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师生关系中的怀柔政策:建立良好师生关系4步骤

  摘 要:孟子有云:“仁者无敌”,是为梁惠王如何治国提出了最为核心的建议;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以怀柔政策巩固政权,收效颇丰。在此,如果将班级比作一个小国,教师作为班级中的领导人物,也应仁爱在心,时刻怀柔,柔能克刚,仁爱能团结身边的每一个人。
  关键词:师生关系;怀柔政策;德;智;和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24-02
  教师怎样对学生实施怀柔政策,本文从德、智、和三方面来讲解。
  一、德:师之魂
  教育,将此二字拆分,则为教书和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如何正确有效地达到“育人”目的,最重要的莫过于“身正为范”。所谓上行下效,上不行则下不效,立己立人,方能达己达人,是故教师必先自身品德高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晚清教育家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认为,教育首先要唤起人的觉醒,这唤起的内容无外乎人的精神世界、道德范畴,他同时提出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使人学会做人,即使不识字,也要堂堂地做个人。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德”的培养。
  怀柔政策中的“德”是将宽广的情怀放在第一位的,它包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诚相待学生、不以分数论学生等。教师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优生与差生,而应一视同仁。教师的目光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审视态度,若以善良待之,学生必能开朗乐观,倘以特殊目光视之,学生的优劣感也必定随之而生。所以,教师必定要放开胸怀,将自己的功利心从学生身上撤下来。李叔同大师曾说过:“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抱着一颗功利心来教育学生,那么学生最终收获的是功利心下的产物;倘若教师以一颗胸怀若谷品德高尚的心来教育学生,那么学生最终收获的也将是一颗充满着优良品德的美好心灵。
  使用怀柔政策中的“德”,教师能大幅度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下意识地认为师生身份有别,教师是属于三尺讲台之上的,三尺讲台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好比庙堂之上的那把居高临下的龙椅,教师或发号施令或表彰学生或训斥恶行都来自那里,因此,无形之中,学生已将教师定格在对立的强势一面,而他们,则成了一群与教师之间有着“横河”的弱势者。这就好比中国的阴阳,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强与弱始终相生相克。教师要做的,就是端平强弱的中间部分,既不使学生因害怕自己而禁锢了真性,又能使学生在明辨是非的道义中喜爱自己。从教师角度来讲,很多时候,教师气场过强,无意中秉持着自我在上的观念,仿佛学生就该听命于自己。如果此时,教师能做到胸怀若谷,以放开眼界的知识和修养来面对学生,则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并逐渐被教师的真诚所感化。这种感化,不是在教师的强烈气焰下的一时“臣服”,而是发自内心的“信服”,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端平这碗强与弱的水,那么师生间的关系将更为亲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对教育的有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二、智:师之手段
  《史记》中有一句话,叫做“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意思是治兵就像治理洪水一样,对付来势凶猛的敌人,我们要避开它的锋芒,如同治理汹涌的洪水需要导流;而对付弱小的敌人,则要堵住它、歼灭它,如同治理小河要修筑河堤一般。这句话放到师生关系中来,亦十分有用。师生关系怎样才能拿捏得最为稳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智慧,审时度势、巧妙运转,在“德”的指挥棒下用谈笑风生的态度来运筹帷幄之中,则胜利都在老师掌中。
  教师在“智”中扮演两种角色,狼与羊。
  首先说狼。
  作为教师,我们从不害怕纷繁复杂的教案,也不害怕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最怕的是面对一根筋的学生,或是令人束手无策的学生。当面对此类学生时,谩骂讽刺毫无用处,罚抄课文是无奈之法,拉进办公室罚站更是下下策,因为这些都是外在负担加诸于学生身上,是一杯“罚酒”,学生受的心不甘情不愿,自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所以,受过这些措施的学生,多数情况下仍会“再犯”,犯那些学校或教师规定的“不允许做的事”。如何使学生真心悔改、虚心从善,我们需要的是转移,即成与败之间的转弯点——正如草原上的狼一样,当它们面对人类为保护羊群而高高建起的石墙时,它们绝不会硬碰硬,而是会聪明地去寻找垫脚石,从石墙的外围“飞入”石墙内壁,最终饱餐一顿。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时,在思考怎样才能“飞进”他们的心里,我想“以柔克刚”不失为一种良方。在学校里,没有一名学生会拒绝老师的温柔,温柔是一豆不温不火淡定摇曳的火苗,它不会因外界的煽风点火而变得凌厉张扬,也不会因寒风冷水的浇灌而熄灭,它时刻保持着明净的火心,宠辱不惊,并照亮人的瞳仁。它融化顽固、融化偏执、融化倔强。教师要有一颗温柔的心,并拥有创造温柔的能力。
  那么在师生关系中,温柔从何处产生?它来自于学生的优点。哪怕是班级里负责扫地的清洁人员,你若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对他(她)说句:“嗨,小子(丫头),你是我见过的扫地扫得最干净的人儿!”这话放到平日的师生关系中来,可以见缝插针般地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人无优点?不管学生成绩好坏,不论他犯了什么错,都需要用一双慧眼去寻找他身上的亮点,即使是错,也要从错误中找出一丝一毫的优点——在这时,教师的智慧与口才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智慧是发现美的眼睛,口才是把人忽悠到信服的本领。如果“不战全胜”是我们的目标,那么“避实击虚”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转折点。所谓打靶要打靶中心,我们必定要集中力量攻击学生最柔弱的地方,这样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换言之,要让学生听我们的话,我们首先要去讨好他们,恰到好处点到即止地讨好。一根最细小的鱼刺可以扎破喉咙,一口麻雀大小的肉也能挽救一条生命。对于教师来说,一句温柔的话语可以戳破学生的麻木,一句甜美的赞赏可以打动学生的冰冷。所以,教师不管学生成绩行为好坏,只论学生优点,以此优点为窗口,打入学生的心灵,交为心心相惜的好友,此乃上策,也正是赏识教育的出发点。   其次说羊,羊的特点是温顺可爱、体贴善良,相比较狮子的强悍与凌厉,人们更喜欢“柔弱”的绵阳,这就是绵阳的道德。“示弱”,是一种俘获人心的优良手段。浙江教育学院的吴卫东老师曾讲过一个经典案例,当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课时,一名迟到的学生突然闯入,惊吓到了老师,那么老师该作何反应呢。一般情况下,老师常常会勃然大怒,训斥该名学生。而吴卫东老师则建议我们用“I I YOU”的表达方式来处理,即“我;我;你”的方法,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关乎“我”,陈述事实,如“某某同学,你突然开门撞到我了”,第二句话是阐述自己的心情,如“我被你吓到了”,第三句话是表达对学生的期待,如“你明天会怎么做呢?”如此一来,教师在示弱的状态下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感。
