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4篇

第一篇: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活动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宣传和考察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锻炼、成长,养成耳聪目明、胆壮气足、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二实小学生气质,同时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生为中国人、宜兴人而自豪。

主题分工:

一二年级:说好宜兴方言

三年级:宜兴吃食

四年级:宜兴传说(还可包括周处、西施范蠡等)

五年级:宜兴生活

六年级:宜兴陶瓷

活动步骤:

1、根据活动方案,各年级组分头召开班主任会议,制定本年级主题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分工、具体活动、成果形式等。(年级中各班主题不同,尽量选择紧扣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丰富展示方法。各年级、各班主题活动方案确定后及早上报德育处,最迟上交时间9月30日)

2、根据确定的内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收集有关资料,按照方案开展相关活动,要求人人参与。

3、针对研究主题各年级及早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和活动方案。

4、除按时上交大队部规定材料,各年级可用队活动或展板、展品等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要求:

对班主任的要求:

1、对学生宣传发动,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实践作业,并作好活动前分工。

2、经常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督促学生参与活动,及时表扬、交流活动情况。

3、利用九、十月份队活动进行活动交流、利用黑板报展示活动成果。

4、收集相关资料,作好班内活动优秀学生的评奖。

对学生的要求:

1、必须人人参与寻访探究,及早定好自己打算探究的内容。

2、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此项文化的相关材料。

3、在父母、亲友的协助下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频。

4、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5、在队活动上作全班交流,并参与年级组评比。

对家长的要求:

1、与孩子一起确定探究内容,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2、陪同孩子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频资料。

3、协助孩子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具体活动:

1.“走近非遗”问号点击

由大队部提供相关的微视频资源,利用晨会、班会集中收看和学生课余自己学习、黑板报展示相结合,了解我国和我市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现状、保护等内容。

参与年级:全校

要求:认真参与集中收看,作为课外作业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时间:九月收看微视频,十月中旬检查黑板报。

2.“走近非遗”手抄报展示

参与年级:三至六年级

要求:(1)各班选择优秀作品上交五份。(每班尽量选择不一样的内容)

(2)A4纸大小,反映的内容尽量不要雷同,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电子小报。

(3)手抄报可反映某项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制作工艺、现状、保护等资料。

时间:10月10日上交手抄报。

3.非遗文化调研小报告。

参与年级:三至六年级

要求:(1)每班至少上交五件优秀作品,三、四年级可以是体验性作文。

(2)上交作品包括:文字材料,照片或视频、ppt。

(3)调研报告以反映我市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现状、保护及学生自已实地考察体验等为主要内容,

(4)五、六年级将报告用ppt形式向学生作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年级组集中展示时间:10月10日展示。

4. “走近非遗”实践体验

参与年级:三至六年级

要求:(1)学生自主开展。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由父母带领到研究项目有前的实地进行考察、体验,拍好照片或视频。

(2)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我市非遗文化项目。

(3)各年级及早思考本年级要探究的主要非遗项目,设计社会实践方案。

5.宜兴方言大赛

利用班队课一二年级各班开展“爱说家乡话”队活动。各班选出“宜兴话”推广员1名,参加年级段的比赛。比赛内容为:(1)1分钟“宜兴话”自我介绍。(2)宜兴话问答。

参与年级:一二年级

要求:各班先利用队活动在班里开展“爱说家乡话”队活动,选出班级“宜兴话”推广员。

级段比赛时间:10月14日

6.走近非遗微视频录制、展板、活动手册制作

收集活动照片、视频,活动感悟、总结等,三至六年级各出一张活动手册,作为本次活动总结。同时学校将本次主题活动的相关情况制成微视频参与市级展示,并制成展板在校内橱窗展示。

负责:德育处、三至六年级

时间:十月下旬

奖项设置:

班级:根据活动资料的上交情况,班级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评选此次活动优秀组织奖。

个人:根据上交的手抄报或调查报告评比一、二、三等奖,根据参与活动情况评选优秀参与奖。

家庭:根据协助孩子活动情况评选“齐心协力优秀家庭”。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2015年8月28日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年级组方案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班级方案


“走近非遗”调研小报告参评表

第二篇: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让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更红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但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壮大,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日益淡化。

案例一:去幼儿园的路上,华华爸爸一路背着他,看着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在一起走着,华华在爸爸的背上很神气。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问:“华华,你为什么让爸爸背你走啊?”华华说:“爸爸喜欢背我……”下午放学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华华爸爸撑着雨伞气喘吁吁地赶到幼儿园,裤脚湿漉漉的,脸颊都是汗,华华看着稍迟来的爸爸,心里很是不高兴,手指着爸爸的鼻子说:“你为什么迟来接我?你说,你说……”

