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4篇

第1篇: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李杰晶

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t>j[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f大调,3/4拍子,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aq_P"_Y9_l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

《鳟鱼五重奏》: 

一、《鳟鱼》五重奏的创作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

  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就情趣而言,我喜欢《鳟鱼》。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 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脸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

  这首《鳟鱼》篇幅将近40分钟。我把整个作品看作对溪水、鱼、渔夫以及三者关系的表现。第一、第二乐章我设想渔夫还没出现,所以是鱼与水在那样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乐章钢琴表现的鱼的戏水,我简直能感觉到尾鳍在水中舒展和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当弦乐表现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后,钢琴反过来再表现溪水的清澈与晶莹,弦乐变成鱼儿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这种戏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乐中才可以听到。

  舒伯特的音乐常常是围绕一个极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断地通过轻重变化处理,变化出一连串精致的趣味。比如这个作品的第三、第五乐章。

我常常觉得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来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这也是舒伯特音乐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腻的真正原因。

  听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与钢琴的对比,别忘了舒伯特是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

第2篇: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歌剧欣赏之《魔笛》

摘 要:歌剧赏析之《魔笛》欣赏的几部歌剧中,我最喜欢莫扎特的《魔笛》。我了解到,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如果不是莫扎特的《魔笛》,维登剧院可能只不过就是维也纳音乐史上一个标记着星号的名字而已。《魔笛》在北京的首演是2009年11月20日晚上,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厅可谓座无虚席。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魔笛》的故事情节无疑带有“乌托邦”的色彩。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是电影《魔笛》,将原有故事的开端从古老的埃及拉至了一次世界大战,为故事灌注了新的生命力。《魔笛》中对古埃及宗教的崇拜是极为明显的。可以说,在当今社会的大大小小许多地方都有着共济会的痕迹,《魔笛》只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魔笛 莫扎特 共济会

通过一学期歌剧赏析课的学习,我从原来对歌剧的一无所知变成了歌剧的爱好者。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歌剧的历史,特点及一些名作家的作品。我自己也经常上网搜索搜索歌剧的视频。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的歌剧流传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歌剧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恢弘,因为它包含了各种艺术形式,如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等。欧洲传统歌剧分为: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在课堂上,我欣赏了各种歌剧,认识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黄英、普契尼、莫扎特等等,领略到了歌剧无穷的魅力:悲剧的沉重震撼、喜剧的轻快诙谐;
华丽的咏叹调、激昂的进行曲……

欣赏的几部歌剧中,我最喜欢莫扎特的《魔笛》。我了解到,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莫扎特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登剧院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他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瓦尔塞根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的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登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如果不是莫扎特的《魔笛》,维登剧院可能只不过就是维也纳音乐史上一个标记着星号的名字而已。这本是一个上流社会很少光顾,濒临破产的剧院,正是因为歌剧《魔笛》的演出,这个剧院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一直因为是《魔笛》首演的剧院而被瞩目。席卡内德不但是故事脚本的作者,在首演中他还自己扮演了“捕鸟人”的角色。此剧首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后莫扎特在写给妻子康丝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刚从歌剧院回来,今晚照样爆满。像咏叹调“知道爱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银铃的场面,跟往日一样安可了……。”

由此可见,当时听众的喜爱跟今天没有什么差别。随后此剧的上演次数是:1791年10月就有24次的记录,次年11月3日演出第 100场,1795年10月22日是第200场。这些记录是由席坎内德所发表的。后来,此剧又开始了国际性的演出;
在柏林的首演是在1794年;
在巴黎初次演出是1801年8月20日;
在英国首演是1811年;
在美国公园剧院初次演出是1833年4月17日,在大都会剧院演出是1900年。《魔笛》在北京的首演是2009年11月20日晚上,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厅可谓座无虚席。

王小波说,人不应该只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于是,我也开始在《魔笛》之中,慢慢展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音乐语言十分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关于《魔笛》的音乐有多么迷人的事,我们只要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欣赏这部童话歌剧,理当可以获得了解。乐圣贝多芬除了为大提琴写作5首奏鸣曲外,还写作3首变奏曲,其中2曲的主题都取自《魔笛》的曲调,第1曲是根据第二幕第20曲帕帕杰诺所唱的:“如果有个爱人该多好”作成的12段变奏,第二曲是根据第一幕第7曲帕米娜和帕帕杰诺的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写成的7段变奏曲。

《魔笛》的故事情节无疑带有“乌托邦”的色彩。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是电影《魔笛》,将原有故事的开端从古老的埃及拉至了一次世界大战,为故事灌注了新的生命力。歌剧走出剧院,走上大银幕,这让更多对歌剧不熟悉的观众享受到了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歌喉与戏剧结合的极致体验。

