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艰辛历程作文【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艰辛历程作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艰辛历程作文【完整版】

党的艰辛历程作文5篇

【篇1】党的艰辛历程作文

艰辛的练字历程作文400字

那是三年前的事了,爸爸看我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让我每天练字。刚开始我很不情愿,很反感,就抱怨说:“为什么每天都要练字,好烦啊!练字有什么用啊?”可是没办法,我每天必须练字一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要求很严,他不但不夸我,反而还经常挑毛病。难道他不知道我练字练得手指都磨出茧子了吗?为此我经常抱怨。但是几个月后,一次老师说的话让我既惊喜又惊讶。老师说:“汝彦蒙,你的字进步很大,可以去参加年级的书法比赛。”听到这话我非常激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在每年的书法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我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更对爸爸充满了感激。

三年的努力,三年的成长,三年的坚持,让我更加明白,其实每次的抱怨都是我在经历锻炼,是必经的痛苦,一旦克服,我将不再惧怕挫折、困难。所以,我以后不会再抱怨,我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迎接未来的挑战。我又情不自禁碰了碰手上的茧,开心地笑了。

你曾落过的泪,最终都会变成阳光,照亮脚下的路。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我不去想悠悠别后的相逢是否在梦中,我只求此刻铭记那杨柳低舞月下重阁,你翩若惊鸿的身影,和那桃花扇底悄悄探出的半面妆容与盈盈水眸。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我一直以来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不管做了多么明智合理的选择,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无法知道它的对错。到头来我们被允许做的,只是坚信那个选择,尽量不留下后悔而已。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每一个黄昏过后,大家焦虑地等待,却再也没有等到月亮升起。潮水慢慢平静下来,海洋凝固成一面漆黑的水镜,没有月亮的夜晚,世界变得清冷幽寂.但是,最深的黑夜即将过去,月亮出来了……记忆的冰川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崩塌消融。保持着最初的晶莹的往事,已经越来越稀少。

灼灼其华,非我桃花。苍苍蒹葭,覆我其霜。芦荻不美,桃花艳妖。知我怜我,始觉爱呵。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孤独,寂静,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一袭粉色拖地蝶园纱裙,长发垂至脚踝,青丝随风舞动。眸若点漆,水灵动人,冰肤莹彻,气质脱俗,眼波转动间却暗藏睿智锋芒。淡雅如仙,迎风而立的她,宛若来自天堂的。暖有时候猛烈地指责别人说谎,其实是太渴望那消息真实。

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片段。尘世里,总有些什么,让我们不自觉地微笑,使我们的坚硬,在一瞬间变得柔软。婴儿的梦呓,幼童的稚语,夕阳下相互搀扶的老人.......那天黄昏,紫岚在栖身的石洞口默黩地注视着落日。余晖变幻着色调,嫣红、水红、玫瑰红,转瞬便消失在天涯尽头;
草原被铅灰色的暮霭垄断了,苍茫沉静。

孔明灯真的很漂亮,就像是星星流过天河的声音。你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又何必去问为什么选择。

原来岁月太长,可以丰富,可以荒凉。能忘掉结果,未能忘掉遇上。我不可抑制地在脑海勾勒这样的景象:黄昏。风。无垠的旷野。一棵树。----就那么一棵树,孤零零的。风吹动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片叶子,都在骨头里作响。天高路远,是永不能抵达的摸样...... 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最好的时光,是经由记忆粉饰的过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忘记伤痛,欢天喜地地投向下一个天国。过往的人事,在前行的途中偶尔显身于记忆,又不可挽留地悄然远去。谁也阻止不了忘记的步伐每一次的离别都在夏天,明明是最火热的季节,却承载着最盛大的离别。睡着你的秘密,醒着你的自由。它的篱笆结实而疏朗,有清风徐徐穿过。人生有很多选择,一个选择又决定下个选择,所以,选择的时候只要是自己内心所想的,也值了,怕的就是,明明不愿意,又不得不选择。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
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扶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年;
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著,这是晚晴的暮年……人都说顺其自然,其实一点都不是,而是实在别无选择的选择。