案例二:齐齐拉肚子了,家长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幼儿园。老师一遍一遍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齐齐却认为理所当然,连个“谢谢”都没有;
午餐到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把可口的饭菜分给幼儿,幼儿却嘟着嘴不乐意;
可可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可可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同伴也为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可可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

案例三:晚饭时,妈妈在给6岁的明明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明明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 晚饭后,明明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动画片,手里拿着遥控器,朝身边的奶奶命令道:“给我洗一个桃子。”奶奶洗完桃子递到他手上,说:“动画片完了之后,让奶奶看看京剧好不好?”明明说:“电视是我的……”
这一幕幕,使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育人理念的缺陷

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是“4+2+1”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小孩是家中的全部希望,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长辈们把养育孩子当成了自我情感的满足。在生活上,他们处处给孩子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体验现实生活的艰辛,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艰难,对孩子所应给予长辈起码的感恩和爱心毫无要求。长此以往,孩子自然感受不到幸福生活得来的艰辛,体会不到他人付出的恩情。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许多家长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教育,他们在接孩子时最关心的事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了么?故事会讲吗?等等。如果听到老师夸孩子脑子聪明、智力好,家长就满心欢喜;
如果反映的是孩子行为方面的缺点,家长往往会爱听不听的,甚至怀疑老师对孩子有成见。这些家庭育人理念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冷漠的一代”。

2.社会大环境的侵袭

当今,随着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孩子,一些孩子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片面地理解所谓的“自由”,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他们漠视了身边宝贵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精神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真空”。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舆论(如:“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ⅹⅹⅹ我怕谁”、“成王败寇”、“谁有钱谁就是爷”、“笑贫不笑娼”等等)也不断腐蚀着孩子的心灵;
另外,某些电视、卡通、新闻、电影等公共媒介,由于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如感恩节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被商家所重视;
还有发达的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无知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感恩意识日益淡化,甚至性情变得冷酷无情。

3.学校教育的偏差
    就学校而言,我觉得当前幼儿园课程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偏少(上海市在幼儿感恩教育方面做得较好,值得借鉴推广。在新版的《中幼儿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填补了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在幼儿园的“二期课改”中,也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教材“学习”、“生活”、“游戏”、“运动”中,都贯穿了“学做人”的要求。),学校把文化课当成了惟一,德育课成了绿叶,这使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
同时,老师本人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老师们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这也在一定程度误导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1、老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要让幼儿学会感恩,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天性爱模仿,他们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关心幼儿,时刻起榜样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在带幼儿参加文艺演出途经一个十字路口时,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过马路,我立刻跑过去扶着他过马路,并嘱咐他慢走。这出自内心的一个举动,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国庆节期间,我坐公交车去探亲,恰巧我班的两名幼儿舒婷和梦琪也坐同一班次,在一个公交车停站点,一位老奶奶爬上了公交车,由于座位已坐满,老奶奶只能站在通道上,舒婷和梦琪看见了,两个人争着让座给老奶奶。眼前这一幕,使我震撼,我当众表扬了舒婷和梦琪。过后,我在想:小小的舒婷和梦琪为何有如此之举?这或许就是当初自己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爱心种子所带来的作用。

2、老师要善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点滴,对其实施感恩教育
  我觉得老师对幼儿“感恩教育”无需太多的理论,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就是很好的素材。老师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如:老师在为小朋友分饭时,让幼儿看看老师头上的汗,让幼儿感知他人的辛苦,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又如幼儿在撕书时老师就提醒幼儿:“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他,他就不和你做朋友了。”幼儿把被风吹倒的小树扶起来了,老师就及时表扬她:“你很有爱心,小树感谢你!”这些友善的提醒和毫无吝啬的表扬,我觉得总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

 3、老师要充分利用传统和节日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老师要不定期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在故事、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亲自制作一朵小红花或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回家为奶奶锤锤背;
老师还可以利用老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老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4、老师要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自己感恩意识也很不够。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宣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一些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如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家长听家教讲座,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方法更科学。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介绍相关的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又能使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得以提高。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离园活动时的简短交谈、以及定期分发《幼儿发展情况评估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当然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例如对于那些比较自私的幼儿,老师建议家长把好吃的东西买回家时,要先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爷爷奶奶吃,并且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很爱你,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我们也要爱爷爷奶奶。”也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带孩子去看望一下为自己接生的医生,并送上一朵鲜花,说一句感激或祝福的话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会感恩。