歌剧的序曲以奏鸣曲的形式从统一全剧的降E开始,精美的弦乐声华丽而且流畅。如泉水源源涌出,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塔米诺这一角色属抒情男高音,他在剧中的两首咏叹调"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及"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旋律极其优美,很好的描画出这个抒情式的人物细致丰富的内心。帕米娜这个角色外柔内刚,莫扎特为她写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与帕帕杰诺的二重唱《那些感受到爱情的男人》最为经典,柔美的旋律充分体现出莫扎特的天才之处。捕鸟人是剧中带有喜剧因素的一个亮点,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以民谣为基调,生动灵活、轻松的刻画出其快乐的天性。夜之后的咏叹调是按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写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这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的变化;
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Der holle rache)》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作为这部歌剧中的灵魂人物,夜之后这个角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其由善到恶,转变的背后要求极微妙的分辨,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划她的本质,超越人声的华彩本身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和长笛的相竞赛。

而《魔笛》除了深具娱乐性与音乐性外,一直以来,剧中的角色所代表的意涵和象征也常常被学者研究。最常看到的解析便是与莫扎特身前所加入的秘密组织(共济会)有关联,被认为是以宣扬共济会理念,暗藏共济会密码而创作的作品。从一开始,这部歌剧就是莫扎特的好友、同为共济会成员的席卡内德要求他创作的。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很可能是他接受上级的指示,要在舞台上以象征性的手法来宣传和颂扬共济会的学说。不管怎么样,莫扎特和席卡内德是会员是史实,而且当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启蒙学说正大行其道,人们认为,当然事实也是如此,启蒙学说的思想和共济会自由、仁爱、反教会等原则,是共通的。处在封建国度内的莫扎特写这么一部作品幽它一默,弘扬一下共济会思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首先,开篇长达6、7分多钟的序曲。在莫扎特时期,序曲早已不是以前那种无关痛痒的角色了,作曲家对于一部歌剧的序曲是非常看重的。而《魔笛》的序曲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来三下重音,结尾也是三个强有力的和弦。当时很多人听到这里就能听得出莫扎特安排进去的可爱的引申意了。三,这个数字,在共济会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剧情的发展,夜后的三个女侍,三个男孩,三座神殿,三个祭司等等。特别要说的是,共济会原本就是有“智慧”、“理性”、“自然”三神殿的,和剧中一模一样。

《魔笛》中对古埃及宗教的崇拜是极为明显的。剧中最大正面人物男低音萨拉斯特罗就是个埃及祭司。他的咏叹调也是充满着对古埃及两位著名的神:伊西斯和俄塞里斯的赞美。最后,“太阳的光芒驱散了黑夜……感谢你,俄塞里斯……”虽然伊西斯和俄塞里斯根本不是太阳神,在太阳神神殿中大声赞美这两位神明也很是让人疑惑不解,这很可能是莫扎特的误解。总之,共济会人认为他们的思想起源于古埃及,所以莫扎特把他们的埃及情结很理所当然的作为了全剧的背景。

最为重要的一点,歌剧《魔笛》自始至终贯彻了共济会“慈善”、“友爱”、“善永远胜于恶”等思想。有人认为,全剧的情节就是建立了共济会的理想,即表现真正的“爱”和它如何有助于“善”去战胜“恶”的这一主题。塔米诺和帕米娜的爱,萨拉斯特罗的正义一起战胜了夜后和莫诺斯塔托斯的恶。最终在太阳神庙里,塔米诺和帕米娜穿着祭司的袍子,接受着大家的祝福和赞美。这也符合共济会成立的初衷:人以理性为准绳,以道德为工具,不断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内在神殿”的建造,成为完美的“石工导师”并且进入神的领域。共济会的这一理念,也是这个秘密组织的前身吸引那些饱受黑暗中世纪之苦的有识之士的地方。

还不仅如此,音乐评论家纽科姆·康迪伊在《莫扎特师兄弟和“魔笛”》一文中提到的,考验时卫士的铠甲,考验中土、气、水、火,还有三位女侍的银矛、帕帕吉诺的金锁、萨拉斯特罗骑的狮子拖的车,都是共济会象征的体现。另外有人指出,《魔笛》中为王子设计的考验,与共济会的仪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而贯彻全剧的降E大调的旋律,也加强了这种意义。