有个地方,名为汴梁,那年桃花肆意,旧年,桃花消散在汴梁。桃花十八年,繁华再现,桃花盛开三千夜,只需花颜亦墨离。那个汴梁有个童谣:桃花屋外飞满天,桃花谷里醉缠绵。桃花屋内冷桃茶,夭夭桃花葬桃恋。问桃花十八为几年,不谈墨离负花颜,江河暗流痴情魂,温柔十里桃花人。竹马青梅,亦是无猜,满眼繁花,只为那十八年的傻傻等候,公子俊秀,书画幔纱,唯有流逝一瞬,继过千年。 1、起地你出小起时,我们手牵手,看过声地你一棵树的叶子,闻过声地你一朵花香。夏日如格成我实每我们一实每吃孩把发一冰激凌一实每在绿茵道上玩会也嬉闹。我们不实把发一零食和啤酒,坐在广时说的大草作把上看电影。冬日午实每好如我躺在在作腿上晒把发一太阳的慵懒时光我躺在在作怀如格成我实每,风着一格光透格成我就为吃孩风着一格玻璃窗,温暖一格那他的开清亮。实每好如来作把图上几公分的距离,成了我们那他也也天过却法跨越的海角开天觉涯。

小小的白纸上记录着我们的曾经

虽然有的时候真的相信的未必开花结果可是那本子里记录的快乐与我们的青春与泪水与那时的我们,还谈论着自己的青春、年少与梦想记得那一年你的离开我在夜里痛哭了一场那天,你的作文被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当我们蜂拥来到你的作文旁却只得到你要走了的消息可你却不彻底磨灭我们的希望你说过你会回来我相信你所以我就傻傻的等着一年又一年,就这样两年时光飞逝正当我要忘记你时,你回来了那时我真的很高兴好像冲上讲台,拥抱一下你问问你,这几年过得好吗本上的荷花提醒着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更要濯清涟而不妖是你让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我们一定会再见的“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然后我转过身,我追。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
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又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夕阳已去,皎月方来。

----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
变变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好久不见,你们还好吗?一直觉得学校最神圣的能力,就是把一些原本毫无瓜葛的人聚在了一间教室里,并在他们最美好的年纪,留下了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然后不经意间,也决定了很多人这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谁。许多年过去,我们已经渐渐长大,也渐渐散落在天涯。那些白衣飘飘的年代仿佛还在昨天,那些风华正茂的人呐,仿佛还是少年……将清晨化成钥匙,扔到水井去。慢慢走,我心爱的月亮,慢慢走,让朝阳忘记从东方升起,慢慢走,我心爱的月亮

【篇2】党的艰辛历程作文

法治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作者:
来源:《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22期

        众所周知,人类关于法治的经典概念,是由古代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提出的。亚氏在对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法律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一概念,基本上把法治的两个内涵都揭示出来了,所以成为后世各国都认可的法治的经典定义。

        但是,从亚氏提出法治之定义,至今已经过去了近2500年,西方社会的法治也仍然没有完全实现,每一个国家都有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中国,早在公元前7世纪以后,就有管仲、子产、吴起、商鞅和韩非等一批被后世称为法家学派,出来鼓吹法治的理论。他们认为,实行法治,首先必须“以法为本”;
其次必须严格依法,“事断于法”。为了让法治能够实现,必须将法律公开,坚持法无等级,坚持重刑,“壹法”“一尊”“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些言论,从形式上看,与古代西方和现代法治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应该说,在历史上能这么早就提出这样系统的法治理论,商鞅等人还将其付诸实践,使秦国迅速崛起,建立起了一统天下的中华帝国,在东方社会,也就是中国一个国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中国早期的法治,并没有能够施行多久,至汉代以后,就开始慢慢消亡。

        因此,从整个人类法律文明史角度来看,每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都不平凡,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使是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其法治的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也都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到今天为止,有许多法治的核心问题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何勤华建立符合职业特点法官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法院系统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法官队伍,需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突出职业特点。新的法官等级的核心是按照法官等级进行管理,法官等级与行政职级脱钩,与其他公务员职务层次没有对应关系,法官之间也不根据等级高低确定上下级关系。

