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中,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做好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做好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历史课堂,整合好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扩宽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时,教师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已成为每一个教师都在深思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和"棒棍底下出孝子"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对教师的良苦用心不领情,不感激教师。初中生正处在心理的成长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对于教师的指责、批评尤其反感。因为叛逆心理,教师越严厉批评,学生就越不接受,甚至和教师对干。这就让师生关系恶化,师生没有情感的融合,不能产生共鸣,教学无法配合,教学相长更谈不上。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丰富教与学的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新课程教学中形成一个师生互教互学,师生平等的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利益,发展学生的个性,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平等的朋友关系。
  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呆板,使学生学习没有趣味,感到百无聊赖。新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具体到历史课上教学方法也很多,如使用多媒体、举行辩论赛、主题发言、小组讨论、播放历史纪实电影等方式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索历史的积极性,变填鸭式教学为兴趣教学,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在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并且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在讲南京大屠杀事件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历史纪实电影,重现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从而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事件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2)辩论赛。适当地组织一些辩论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满足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在辩论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比如,组织学生对李鸿章评价,正方的观点是功大于过,因为他倡导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反方的观点是过大于功,因为他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如,讨论新航路开辟:正方认为利大于弊,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反方认为弊大于利,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开始疯狂抢占殖民地,对亚非拉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历史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理解社会现象,感悟生活,历史教学才能体现出它自身的价值,学生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在历史教材中,除了一些有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历史知识外,还有一些相关社会习俗等内容,这些内容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气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2)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寻找教学内容中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帮助学生探究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利用本地乡土历史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本地乡土历史文化内容。这样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历史,而且会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理解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掌握其本质和规律。理解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理解的材料才能够记得牢固。这是因为理解了的材料在内容上与过去巩固了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系,进而形成知识系统。在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讲解使学生利用思维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使所教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把教授的内容进行归类,达到系统化。如果能把要识记的内容归结为几个方面,写成提纲,择要而记,并善于把教材中的一节或一章的内容以层次网络的方式组织起来,那么,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知识的储存。
  要完全达到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在课内课外下大工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挖掘教材、多学习、多听课,在历史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更好地完成历史的教学工作。从我们每一个基层历史教师做起,共同奋斗,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治学。谈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J]。才智,2012,(28)。
  [2]陈建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尝试[J]。才智,2012,(24)。
  [3]刘界英。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的设想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效率 提高 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