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背后的心理机制

靳媛媛

最近,在社交网络媒体上,“摆烂”一词接过“内卷”“躺平”的流行大棒,成为各种表情包、网络用语的新宠,用来表达一种对事情向糟糕方向发展的不作为态度,比如:“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没,但我不在乎。”

想来也是,外面的气温越来越高,谁不想“无线网络/空调/西瓜,摆烂/摸鱼/躺下”呢?尤其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任务时,想要彻底摆烂的心呼之欲出。但调侃归调侃,摆烂其实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不利于人们正常地履行社会职能,而且严重的摆烂行为背后,隐藏着值得重视的心理机制。

摆烂指当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可以理解为“不思进取”或者“破罐子破摔”,多用于贬义。因此,它是一系列复杂行为的集合体,它比较接近拖延+懒惰+逃避责任。摆烂一词最早出自NBA,指一些球队故意输球,让自己的排名尽量靠后,目的是在第二年夏天有更好的选秀的顺位,从而得到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新秀,提升球队实力,比如经典的抢邓肯。因为这个词听着就很魔性,而且正好击中当下很多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于是在网上流传开来,并衍生出新的内涵。现在不只在篮球圈、游戏圈里会使用,而是万事万物皆可摆烂。

摆烂强调对糟糕情况的放任不管,在心理学上这种不作为或破罐子破摔行为与习得性无助有很多关联之处。具体而言有以下3个特点:①有一个不受控制的环境;②产生放弃反应;③形成错误的认知,即预期所有的自主行动都无法左右结果。

比如说,当一个学生拿着满是红叉叉的考卷回家时,他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找一些不可抗拒的理由来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当说辞,久而久之,他会认为学业的失败是内在、永久和普遍的原因。这种最为悲观的解释风格最终导致他对学习毫无动力,对自己毫无信心,在遇到问题、难题或不理想的结果时感到无助。所以,最终他倾向于放弃,甚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无法胜任,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取得成功。这种“摆爛”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摆烂背后的心理机制——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经历失败和挫折后,在面对问题时的无助心理状态。他认为个体在总结失败的归因时,得出主观努力是徒劳的,所有的失败都是不可控制的。

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实验时,他发现被关入笼内而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些狗就算处在其他可以逃避惩罚的条件下也只会被动地畏缩。在人的情境中也有类似之处,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例如,抑郁或苦恼的人变得被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对于一切的不可控和无助感使他们选择放弃抵抗。他们都遭遇了意志瘫痪,被动顺从,甚至死气沉沉的冷漠。当动物和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我们不难看出,存在习得性无助表现的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当事情结果不理想时,他们都会失去兴趣和信心,他们的斗志将逐渐丧失,最终会选择逃避和放弃,即使面对原本能够做到的事情时,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有退缩的想法和行为,最终进入无助状态。而且,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 动机降低。对任何活动或任务没有兴趣,消极地对待各项事物。

● 情绪失调。从最初的易怒和悲伤到抑郁、焦虑,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抑郁症。

● 认知障碍。自己认为做的每件事都将会失败,即使对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也会产生畏缩的想法,自尊和自信心都会受挫。

然而,这种习得性无助有时不能被正确认识,被社会、老师和家长误认为其懒惰、没有上进心,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责怪和打击他们,长期的消极强化加重了“习得性无助”现象。

发掘自身潜力,培养兴趣爱好,在简单或擅长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升自我效能感,树立成功的信心。

对自己进行归因训练,学会正确归因。多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可控因素,多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或意志力,而非个人能力的问题。

接纳自己的不足,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对于消极评价辩证地看待,尤其是遇到老师、家长的指责时,不可一味地责怪自己、逃避退缩,尽可能地寻求沟通,找到有力的精神支援。

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这件事情我可以做到的”“或许,我还可以试一试“等。

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或阶段性任务,一步一步地完成,通过小的成功重拾信心。

猜你喜欢 习得性塞利归因 超长披肩环球时报(2020-10-29)2020-10-29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21期)2019-11-11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年9期)2019-10-23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8年8期)2018-09-08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现代交际(2018年6期)2018-05-17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科学家(2017年20期)2017-11-10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中国德育(2015年16期)2015-09-15水晶石姑娘(上)学生天地·初中(2009年11期)2009-12-15

推荐访问:机制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