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世界》【无声的世界】

△出生10个月后,张虹燕因一次高烧而不幸成了聋哑儿:
△孩提时,好学的张虹燕总缠着忙碌的母亲问这问那,为此还挨过母亲打;
△16岁时,只做了几个月学徒的张虹燕在饶城独撑门面,开起了裁缝店;
△如今,张虹燕成了6、7名聋哑青年的老板。 第一次采访聋哑人,记者不免心存许多顾虑。在白欧园市场内打听时,记者也不敢说重“聋哑”二字。然而找到这位聋哑女孩时,记者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她分明是一位很乐观而且很漂亮的女孩,举手抬足间都充满了自信,特别是那一双眼睛水灵灵的,仿佛能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
“我是上饶日报社记者。你叫什么名字?”记者写了一行字自我介绍。
她接过笔,唰唰几下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虹燕。字迹绢秀、有力。
见有记者采访张虹燕,附近摊位的同行顾不上招揽顾客,朝这边围了过来。这时张虹燕的母亲颜诗梅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并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祸”不单行兄妹三人相继聋哑

冲出农村独自在饶城打造未来

张虹燕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她的启蒙教育来自母亲的谆谆教诲和同龄人的帮助。后来的日子里,张虹燕无师自通,学会并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本领”。虽然这些对常人来说无足挂齿,然而对于小虹燕来说是来之不易的收获。据母亲颜诗梅回忆,张虹燕7、8岁时用手工缝织一件小孩的衣服。“还蛮好的呢!”颜诗梅说着流出了兴奋的泪光。看着母亲的高兴劲,张虹燕在一旁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也就从7、8岁时起,张虹燕对缝纫和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14岁时她孤身一人来到上饶市学习缝纫和刺绣活。与其他徒弟相比,张虹燕领会能力特强,缝纫只学了一个月,刺绣也不到三个月,她的手艺便很精湛。师傅看她心灵手巧,便高薪聘请她。干了一年后,不安心被雇用现状的张虹燕决心在市里开家裁缝店,然而大胆的设想招来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争执中,母亲一气之下当众给了她一巴掌(母亲每次回忆起都很后悔)。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防止她,她以死来与家人抗衡。母亲屈服了。这一年,她16岁。也就是这一年,16岁的张虹燕净挣了3万元钱。母亲乐了,一家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虹燕在宝泽楼开了3年裁缝店,她除了逢年过节回家看一看,其余的时间便一人守在店面。母亲颜诗梅告诉记者,张虹燕极其向往城市生活,她不愿再回到农村,并反复强调说,张虹燕是靠聪明吃饭的。其实,这聪明也离不开辛苦的工作。白天,张虹燕不停地为顾客赶制衣服。若有顾客来了,她得起身相迎,并用笔与顾客交流。晚上,还得独自一人钻进小阁楼里睡。就这样,她以超乎平常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并在宝泽楼一带晓有名气。后来因业务需要,她将裁缝店搬进了白欧园,并做起了布匹生意。上班时,她一边卖布匹,一边接业务,下班后她便赶回家为顾客做衣服。在自己辛苦挣的钱买下的140余平方米的房子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6、7名聋哑青年男女挤在一起赶制着衣服。父亲张志华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聋哑人,其中有两名请来的师傅,其余是徒弟(包括张虹燕兄妹和嫂子)。
据颜诗梅介绍,张虹燕现在以做新娘装为主。由于张虹燕手艺高,服务态度好,不管她迁到哪,那些老顾客便带着新顾客找到哪。据白欧园一同行吴秋莲说:“她(张虹燕)的生意好得很——手艺好,服务态度好啊。我们没有一个能抵上她的。”记者在纸上写道:“你的理想是什么?”她写道:“生意好!”母亲在一旁解释:“她是说生意好,就干这一行,不想改行。”说着,母亲又发出了清脆的笑声,那笑声里有欣慰,有自豪,更有母亲对残疾女儿的自信和自强的赞美。

患难夫妻却又是幸福与共

在快要结果这次采访时,记者从颜诗梅的口里又获取了一份惊奇:张虹燕结婚了,老公也是聋哑人。

推荐访问:无声 世界 无声的世界作文 无声的世界科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