  对于教师来说,示弱是懂得包容、懂得换位、懂得原谅、懂得自贬。当学生因做错事站在教师面前时,本就与教师有着一层距离。如若是一个胆小的学生,不管他是否真的意识到了事情的好坏性质,他都会点头承认错误。某位教育专家说过,“当一个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时候,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何谓失败?教师和学生谈话,本质目的不是让学生承认错误,而是激发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的想头,即激发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一个胆小怕事的学生,倘若教师颐指气使,学生唯有“惟命是从”,这个“命”是他责任感以外的“命令”,即使今日遵守了,明日未必不再犯。而当教师遇到一个秉性顽劣的学生时,高声怒喝更是师生横沟上的催化剂,非但制不住学生,反而加速失去了人心。所以,不管遇到哪种学生,教师在对学生开口说话前不妨先冷静三秒钟,思考一种最能收获人心的口吻——可以是谈话,但不能是训话,可以是交流,但不能是教训。唯有收获人心,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谈话与交流,都是以平辈的身份进行的,教师要与学生平辈,气场上首先要适度地软下来,软下来成为朋友与朋友的关系。唯有这样,才能缓解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融化学生对教师的隔阂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唯唯诺诺之情,从而勇敢地思考自己所作所为,理性分析,并在今后的行为中自觉遵守自己的条约。《道德经》说中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三国马谡亦说过,“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所以,怀柔教育,从心理上来说,远比强悍教育有效得多,且更持久长远。
  绵羊的弱,并非里里外外都是弱,也不是无限度无止尽的弱。教师所扮演的绵阳之弱,是与狮子相对的弱,是懂得收放自如上有高度下有底数的弱。这一份弱,始终是带有目的性的——学生必须要获得成长。所以,这还是一份“披着羊皮的弱”,表面上我们温柔善良笼络人心,内地里我们始终不忘“吃掉你”的本质,诚如一切使用怀柔政策的帝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招贤纳士巩固江山。
  教师的智慧,需要在狼与羊之间穿梭,怎样做狼,何时做羊,就考验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所采用的面部表情,考验教师应对学生时的遣词用句,考验教师面对学生时的察言观色,考验教师面对学生时的心理战术。从智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将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令人心服口服,诚如旧上海著名人物杜月笙所说“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我们要用最快的“一刀”去做最可能“光滑”的事,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心情要光滑,在问题解决后学生心情要敞亮,当然也包括在问题解决时教师手段的聪滑,问题解决后教师心情的明亮。
  三、和:师之环境
  古往今来,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以和谐为基础,家园的兴旺幸福需要以和为环境。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一个团体,若要繁荣昌盛地发展,必须以和为基础。所谓家和万事兴,班级亦是如此。
  那么怎样做到和呢?
  首先是在矛盾发生前,要积极杜绝矛盾的发生。对于学生的行为规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应该提前讲明,并且时不时地提醒,使学生心中明白规则,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矛盾的发生率。
  但是,矛盾具有多样性,学生在创造矛盾这一点上又具备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矛盾的发生亦不是人所能控制的。所以矛盾一旦发生,教师该如何做到和呢?这就求教师充分运用德与智的方式,将学生由外到内的收服。如果教师怒火冲天大动干戈,只怕收效甚微。
  第三,必要的奖励政策是创造并巩固和的重要条件。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分明,其计必成。奖励政策需要运用得当,它并不是一味地奖励,而是要见机行事,肯定学生的作为,鼓励其他学生学习这类榜样。奖励政策,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要像爬楼梯一般,不断制定高目标高要求,过了这个坎要向着更高的坎行进。不过,实施奖励政策时需切忌,凡事都有个度,如果奖励过了头,学生便容易失去分寸。有效的奖励原则,应该是让学生尝三分甜,做十分事。
  深度剖析怀柔政策,它不是一种过渡浮夸,而是一种淡定的情怀。使用怀柔政策,我们既可以谈笑风生,又不失江山紧握。怀柔的作用之一,就是俘获人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么对老师来说,自然是得学生心者得胜利,这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不变定理。对于学生,我们要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来支持他们,相信他们,以此怀柔,最终形成“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兴旺大家庭。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M].背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9.

推荐访问:怀柔 师生关系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