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章艺乘 周星宇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可能会影响碳排放权价格的因素,具体包括宏观经济因素、技术成本因素、市场交易因素、大气环境因素等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包括利用碳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能源转型和低碳排放、进一步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全面促进碳市场的金融创新等,以提升整个社会低碳转型升级的效能。

关键词:碳中和;碳排放;碳交易权价格;碳金融;碳配额

中图分类号:F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5-0027-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027

1 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研究了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会影响碳排放权价格,且呈正向关系。汪中华和胡垚(2018)[1]指出,传统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的价格,正向影响碳排放交易价格。赵长红、张明明等(2018)[2]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当工业累计增加值变大时,碳价会同步上涨,电煤价格对碳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更显著。赵玉焕等(2018)[3]以北京试点市场为例,论证了股票指数与碳排放权价格呈正相关。马慧敏和赵静秋(2016)[4]研究发现工业发展水平对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所碳价格产生负向影响。Chevallier(2011)[5]研究了极端天气会导致能源消耗的需求增长,碳排放的需求量增长,进而影响碳价格。陈晓红和王陟昀(2012)[6]研究表明,碳配额供给量显著影响 EUA(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姜瑜和吴哲宇(2021)[7]认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势必受到国际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由此可见,学者们对碳排放权的影响因素已经做出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传统能源价格、宏观经济环境、国外碳价格、极端天气和空气质量、碳配额供给等多方面。

2 我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2.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况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碳排放权为主体进行买卖的金融场所,包括各类金融、监管机构及各类碳金融的衍生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最初伴随着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而产生,碳排放权作为国际商品参与交易。在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碳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控排企业会取得一定的初始配额。当企业排放量超出控制发放的配额时,就必须购买碳配额。企业或者通过技术改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通过能源转换,使用新能源,这样就可以通过市场手段,约束高排放企业的碳排放量,以提高碳排放权的市场配置效率。碳排放权的初始配额,对于企业的后续行为十分重要。通常来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会受到宏观经济及政策、金融市场及能源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2 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状况

2013年,我国开始启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逐步在八个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初期,大部分碳配额实施的是无偿分配方式,只有部分试点采用拍卖竞价方式。各试点市场中均重点纳入了电力生产和制造业等企业,覆盖了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这些企业普遍排放量高、减排任务重,数量已近三千家。截至2021年6月,各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约114亿元。由于各试点地区的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有明显差异,其运行经验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由此,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正式启动,发电行业首次被纳入,标志着我国低碳转型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为我国下一阶段顺利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我国碳试点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碳试点市场自运行以来,为控制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提供了机制保障,也发挥了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成效显著。如何有效地确定配额量及分配方式,是提升企业减排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何真正鼓励减排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的企业,有效约束高排放企业,企业的碳配额和节能减排采取的实际措施和效率提升方面如何高效结合等还需要积极探索。市场交易规则方面,还可以适度改进。由于现货交易,导致试点市场交易还不够活跃,且价格不连续。目前各试点市场还普遍存在交易稀少、缺乏机构投资者、交易品种不完善等现象,且各交易市场无法跨区域交易。碳交易权价格整体浮动较大,且价格远低于欧盟市场。

3 我国碳交易权价格的影响因素

3.1 宏观经济因素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逐步增长。粗犷型增长方式逐步被注重发展质量的绿色发展所替代,国家对新能源的倡导和投入,促使新能源的使用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在资源需求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使用量增加,会促使传统能源使用量减少,碳排放气体也会减少,对碳排放额的需求随之减少,从而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下跌。新能源使用量与碳交易权价格呈负相关。[8]传统能源的价格,也影响碳排放权价格。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客观上造成煤电比例仍然较高,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40%左右,2020 年我国煤电装机容量仍占比 49.07%。由此可见,尽管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但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需求仍居高不下,仍然是诸多行业发展的基础,使用量占据主导地位。当煤炭石油需求上升,碳排放权需求也上升,碳交易权价格上涨。如果市场上的企业转型顺利,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价格上涨,则可以更多地使用新能源替代,则碳排放气体减少,碳排放权需求也随之而减少,从而导致碳交易权价格下跌。企业是否去实施能源的转换,最终还要取决于碳交易权价格的购买成本和企业实施能源替代成本之间的比较。世行数据也表明,原油的价格与EUA的价格高度相关。

3.2 技术成本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技术的提高,会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也会加大对传统行业的减排技术改造的绿色金融扶持,碳交易市场的机制也会促使企业在碳排放权购买和减排成本投入之间做出衡量,在企业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企业会自发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投入。控排企业的碳减排成本及技术,显然也会影响碳排放权的价格。如果企业减排技术提高,则会导致碳排放气体的较少,企业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也相应减少,会导致碳交易权价格的下跌。[9]