【篇3】党的艰辛历程作文

艰辛历程,浩荡中国

  年月日下午二时,在天安门上向世人宣告中国的崛起。
  可谁又知道他背后的辛酸。
  长征,浩浩荡荡,创下了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用自己的脚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余次战斗,攻占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余人,平均年龄不到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个省,翻越座大山,跨过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辗转反侧,从根本上表现了共产党的不拍吃苦,不放弃的精神。
  但中国的成立,并不等于中国领土的完整。
  被分割的土地还有一些还没有归还。
  成为共产党领导人的头疼大事。
  但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年西藏和平解放,、年香港和澳门分别于回归祖国江羽欣年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像所有人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军队的成立。
  就此后的日子里,中日,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内战,战争不断,共产党以伤痕累累。
  当外人都以为他将会向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以失败告终。
  但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战胜了!年,关键的一年。
  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面临着灭顶之灾。
  军事上,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和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中国的大面积国土,蒋介石丢掉了在大陆的大部公地盘;
政治上,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白炽化,桂系逼宫,蒋介石被迫下野;
外交上,面对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和无能,美国由失望、不满转向公开抛弃。
  蒋家王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深渊。
  走投无路之下,蒋介石退守台湾岛,犹如登上了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幸得逃生。
  共产党终于胜利了。
  在这一年里,共产党在上千万的方案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确定。
  同年,向世人宣布中国的独立和共产党的胜利。
  我坚信,只要我们意志坚定,台湾定会回归中国。
  最近世界掀起了中国制造。
  真是厉害了我的国,我以你而骄傲。
  

【篇4】党的艰辛历程作文

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民主革命的探索(一)

——八上三、四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考点回顾

1.五四爱国运动 识记 理解

年5月4日,在 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 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

国 的开始(意义)。

五四精神:
、坚持不懈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的精神、创新的精神等。

2.中共一大的召开 识记

年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秘密召开,主要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 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___ _____;
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 黄埔军校的建立 识记

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了 ,简称黄埔军

校, 任校长。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 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5.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识记

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主要对象是 、 、 。

湖南、 是主要战场。第四军 领导的独立团成为北伐先锋。

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识记

1927年4月, 在南京成立 ,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7. 南昌起义 识记

年 月 日, 、 、 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

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识记 理解

率领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即 革命根据地。

意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 、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意义重大。

9. 井冈山会师 识记

1928年4月, 、 率领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 ,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10. 长征的开始 识记

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开始长征。

到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1. 遵义会议 识记 理解 应用

1935年1月,党中央在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

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 长征的胜利 识记 理解

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使中国革命 。

长征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能力提高

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阶段

时间

关系

中考链接

国民大革命时期

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再对抗

重庆谈判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2. 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事件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意义

南昌起义

南昌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湘赣边界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

井冈山

长征

瑞金-会宁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考点回顾

1. 九一八事变 识记

年 月 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_____段,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爆发了;
第二天,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侵占了 。中国共产党派__ ___等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识记 理解 应用

年 月 日,伟大的爱国者 、 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 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使西安事变得到 。从

此 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3. 七七事变 识记

. 年 月 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 事变,标志着 抗日战争的爆发。

4. 南京大屠杀 识记 理解 应用

年 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以上,犯下了滔天大罪,史称 。

5. 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识记

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

官 指挥中国军队在 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年8月, 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 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 ”,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6.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识记

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 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 ,为争取 的胜利和实现中国

的 准备了条件。

7.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识记 理解

二、能力提高

1.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

历史事件

时间

根本原因

地点

结果

影响

九一八事变

日本经济危机

西安事变

民族矛盾上升

卢沟桥事变

侵略整个中国

南京大屠杀

1937.12.13

南京

2.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主要战役

领导人

军队

意义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一一五师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篇5】党的艰辛历程作文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宣讲提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88年,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88年,是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88年,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88年。这88年的奋斗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深重,救亡图存、发奋图强的呼声不断高涨。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最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顺时而生。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与此同时,“十月社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阶段,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封锁,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同时,党领导人民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至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全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不多,又受到苏联的影响,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一些失误,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先后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造成了重大损失,以致使得本来应该更加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全面认真地纠正了“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三)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从改革来说,首先是在农村创立并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使广大农民迸发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开放来说,这一阶段首先是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从而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始,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期中国的根本走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以这一系列理论创新为契机,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的阶段,由农村转向城市,从局部转向全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渐展开。从对外开放来看,这一阶段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局面继续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3、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阶段,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推进、配套完善。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步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规模也继续扩大,并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完成了加入WTO的过程,由此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现在这七年,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近七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
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88年的奋斗历程中,从只有五十几名党员、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小党,到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大党;
从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8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领导核心,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加强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迷失方向。

二、认真总结辉煌成就,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模式”展示出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

(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标志着108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二)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中国社会空前活跃起来,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迸发出来。

