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

吴敏燕

摘 要:为有效推进“双减”政策,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寓言故事为案例,提出优化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趣味高效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材;单元作业设计;实施案例

一、单元作业的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寓言这种文体被安排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寓言组织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的单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提示了读寓言的方法,读故事、明道理、想生活。“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展示精彩片段、列举经典篇目,推荐阅读三本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该编排适应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意在发掘寓言的文学和教育价值,提高寓言的文学地位。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元的学习任务。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学过寓言,如二年级的《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但他们对寓言故事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这一体裁没有系统的认识,很少关注到寓言故事的内涵和道理,对寓言的基本特点以及寓言的阅读方法更是未曾深究。

(三)作业目标设计

1. 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2. 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分享阅读成果。

目标指向重点在于读和悟,在读寓言的过程中明白故事讲述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产生持续性阅读。

(四)作业内容

聚焦“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了解浅显,难以说出其蕴含的道理。因材施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作业设计也应该呈现出多元化、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为此,我们制定了“1+N”的作業模式,“1”是一本必做作业,“N”是选做作业。通过三种类型的作业材料渗透这种作业模式:1. 假期基础性作业:利用假期制定多种层次的可供选择的寓言阅读计划表,采用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2. 提升性作业:在单元系列作业中整合课文、“语文园地”的教学,通过完成课文表格作业、故事启示卡以及寓言故事推荐会等作业形式深化寓言阅读;3. 拓展性作业:通过“快乐读书吧”推荐三本读物,选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整本书阅读指导,制定1种必做题,5种选做题供学生自主化选择,有口头作业又有书面作业,有独立完成作业也有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三种类型作业以“课外—课内—课外”的阅读模式为主线,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让学生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分享课外阅读成果,推动课内外一体化阅读。

二、单元作业的实施

(一)实施过程

1. 假期基础性作业

本单元除了课文,还推荐了三本必读书目。“双减”之下,应避免学生盲目阅读。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制定一份阅读计划表、两份记录表供学生自主选择,落实长期阅读。计划表为必做作业,记录卡为二选一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大量阅读对寓言故事有初步了解。

假期还可提供参观寓言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寓言,我国有很多以寓言依托的公园。寓言园设计了寓言雕像,以沉浸式的体验形式,生动形象地解读寓言故事及其背后的含义。

2. 提升性作业

本单元为寓言单元,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总结和梳理,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利用课文、“语文园地”整合习题,开展提升性作业活动。

整合课后习题,提炼阅读技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读懂故事,明白寓言包含的道理,可以通过课后习题提炼寓言阅读技巧。《守株待兔》课后的习题二提示学生关注农夫的行为。《陶罐和铁罐》的习题二提示学生关注陶罐和铁罐的神态、语言,从而读懂人物的性格,理解故事道理,习题一提示学生回顾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习题三让学生思考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让学生从故事情节发展变化中读懂故事道理。在《鹿角和鹿腿》一课,习题一提示学生关注鹿的心情变化,从而发现鹿的心情变化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变化。《池子和河流》这一课中,让学生说一说更赞同池子的观点还是河流的观点,关注故事中人物的想法,通过辨析人物的观点受到启发。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梳理阅读寓言故事的技巧,抓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观点。要重点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关注和把握影响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地方和故事的结局,找出故事中人物的观点并辨别、判断。通过联结,抓住故事的目的,最终从故事走向道理。由此,可以整合提炼出本单元的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为体现分层化、个性化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两道选做题进行选择。

(1)必做作业:

(2)选做作业:

作业一:制作“学习启示卡”。给本单元的课文做一份学习启事卡。写一写读懂的故事,想到的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写给自己,也可以写给同学或家人。

此作业设计在于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

作业二:班级2—4人分成一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协调分工,完成寓言故事群推介会。任务一,设计推介故事的读书小报:①简介故事、作者(可以查资料摘抄);②介绍故事情节;③摘抄故事的精彩内容;④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什么喜欢这些故事)。任务二,进行我最喜爱的故事群推介:①小组采取喜欢的方式将故事讲清楚、讲动听;②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发现;③联系生活讲自己的启发;④综述推介理由。任务三,班级评选最佳推介小组:①推介小组进行故事推介;②其他同学点评和评选。任务四,我最喜爱的故事推广:最佳推介小组到同年级班级或低年级班级进行故事群推介。

提升性作业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表格填写的形式疏通本单元的内容,了解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中获得启示。为考验学生是否掌握,设计了选做题,一种为独立完成的作业,一种为小组合作作业,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完成两种作业。提升性作业设计能考核学生对寓言故事内容和道理的理解。

3. 拓展性作业

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转移到课外,确保持续性阅读的有效开展。“快乐读书吧”不仅推荐中外经典寓言故事,还提示阅读寓言的方法,是对寓言单元的补充。为鼓励学生持续性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三本读物,结合假期前置性作业。我们选取《中国古代寓言》作为寓言阅读延续,在指导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通过选做题布置,运用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生活实际领悟寓意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信心,推动学生进行寓言系列阅读。