3.3 市场交易因素

碳配额总量的确定及分配方式,将会从供给端影响碳排放权价格。如果碳配额供大于求,企业减排的动力不足,则会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下跌。碳配额如果较少,则又会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因而,政府应合理分配碳配额,特别是无偿和有偿分配比例如何调控。无偿部分过多,则碳排放权的需求下跌,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下跌。但有偿部分过多,则会导致企业负担加大,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上升。国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时间长,体系相对完整,国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变化也会波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起碳排放权价格波动。实证表明,EUA 期货价格每上涨 1%,国内碳交易权价格上涨 0.331%,弹性系数随着国内碳交易权价格的上涨而先上升后下降。[10]总体来看,碳排放权价格受到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影响,当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或者国际市场波动导致对国内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碳交易权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3.4 大气环境因素

天气寒冷或炎热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居民的电器使用量大幅增加,对用电的需求大幅增长,而目前电力生产中,清洁能源的使用仍然偏少,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增加,从而引起碳交易权的价格上升。当空气质量严重污染时,碳排放权的需求增加,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上升。同时,政府会加大对污染气体排放的管制,要求企业减少排放,导致碳交易权价格下跌。当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也会短期影响宏观经济,导致社会消费突然大幅减少,碳排放量急剧下降,短期内引起碳交易权价格下跌。而当疫情好转时,经济回暖,导致碳排放量显著上升,从而又会引起碳交易权价格迅速反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暴发时,国际碳市场受到了严重影响,国际碳价出现了大幅波动,欧盟碳价下跌一度超过了30%。[11]由此可见,外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碳排放权价格。

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建议

4.1 利用碳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能源转型和低碳排放

首先,我国应发展利用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倒逼地方能源转型和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扶持新能源发展,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大幅减少碳排放量。长远看,应统筹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新能源开发模式,优化风光电与储能的配比,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与电力供需的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可以充分发挥碳市场运行机制,利用碳减排成本的差异,激发企业减排积极性,实现配额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持续提高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意识和减排效率,同时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避免能源价格对碳交易权价格的扰动,稳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序。最后,推动碳市场对低碳技术、绿色金融等的促进作用,大力推动节能减碳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加大对碳减排技术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减排成本投入,降低碳排放量。

4.2 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

首先,应进一步优化碳配额的总量及发放机制。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配额的总量控制、分配方法等方面与地方年度减排目标相结合,寻找最优减排路径。一方面,通过配额总量控制来调动减排企业的积极性,活跃碳排放交易市场;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到减排企业的成本负担,对碳配额的总量及分配方式做到尊重国情,松紧适度,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既要提高调控效率,也要符合市场规律,科学分配有偿配额和无偿配额,实现减排费用和排放权定价最优化。其次,合理有效的碳价,可以有效稳定碳金融市场,客观提供交易信息。国家应继续稳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完善碳市场交易系统和交易机构建设,优化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系统,提高碳市场机制与减碳宏观政策之间的关联度。可设立碳配额预留机制与市场平准基金,以避免碳交易权价格大幅波动,持续推进健康稳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以提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应及时关注和跟踪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改变时,及时预测碳排放权价格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好积极应对措施,以更好地稳定碳排放权价格,维持碳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4.3 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金融创新

首先,控排企业大多关注的是碳排放量大且能耗多的企业,可能会导致其他未纳入的行业缺乏碳减排的责任感和参与度。应扩大碳金融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扩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范围,使得更多的行业共同关注并参与碳减排权交易市场,增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其次,由于国内碳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各试点区域差异较大,且市场上交易品种较少,造成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由于现货交易难以规避短期价格变动风险,也不能预防长期价格波动风险,可探索开展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同时,实行碳配额跨期交易,也可以弱化外部因素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12]应继续创新并丰富碳金融产品类型,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产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基金、机构投资者等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交易,发展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等金融服务,满足投资者多样性投资需求。最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投入减排技术,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的资金投入。

综上所述,通过各试点市场的经验积累,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在碳配额及交易制度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建议完善全国碳市場顶层设计,地方碳市场也可以充分结合地区经济结构和业态特点,运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转型,做好地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汪中华,胡垚.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2):128-136.

[2] 赵长红,张明明,翟迪.基于试点碳市场的中国碳价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8(12):136-141.

[3] 赵玉焕,刘聪,祝靖之.北京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能源,2018, 40(12): 17-22,47.

[4] 马慧敏,赵静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所数据[J]. 财会月刊, 2016(29): 22-26.

[5] CHEVALLIER J. Evaluating the carbon—macroeconomy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threshold vector error-correction and Markov-switching VAR models[J].Economy Model, 2011, 28(6): 2634-2656.

[6] 陈晓红,王陟昀.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例[J].系统工程, 2012, 30(2): 53-60.

[7] 姜瑜,吴哲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1):77-82.

[8]高平宏,刘克芳.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0):78-80.

[9]王蕊.我国碳金融市场中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分位数模型[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21.

[10]刘兰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市场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2021(6):67-69.

[11]王镛赫.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21(6):76-79.

[12]张娟,林晓薇.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2):66-71.

[作者简介]章艺乘,本科,苏州大学商学院国际金融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贸易;周星宇,本科,蘇州大学商学院国际金融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贸易。

猜你喜欢 碳金融碳中和碳排放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年10期)2016-12-12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10期)2016-11-18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8期)2016-11-10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商(2016年24期)2016-07-20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世纪桥(2014年12期)2015-01-04

推荐访问:放权 中和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