我国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进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增长了124倍。200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国民经济上大台阶,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超过3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超过德国,目前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同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连连提高。197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81元,1987年上升到1112元,1992年上升到2311元,2003年则提高到10542元,2008年达到了22698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社会事业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761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六)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了从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的转变

我国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广东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给予了广东“灵活政策,特殊措施”的优越条件,广东充分发挥政策、地缘、人缘等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闯敢试,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来,广东经济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前列,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5.8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5696.46亿元,GDP占全国1/8,税收占1/7,外贸出口占1/3,累计吸收外资占1/4,经济总量相继赶超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台湾,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短短30年,广东成功实现了从落后农业省份到经济强省的跨越,顺利完成了先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尤其是2008年以来,广东在奋勇抗击历史罕见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全力以赴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以及应对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广东全年进出口总额6832.6亿美元,全省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3310亿元,人均GDP达37588元(折合5369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8%和49%,已总体实现了小康,正向宽裕型小康和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迈进。

3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提升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框架,赋予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这必将开启广东改革发展的新航程,引领广东再创新的辉煌。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昭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和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权益,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保持长治久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内容,它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是一条与全球发展既相联系而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模式,为全球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必将为人类文明不断走向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改革开放是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出崭新姿态和蓬勃生机,正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三、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向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源于其科学性和真理性。首先,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其次,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旗帜鲜明地反对多元化。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呈现出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特点。但是,这并不影响对起全局性、根本性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的客观需求。在当代中国,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创造性系统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禁锢的思想障碍和陈旧观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们国家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转变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初步走向繁荣、富裕、强大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形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进一步实现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民主,党的执政能力更加增强、提高,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巩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走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路。当前,社会关系深刻变革,社会思潮激荡,各种诸如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无论是民主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其本质都是主张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多党制。历史经验与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将肩负一系列的艰巨任务,仍将面临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仍将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风险。因此,必须始终保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继续奋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四个基本”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政治基石和活力源泉,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和总体战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决不动摇。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二)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1、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形成了两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一种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即选举民主,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另一种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即协商民主,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远比“三权分立”更适合中国实际,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可靠保证。在中国搞“三权分立”既无政治和社会基础,更无经济和阶级基础,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导致民主倒退、社会大乱和人民遭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把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诉求纳入到政治体系之内得到充分表达,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政治协商作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予以坚持,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与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进行广泛协商,更好地促进了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才能更广泛更牢固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社会阶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既不符合国情,也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坚持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懈探索,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促进我国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体制基础。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是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坚决反对走私有化道路。任何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私有化主张,都是离开社会主义的道路、违背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是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要求、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歪门邪道。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问题,光靠国家和国有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必须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有很大提高。30多年来,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三)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其实实在在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同,但在前进中,也始终存在着一些怀疑和责难的声音。这些声音归结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我们的方向和道路是否正确?这些问题绝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问题。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从实践上看,上世纪70年代初,十年内乱导致中国国力衰弱,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使得我们清醒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30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被窒息的活力进一步迸发,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注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社会进步成果惠及广大民众,更好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势。通过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不仅没有重蹈覆辙,而且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2、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回头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进行的,走出这条正确的道路相当不容易。面对种种怀疑和责难,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决不走回头路。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回到封闭僵化,回到停滞落后,意味着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穷折腾,意味着死路一条。

走回头路,就无法聚精会神搞建设,就会失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30多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气象。

走回头路,就会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就无法在同世界的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中实现自己的更快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参与这一进程才能发展壮大。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在广泛的对外交往合作中不断吸收借鉴一切有益文明成果,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回头路,人民富足安康的美好日子就会失去。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吃得饱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从穿得暖穿得美再到穿出个性,从住筒子楼棚户区到现代化住宅区,从期待满足温饱变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从解决生存问题变为追求全面发展。这些历史性变化正是来自改革开放。

不走回头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赢得最少干扰、最快发展、最多实惠。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就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3、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社会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关键是如何着力解决好。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走过的路程已经表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艰阶段,许多旧有矛盾不断加深,许多新问题不断显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又面临一系列新困难新挑战。主要有: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外经贸形势十分严峻;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
节能减排、节约集约用地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
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转变政府机关作风任务艰巨;
体制机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等。这些前进中的问题和发展中的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当前要把深化改革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努力开创广东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奋发进取,砥砺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2009年7月

推荐访问:作文 历程 艰辛 党艰辛历程作文 党的艰辛历程作文 党的艰辛历程作文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