5.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肥沃土壤,老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实施感恩教育。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油菜花,挖挖野菜;
硕果累累的的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野外采采菊花,帮叔叔阿姨摘摘苹果。引导孩子在玩耍中感受自然界所赋予我们的快乐,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
没有阳光,就没有我们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们应该感谢太阳,感谢空气,感谢大自然,感谢万物……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我们可以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还没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
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

总之,感恩是人不可少的品德,只要人人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我们的民族才会变得更加兴旺发达。感恩教育虽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但我坚信:只有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灿烂。

第三篇: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非遗文化宣传口号

导读:  1、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财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财产。
  2、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3、同撑文化遗产保护伞,共筑精神家园防火墙。
  4、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5、保护文化遗产,风华精神家园。
  6、文化遗产铸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
  7、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8、**协力保护文化遗产,全心全意构建精神家园。
  9、金贵银贵文化遗产最贵,千好万好精神家园最好。
  10、传世芳华,惠泽后人。
  11、同心强化遗产保护意识,牵手创建遗产保护机制。
  12、让文化遗产完整无缺,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3、继承文化遗产,和谐当今社会,泽披华夏万世。
  14、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15、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16、携手历史文化,爱我锦绣中华。
  17、承前启后保护文化遗产,继往开来放飞和谐梦想。
  18、薪火相传,文明不灭,爱我遗产,共建和谐。
  19、保护昨天的遗产就是扞卫明天的文化。
  20、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传承华夏文明不遗余力。
  21、传承文化遗产,飞扬华夏丰采。
  22、珍藏历史,延续文明。
  23、弘扬祖先文化,构建现代和谐。
  24、保护文化遗产靠大家,保护文化遗产为大家。
  25、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26、文化遗产是稀世珍宝,一旦毁坏将万世遗憾。
  27、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28、留住历史天地间,再现华夏五千年。
  29、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努力造福人类文明。
  30、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
  31、文化成就文明,精神铸就精彩。
  32、麒麟献瑞,保护文化遗产;
鲲鹏展翅,构建和谐社会。
  33、生命痕迹,历史脚步;
文化遗产,共同关注。
  34、保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社会。
  35、民族瑰宝,华夏奇葩。
  36、文化见证中国,遗产惠及子孙。
  37、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
  38、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家园。
  39、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化遗产。
  40、认识保护意义,增强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机制。
  41、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中华。
  42、文化流芳百世,保护永记心间。
  43、发展国民经济是硬道理,保护文化遗产是软环境。
  44、文化遗产,让中国更有魅力。
  45、保护文化遗产,造福子孙万代。
  46、文化遗产是个宝,社会发展离不了。
  47、共享文化遗产,彰显非遗魅力。
  48、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49、保护文化遗产,创造新的辉煌。
  50、同护文明薪火,共享和谐生活。
  51、中华文物传承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共建和谐社会。
  52、留住文化古迹,给子孙点回忆。
  53、保护文化遗产共同心愿,和谐精神家园人人受益。
  54、印证过去,见证未来。
  55、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56、妥善保护,和谐传承。
  57、传承非遗,坚守文化!
  58、凝聚历史精神,熔铸文化辉煌。
  59、文化遗产五千年的珍藏,薪火相传每代人的责任。
  60、保护古文化,遗产遍天下。
  61、文化遗产,人类的精神家园拉着遗产手,文明同心走。
  62、文化遗产,世界骄傲,宣传保护,构建和谐。
  63、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脉,保护文脉就是保护国脉。
  64、保护人类的精华部分,为子孙留下教育素材。
  65、文化传承文明,遗产不再遗憾。
  66、文化见证兴衰,非遗彰显魅力。
  67、文化遗产,东方神韵,用心呵护,源远流长。
  68、让民众亲近文化遗产,共构建和谐民间文化。
  69、文化遗产,民族的根。
  70、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让她融入我们的生活。
  71、中国的文化,世界的遗产。
  72、炎黄瑰宝,民族争先。
  73、薪火相继承千年底蕴,放眼未来谱和谐华章。
  74、遗产是传家宝,文化是宣传机。
  75、保护文化遗产,惠泽万代千秋。
  76、文化,文物的灵魂,保护文物,守护灵魂。
  77、群策群力保护文化遗产,同心同德构建精神家园。
  78、丝路明珠多非遗,文化传承入万家。
  79、神奇与伟大相映,智慧与力量天工。
  80、同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家园。
  81、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
  82、传承昨日文明,延续明天辉煌。
  83、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
  84、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精神。
  85、保护文化遗产,珍藏历史精华。
  86、文化遗产你我**保护,精神家园大家和谐共享。
  87、守卫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
  88、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精华。
  89、珍惜文化遗产,构筑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90、一手抓文化遗产保护,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91、文化遗产,取其精华。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第四篇: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非遗文化剪纸课程走进校园
我们学校是宁波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基地,近
几年来学校将非遗保护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与办学特色相结合,将剪纸艺术带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大力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成“小剪纸、大课堂”的教育智慧,开辟了素质教育的新渠道。
一、回溯剪纸特色课程历程1、开展研训一体的教材开发
作为宁波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基地”,2003年开始,我校的剪纸由之前的班级试点向全校学生普及,并尝试在美术课中每周安排一节剪纸课,剪纸特色作为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着力打造剪纸特色的实践过程中,积极进行剪纸课程的开发,编写完成了一套剪纸校本教材。这套剪纸校本教材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与操作能力,依照初学、提高、特长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制订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建立健全制度的保障激励
学校制定了《剪纸作品获奖奖励制度》、《校园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等制度,为创建剪纸特色学校保驾护航。为了使学生对剪纸保持长期的兴趣,学校对剪纸技能突出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奖励。我校为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学生每学期都会随时把自己剪的喜欢的剪纸作品装在成长记录袋里,每学期结束,各班将根据这些作品评选“剪纸小巧手”进行表彰。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的学生,学校让学生从自己一学期的作业中选出一件最得意的作品,由学校出资装裱后奖励给学生,特别优秀的作品在校园的剪纸展示长廊上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剪纸兴趣。同时,学校在2008年开始试行星级学生评价制,在星级评比中,剪纸也作为单独的一颗星对学生进行考评,每学期有40%的学生获得剪纸星。
3、打造剪纸艺术的学校特色
在历次全国书画赛中,多名学生获得剪纸金银奖。指导教师任华央获宁波市“金剪子”奖,被授予“宁波市非遗传承人”称号,王嘉乐老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美术大赛园丁奖、全国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艺术教育优秀奖、慈溪市教育教学基本功一等奖、慈溪市美术教坛新秀一等奖等荣誉。2015年,我校被评为慈溪市艺术特色学校,还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剪纸)”、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项目(剪纸)。剪纸教学打造的艺术教学品牌,已然成为了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直面整合式剪纸课程改革1、整合实践

