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在机床检修模块中的教学探索】 机床数据采集模块

  摘 要:本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常用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技术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阐述了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是机床检修一体化模块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 自主求学 团队协作精神 爱岗敬业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已逐步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以学院常用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技术模块为例,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探索。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课程探索
  常用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技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分三个阶段。
  1.课程前期的教、学、做一体化(12学时)
  教师结合机床工作原理图对机床的各个部分工作原理进行讲解,以“纸上谈兵”的形式讲解典型的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方法以及故障的排除,使学生对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有初步的认识。本教学单元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模拟机床教具的安装,了解复杂继电器电路接线方法及工艺,熟悉机床常用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走线情况以及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
  2.课程中期的课堂、实训室一体化(24学时)
  相比课程前期,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研制的模拟机床对前期的教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将理论上的机床检修,通过一种视觉上的感知与实际的动手操作,让本是带有专业性质的知识通俗易懂。教师把实训室“搬进”了教室,借助本教具指导学生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模拟机床上能够熟练地进行电气线路的调试和模拟故障的检修,与此同时布置下厂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报告等相关工作。
  不过,此阶段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某些元器件以及机床运动状态在模拟机床上不能得以体现,例如X62W万能铣床中六个方向的进给控制,在模拟教具中我们通常使用四个行程开关来进行电气控制,而真正的机床则通过机械和电气结合的操作,运用了两个手柄进行六个方向的进给控制。
  3.课程后期的工学结合一体化(24学时)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企业,让学生能够真正触摸到实际的机床,是本次工学结合探索的点睛之笔。
  对实物机床排除故障远比模拟机床要难得多,学生拿着万用表的手始终不能放下,因为在这之前,学生所了解的电气走线与控制流程仅仅局限于模拟机床,而面对工作中的实际故障,电气元件、电气走线以及分析故障的思路,向学生发出了更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于是,学生应在找寻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对各自分配到的机床进行图样和检修内容的分析;
  (2)制订相应的检修计划,并根据制订的计划,开展对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
  (3)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学习,针对各自不同的机床线路以及不同的故障进行交流总结;
  (4)在行业所属企业中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将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
  1.遵循认知规律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遵循认知规律,学生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工厂师傅传帮带和教师的合理引导,通过实际操作,形成技能。这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了以后会有什么用”,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2.改变了学生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基本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与实际岗位零距离接触,有利于早发现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培训任务由职业院校和行业共同承担,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3.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双师型”教师最有效的办法。
  4.学生反馈
  对电气自动化0752班中的20名同学进行了抽样问卷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用于机床电气线路检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以及与实际有出入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电工技术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的核心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同时为学生走向企业搭建了更好的桥梁。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推荐访问:工学 检修 机床 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