很多人相信剧中人物有一定的影射性,比如夜后影射了奥地利皇太后玛丽亚·特蕾西,她曾经下令搜捕过共济会成员;
而塔米诺应该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相对应,因为相传他也是共济会成员之一,至少他停止了以前的迫害行动;
帕米娜指奥地利人民;
萨拉斯特罗是指当时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共济会大师等等。这个要见仁见智了,因为《魔笛》本身就是由童话诗歌《璐璐,或者魔笛》改编的故事,这些人物很可能是巧合罢了。

18世纪,或者说从中世纪就已经开始,无数抱着和塔米诺、帕米娜一样信念的人团结在了一起,企图改变世界格局。他们发起了启蒙运动,并且在新大陆创建了一个崭新的自由国度。可以说,在当今社会的大大小小许多地方都有着共济会的痕迹,《魔笛》只是其中之一。作者莫扎特在首演之后的第九周,12月5日去世了。但是他的作品被人们一演再演;
他神秘的、传奇性的经历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研究对象;
每年奥地利人还是会准时举办萨尔茨堡音乐会;
2006年,奥政府大举操办了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的纪念活动。神童也好,穷困潦倒的音乐家也好,共济会大师也好,莫扎特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他的《魔笛》,无疑是那座丰碑旁开放的最鲜艳的花朵。

歌剧赏析的课程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的美妙的音乐体验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今后,我会经常欣赏各位名家的歌剧,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居其宏著:《歌剧美学论纲》[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2]席卡内德著:《魔笛》[M](剧本).吴祖强,刘诗嵘编译,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社,1999

[3]赵世锋,世界上最大的秘密社团——共济会[J].世界文化,2006(9)

第3篇: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我和魔笛的故事_2000字



  太阳亮亮的,风儿轻轻的。吃过早饭,我便在房间里练习吹笛子,刚练习没多久。这时,一个身穿红白相间上衣和红色大裤的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我的面前,见到了我,他慈祥的说:小妹妹,你可是这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哟!我听了爷爷的活,一头雾水地问爷爷:您刚才在说什么呀?见我一头雾水,老爷爷笑了笑,继续说:你不知道就对了,这支魔笛是在为蟠桃娘娘祝寿时派送到地球上的,拥有了这支魔笛,你就会有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不过,在这之前,你还需要完成一个使命什么使命?听到这里,我不禁欣喜若狂——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你还要每天弹奏一首惊魂曲。这样,你才能让笛子的元气恢复,可以打败怪物为止,另外老爷爷欲言又止,你还需要帮助一个魔法高强的巫师,他能帮你找到怪物,并协助你打败它。好了,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小妹妹,再见!话音未落,他便消失了。
  我呆呆地坐在床上,凝视着这根魔笛,开始练习了起来。
  一、巧渡巨人山
  第二天,我便上路了。根据老爷爷的提醒,我来到了一座山前。
  这座山没有什么特点,只是异常幽静。我心想:这也没有什么特点嘛,快完成任务吧!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不对劲,这座山开始从微震到剧烈摇晃了起来,救命啊!我大声呼喊,可还是无济于事。终于,那座山慢慢地停了下来,可我也被狠狠地摔到了地上,唉呦!痛死我了!我抱怨道。我跌跌撞撞地站起身来,眯着眼睛打量这座山,奇怪,这座山的山姿变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惊呆了,魂都快被抽走了,连忙跑了起来。可还没有跑两步,我便定住了,这座山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最后,竟然有天空那么高。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座巨人山,这可怎么过去?就在我思考之际,那座巨人山竟转了过来,对我咆哮着,这下死定了!我闭上眼睛,脑袋里飞快地旋转起来。突然,有了!背包里有滑翔机,我可以用它飞过去呀!于是,我不敢耽搁一秒钟,拿起滑翔机就按下开关。呼地一声,我便飞上了天。
  二、帮助巫师
  不知过了多久,我躺在了一张床上,我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咦?我不是带着滑翔机在飞吗,怎么到这儿来了?这是一家渔家小屋,用竹子制成,屋内摆放了几件家具,十分温馨。
  我走出屋子,竟没有一丝阳光——小屋原来在一片茂盛的森林里。这时,一位头戴白色巫师帽的年轻巫师走了进来,我打量着这位巫师,不禁越来越迷惑——这人我好像在哪见过,哎哟!我想起来了你就是老爷爷让我帮助的巫师!我一拍脑门,大声惊呼,你就是那个可爱的小妹妹曾柳吧,你终于来了,我最近有了一个新困难,你能帮助我解决吗?巫师问我,见我没有回答,他继续说:我的时空机坏了,它能帮助你找到怪物,可是是什么?我听了巫师的话,不禁大惊失色,喝的水也被喷了出来,你需要把魔笛的功力提高十倍,才能恢复时空机,加油!巫师为我加油打劲。听了他的话,我马上跑进房间,拿起笛子就练习起来。
  
