们甚至在参加各种党政会议时,仍不忘为我们一线企业做宣传,呼吁上层领导多关注、扶持实体经济。”
  谈及银行的扶持,张炳林显得十分激动,他说:“我们不能辜负政府、银行对德利源的关注和肯定呀!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把企业做得更好,回报社会。”
  这些话语没有优雅的文学修辞,更没有深厚的哲理,就如同一个老百姓接受帮助后发出的感慨,纯朴通俗,却充满真情。记者在瞬间感受到了另一个张炳林,即内敛与朴实、善良与感恩。
  创新升级才是王道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运作的血液,那么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银企合作,解除了德利源资金上的顾虑,在资金充足的有利条件下,德利源的重心就是创新。
  “近几年来,德利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研发,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创新路。面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麻纺必须走高端路线,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才能促进产业提升。”张炳林表示,为适应国内和国际纺织品市场发展形势,德利源早放弃了纯棉、涤棉等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使麻类产品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据了解,为加大麻纺织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张炳林积极研究对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为德利源的创新发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德利源已成功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亚麻、苎麻、汉麻系列纱线和坯布等300多个品种,成功扩大了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份额。其中,研发的纯亚麻粗平布经中国流行面料评审委员会评定,入围2009—2010年度“中国流行面料”。精梳高支亚麻棉高档服装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德利源不仅研发出引领市场潮流的汉麻纯纺系列和混纺系列产品,还成功开发出了精梳80支和100支汉麻棉混纺纱,德利源汉麻棉混纺纱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张炳林高兴地说。   为了促进麻纺行业的发展,《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开发苎麻等我国独特资源的纺织加工技术,实现纺织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档化,到2015年实现纺织产品附加值提高10%。如何对接“十二五”,提升企业发展,张炳林表示:“麻纺作为天然绿色环保产品,市场空间很大,未来5年麻纺大有可为。德利源将密切与服装、产业用、家纺等行业结合,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向终端市场扩张。”
  张炳林的创新包括了设备更新、产品升级、管理提升等,他尤其提到,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和新生代工人管理的难度增加,引进高科技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设备更新以后,我们对工人的需求减少,但对工人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在升级的过程中,工人少了,效益上去了,工人的待遇必定会提高,而且还节约了管理成本。”
  创新已经成为全公司的共识,持续不断的创新将给德利源带来质的飞跃。张炳林对记者说:“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对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但是,未来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必定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有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在创新的道路上,张炳林高瞻远瞩、成就不凡,他先后获得了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010年度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等荣誉。
  得品牌者得天下
  改革开放30多年,入世10余载,中国已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不缺产品,缺的是品牌。当下,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创立自主品牌的关键时期,从某种程度来说,品牌不仅是一个行业发展水平、竞争力水平和话语权的集中体现,更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品牌,张炳林有着坚定的追求,他说:“我们有着悠久的麻文化,而且麻还这么绿色低碳,这么一个麻纺大国,我就不信中国人做不出自己的民族品牌。”
  “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品牌就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做得再好,也不会被市场认可。今后,我们一定要着手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世界品牌。德利源正向终端产品延伸,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以此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企业影响力。”张炳林还透露,虽然我国是麻纺大国,但原料的不足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为了不受制于人,德利源决定在牡丹江建立自己的麻原料基地,完善产业链,做精做强麻纺织。
  多年来,德利源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振兴企业,成就显著。即使在全球经济动荡、国内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德利源受到的影响亦是微乎其微,仅仅在今年5-7月份订单有所缓降,8月已迅速回稳。“品牌就是竞争力,不管市场好坏,只要客户认可你的牌子,你就不愁销路。”张炳林中气十足地道。张炳林胸有成竹的神态,让记者感受到了他对德利源品牌的自豪与自信。
  张炳林还介绍,德利源配合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及雅戈尔宁波宜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多的纺纱实验及产品开发,目前生产的汉麻袜子已装备部队。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适合部队应用的汉麻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孚日集团合作的毛巾已进入日本市场,高档针织纱已打入欧洲市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麻棉针织面料必将会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在张炳林的带领下,德利源的品牌之路越走越开阔……
  人品决定企业寿命
  “尚德诚信、纳贤聚才、名企精品、恒基伟业”这16个大字,既是张炳林的经营理念,也是德利源企业精神之源。“人的一生没有诚信,什么事都做不成。承诺的事情就必须去做,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如果不恪守诚信,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你,就不会跟你打交道。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成就企业的品质,才能打造百年基业。”在张炳林看来,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首要原则,企业家的品德决定了企业的寿命。建厂以来,德利源就是凭借良好的信誉,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充分认可,尤其在国外,德利源产品深受客户喜爱。
  张炳林以诚待人,用爱感染人,他的宽厚仁爱为德利源汇聚了众多人才。他多次跟记者强调:“我做企业这么辛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企业有个好的发展,员工能过上幸福生活。”张炳林身边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张总不光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落到实处,真的把德利源当家,把员工当家人一样对待。‘五险一金’的基本保障不说,他还亲自督导为职工建公寓,安风扇装暖气;叮嘱食堂每天必须有十几样可口的饭菜;每逢妇女节、端午节等重大节假日,都要走访、发放福利,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对于一个企业老板来说,每天的会议、批件、接待、考察等铺天盖地,恨不得长出个三头六臂来处理无休无止的事务,哪里顾得上基层员工。但是,张炳林与别的老板不一样,谁家有困难,谁生病住院,谁家红白喜事……两千多名员工的喜怒哀乐都装在他的心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我必须用心回报他们。这个‘心’不光指良心、爱心和真心,当然更多的还是‘薪金’。我希望员工在德利源工作的日子,不是觉得在打工,而是感觉在和家人一起奋斗。”为了营造家的温暖和归属感,张炳林在人才的使用上,坚持伯乐赛马和相马相结合的原则,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公平竞争,使得大批的优秀人才成长为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高素质的团队为德利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武会操、培训拓展,自然是家常便饭,定期的党员干部学习,更是从不松懈。
  企业因文化而兴,德利源因爱而昌盛。在张炳林的感召下,“公司发展我受益”、“我与德利源共命运”、“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早已融进了两千多名员工的心里。
  传承与超越
  也许与张炳林谈企业的资金保障、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精神、任人用人,都未能显示其独到之处,因为这些是大多企业家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是,谈到对所处行业的热爱和痴迷,或许没有几个企业家能赶得上张炳林。多数的老板利益至上,只要挣钱,做哪一行都一样。相比之下,张炳林却有着超出物质以外的奋斗目标:只要有50%国人穿上麻,我愿意下辈子还继续和麻打交道!为了实现理想,传承麻文化,张炳林还要子孙后代一起投身麻纺事业。

推荐访问:传承 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