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简短精练文字材料(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写出简短精练文字材料(完整),供大家参考。

怎样写出简短精练文字材料(完整)

怎样写出简短精练的文字材料

 

我们常讲要讲短话、写短文,就是要做到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墨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学生向墨子请教:“话多好吗?”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叫个不停,可仍然没有人听;
报晓的公鸡一打鸣,天下为之震动。话不在多,关键在于合乎时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讲短话是一种境界,比讲长话更能打动人。讲短话是我们党历来提倡的好文风。毛泽东曾严肃批评长而空的文风,把它比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要求大家“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他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等名作,篇篇洗练生动、短小精悍,不足两千字。邓小平一再强调讲短话,还带头讲短话。他说:“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
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录文章119篇,最短的不足百字,最长的南方讲话,也仅有7500字,还是在4个地区讲话综合整理而成的。在这方面,一些同志思想认识上还存有误区。有的感到,请领导讲一次话不容易,讲短了显得有点不重视;
有的认为,文字短说不清楚,文章短没有分量,文章长、讲话长才能显示水平;
还有的认为,几句短文,难登大雅之堂。这些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文章的价值不在于篇幅长短,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短一些、精一些?

一、直陈主题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开宗明义说了一段话:“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这个开头一上来就亮明观点、短兵相接,让人立即就明白是针对什么讲的,非常有冲击力。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一文中开篇就说:“我今天讲三点:一、讲这次会议;
二、讲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三、讲工作方法。”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中,上来就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复香港。”寥寥数语,就清楚明白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文风,写文章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快速进入情况、直接亮明观点,不兜圈子、不绕弯子,不刻意追求形式,不过分讲究技巧,不说那些空话、套话、大话,力求两三句话就挠到痒处。像那种“开门不见山,帽子戴顶端,过渡一大套,几层一二三”的繁文缛节,那种“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拖沓之风,应下决心改一改。

二、抓住重点

一份公文、一篇文章,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多个层面。既有轻重之分,也有急缓之分。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就应该抓住重点、抓住要点、抓住要害,做到以重带轻、以急带缓,切勿贪大求全、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著名文学家朱光潜讲过一段深刻体会:“写文章和打仗相似,用兵制胜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

在我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份言简意赅的电报,堪称写短文、抓重点的典范。抗美援朝初期,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展神速,加上敌人严密的地面、空中封锁,使我志愿军给养供应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尽快向国内反映这一情况,争取物资援助,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亲自执笔,给党中央拟写了一份紧急电报稿,仅有六个字:“饥无粮,寒无衣。”中央收到电报后,迅即采取紧急措施,大批军事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朝鲜战场,保证了二次战役顺利实施。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古时候一妇女丧夫后想改嫁,其公公竭力阻拦,该妇向县官递一诉状:“夫死,无嗣,翁鳏,叔壮。”县官接状核实后,写下只有一个字的判决书:“嫁。”

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一篇文章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说完。那种面面俱到的文章,要么是“流水账”,要么是“这个是基础,那个是关键”,“这个是当务之急,那个是重中之重”,结果是什么都强调了,等于什么都没强调。起草公文,要注意根据性质用途区分主次,如果是上行文,就要少引用上级精神、少讲道理、少发议论,重点写干了什么,有哪些效果,下一步怎么办;
如果是下行文,就要少一些铺垫过渡,重点写要干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是平行文,就要少讲形势、意义、背景、议论之类的话,重点写有什么事情,需要对方做什么。

三、删繁就简

材料写作中,叙述同一件事,用语越简约越好。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三个下属一同出游。忽然有一匹马飞驰而来,把路上的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这件事。”一名下属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第三人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欧阳修听完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三人连忙请教:“那你怎么说呢?”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欧阳修为文,就体现了这种简约的风格。

精炼的材料是写出来的,也是认真修改磨出来的。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托尔斯泰则把删减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和窍门来看待,并且一生都奉行这一准则,他告诉自己和别人:“要永远抛弃写作可以不加修改的思想,修改三四次还太少。”文学大师们之所以一再强调修改问题,原因就在于任何认识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反复思考、比较、推敲、锤炼中逐步完善而成的。起草文件和讲话,必须不厌其烦地修改、雕琢,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凝而不泛、实而不空,成为精品。总之,讲短话是改进文风的直接体现,把文章写得短些、再短些,应当是永恒的追求。

 

 

推荐访问:精练 简短 写出 怎样写出简短精练文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