  就这样,终于过了一百天,我便修复了时空机,与巫师踏上了路途,来到了怪物的国度
  三、打败怪物
  我紧握着魔笛,下了时空机。这里很古老,废墟成片,一股股臭味向我迎面扑来,我干呕了一阵,突然发现巫师不见了,我焦急地回过头。这时,一阵声音传来,小妹妹,我在这儿呢!巫师叫唤着我,声音十分急促。我回过头,不禁吓傻了——他正骑在一个褐色的体型肥硕的怪物身上。那头怪物显得很不耐烦,更可怕的是,它向我飞奔了过来。这下死定了!我大叫着,眼巴巴地站在那里,身体开始上升,好像坐到了什么软绵绵的东西上。我睁开眼睛,自己正坐在一头怪物网上,耳边只听巫师对我说:小妹妹,你现在正在幻影中,你只需消灭这头怪物王,就可以消灭整个怪物城了!好,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我虽然嘴上回应着巫师,心中却打起了退堂鼓。哎呀,我只能放手一搏了,不然就别想回家了。
  我拿起魔笛,口中念起咒语:芝麻开门,魔笛开启!这只怪物听到了什么声响,开始飞奔起来。这头怪物王有它的两倍长,行走如飞,奔跑就更不用说了。我自认倒霉,开始打败这头怪物王。
  没有想到这头怪物王这么好训服,魔笛一亮像,它便一动不动。可谁知这原来只是缓兵之计,魔笛一收手,那怪物王就改变姿势,扭头一跳,我便摔在了地上,魔笛也被扔了出去,我满口都是鲜血,无力地躺在了地上。魔笛离我有一米远,我怎样才能拿到它呢?有了,我对巫师做了一个眼神,巫师很快心领神会,跳到怪物王身上,引开了怪物王的视线。我飞快地爬向魔笛。可不料,巫师很快就被怪物王甩在一旁。我见此情景,眼疾手快地拿到了魔笛,对准开关一按,整个怪物城都化成了泡影,我和巫师也回到了森林中。
  第二天,我开始收拾行李,与巫师,和我的战友——魔笛开始了行走江湖的生涯
六年级:曾柳








第4篇: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观《魔笛》有感

姓名:袁强正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2班 学号:3011210176

莫扎特,是一位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是一位天才级别的人物,对18世纪的欧洲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其中使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他的最后一部歌剧。

从网上,我了解到了该作所创造的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且也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一些。《魔笛》是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这部歌剧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是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

虽然说在课堂上看了《魔笛》的视频,但是还是不是很能理解,作为一个比较闭塞的人,我一般不会去听一些交响乐和去看些歌剧,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咱自己国家的古典乐,我觉得那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美。不过在课上,我还是被剧中的二重唱所吸引。虽然说我并不懂得他们的语言,但是我一下子就迷上了那种感觉,他的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因此当老师说要交期末论文时,我第一时刻就想到了它,而看了完整版的《魔笛》之后,我就深陷其中,不光光是那夸张的表达,那如痴如醉的声音让我明白了音乐无国界。

演出中,降E大调的序曲由强有力的庄重和弦开始,暗示“夜女王”的威严。在小提琴优雅的序奏后,进入莫扎特最拿手的、精巧的赋格曲段落,由各种乐器反覆展开后,呈现出一幅绮丽的音画,那清澄晶亮的色彩,如同由阳光与花香、幸福与欢笑所交织而成的。序曲的尾声充满了柔美、宁静的气氛。

音乐上,精美的弦乐声华丽而且流畅。而其中,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使《魔笛》在音乐上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歌剧《魔笛》的序曲采用奏鸣曲式写成。前面有个庄严肃穆的引子,三个强有力的和弦代表萨拉斯特罗的形象,这段旋律在剧中描写“光明之国”的场面时曾多次出现。在这首序曲里,也只有这一简短的部分是和剧情有着密切联系的。接下去是快板部分,其活泼、明快的第一主题,先由小提琴演奏,然后,再转到其它声部上,向听众提示了该剧所描写的是童话般的神奇世界。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其中巴巴吉诺与芭芭吉娜的二重唱,这部分应该是在人间出现的音乐,它只能出现在天堂,只有天堂才有可以诠释生命的歌曲。我感觉两个人的和声部分实在是完美,帕 帕 帕 帕帕帕帕 俩个人的配合实在是天衣无缝。

观看《魔笛》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听觉的享受。

推荐访问:莫扎特 钢琴曲 简介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莫扎特魔笛简介:魔笛钢琴曲 莫扎特的魔笛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