(1)与校园文化布置的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学校注重显性文化创设,通过富有剪纸特色的校园文化布置,陶冶孩子们的心灵,美化孩子们的生活。学校加大了剪纸艺术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建设力度,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剪纸民间艺术气息,让每一个孩子抬眼、转角都能与剪纸艺术不期而遇,让他们每天徜徉在的剪纸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每个教室都按要求开辟了“金剪子展示台”,定期展出班级学生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教室对应的走廊上设置班级展板,给了班级爱好剪纸的小巧手们搭建了更大的展示舞台。同时也借助伙伴的力量,给班级中其他孩子树立榜样,唤起更多的孩子爱上剪纸艺术。
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使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剪纸艺术背后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民俗文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很多学科可以与剪纸课程整合展开教学。
①与德育课程的整合: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动手操作是进行剪纸教育的基础,我们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收拾台面、整理工

具、清理纸屑等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其次是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自我为中心,利用剪纸艺术课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分享成功的乐趣。三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利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如,在课堂上,同学们动手又动脑,不仅要按照老师下发的流程图剪出了很多作品,
有的
同学还进行了创新,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具有个性化的剪纸作品。四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现在的孩子依赖思想严重,家务活不愿干,不用干,不会干,一遇到困难就请父母、他人帮忙。因此,我们利用剪纸艺术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例如,在剪纸过程中,有时需要剪刀与刻刀的交替使用,力度的掌握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剪坏、戈y破会导致作品前功尽弃。教师就建议在小组同学互帮互学,让许多同学克服了困难,那种喜悦溢于言表。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们突破传统习惯“看画”、“临画”,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地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六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剪纸课堂上,老师把申沛农先生身残志坚,仍创作了许多剪纸作品作为国礼的事迹讲给学生听。
外,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对慈孝文化、移民文化和


红色文化更多的了解,并把这些内容作为剪纸作品的创作源泉。
②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剪纸是源,创作是泉。每一幅剪纸作品的呈现,都包涵作者深深的情感。语文课上,老师将课文内容有机地与剪纸相整合,并让学生们进行创作与写作,课文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的同时,感受剪纸艺术的美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
③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数学活动课中,老师可以带学生到剪纸中去寻找数学的精彩。如: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
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活动过程中老师还提出了一些启发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另外,也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推荐访问:遗文 幼儿园 走进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