板块一:反馈前置型作业,唤醒学生已读的寓言故事:(1)准备“寓言魔袋”,里面放置提前制作的故事小卡片,卡片上内容各不相同,如故事人物、寓意、故事情节、关键词;(2)学生从中抽取一张卡片,让同学交流想到的寓言故事;(3)学生讲述卡片上涉及的故事;(4)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借助故事卡片,记录故事寓意、人物形象和情节,还可以利用故事卡片讲述故事。从寓意卡片中了解到同一种故事人物,会出现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不同的寓言故事,有时候也会反映相似的道理。

板块二:联结比较,深化学习方法。寓言的寓意隐藏于故事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寓言情节入手,综合多种方法揭示文本寓意,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寓意:(1)把握细节,同中见异。导读时选取内容、主题相似或类似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在同中见异,把握细节,具体地理解寓言寓意。以《打井得一人》《神鱼》两则寓言为例进行学习:①细读两个故事,说发现;②列出表格,分析两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小结:这两则寓言内容和故事情节类似,都是因为误传信息闹出笑话。但通过列表对比,发现这两则寓言出现谣言的方式不同。《打井得一人》是因为词句理解偏差,《神鱼》是民众受“鬼神思想”影响。通过关注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梳理提取故事的重要素材,发现差别。虽然两则寓言都是阐述谣言传播和效应,但有区别。(2)整体把握,异中有同。选取主人公、故事情节均不相同的寓言故事,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寓言寓意的一致性。以《刻舟求剑》和《父亲的画像》为例进行学习:①细读《父亲的画像》,回忆复现《刻舟求剑》;②列出表格,分析两则故事中变化的事物、不变的事物、所犯的错误。这两则寓言主人公没有意识到变化的事物和不变的事物,由此犯下错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两则寓言异中有同,虽然主人公、故事情节不同,但说明的道理是一样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去看待时时变化的事物。最后小结: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需要在人物对话中、在故事情节中、在故事的结尾处体会并总结。

为落实持续性阅读,我们设置了拓展性作业,其中有必做题,也有选做题五选二:

(1)制定长期阅读计划(必做):在前置性阅读计划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阅读计划。学生根据阅读的篇目制作“阅读计划表”或者“阅读地图”,进行阅读打卡。

(2)创意绘编(选做):这本书中的寓言故事幽默风趣,可以让我们浮想联翩,《掩耳盗铃》中的盗铃人被发现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应?《鹬蚌相争》中的渔翁捉住鹬和蚌之后,鹬和蚌会说些什么?……有趣的寓言故事等着你来创意续编!

(3)寓言故事表演秀(选做):这本书中的很多寓言适合表演,同学们可以自由分组,选择一则寓言进行表演,表演前先不报题目,表演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表演的是哪一个寓言,并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效果分析

通过作业情况分析统计、摘☆的评价方式以及过程性作业评价量化表,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基础性作业完成的积极性比较高,喜欢自主选择的作业,尤其喜欢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能画能写,能说能动的作业。在拓展性作业中用寓言袋的方式考核假期基础性作业,通过检测发现学生能说出某个寓言故事具体在哪一页,也知晓基本内容,已基本完成有目标阅读的任务。在提升性作业中,根据魏智渊老师设计了“大语文”的课程构想(如左下表),作业设计分为20%的教材系统和80%的大语文系统,其中20%的“课内知识”通过课堂讲解、完成课堂作业——单元整合表格、课后的启示卡和故事推介会的完成而达成;而80%的大语文系统主要在拓展性作业中完成。学生通过长期阅读,关联语文实践能力发展,确保阅读的持续性。

但从学生作业完成过程和成果来看,仍存在不足:前期作业的阅读要求不细致;学校场地有限,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较少。问题的解决方案:三年级学生能力不足,阅读需要有方向性和细致要求;借助“双减”后的空余时间,借助家长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户外舞台。

三、案例价值提炼

(一)作業设计实施策略

本次作业的实施策略来源于“大语文”的课程构想。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要在作业设计的顶层逻辑上统整观照,瞄准80%的“素养空间”,夯实20%的“课内”教学,实现课内外的打通,课内外协同发展。课内知识的“20%部分”只要依托教科书单元统整,设计整合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内知识,减少课后负担,真正落实“双减”。课外的80%主要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提出的中年级阅读,强调默读文言短篇、童话故事、富含百科杂学的故事短篇。同时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艺术表演、参与简单的艺术加工与实践。三种类型的作业贯穿着“大语文”,从课外读物出发,到课内知识,技巧的学习,最后又延伸至课外、生活,更具综合性,符合全面发展理念。

(二)专业成长感悟

“双减”政策落地后,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减负增效”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提高能力,让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 有效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行文衔接的方法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2期)2017-01-04用民俗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内涵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年12期)2017-01-03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28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17期)2016-12-17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4期)2016-09-22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推荐访问:作业 单元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