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全文完整)

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5篇

【篇一】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前提 

为了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信任、支持与配合,教师积极主动的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家长。由于家长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如开园填写幼儿报到册,教师应详细记录每个幼儿父母的年龄、职业、学历、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初步了解家长;
通过与幼儿交谈从侧面逐步了解家长;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正面交流,进一步了解家长。 

2、讲究技巧。教师应针对不同家长,采用不同方法有策略地做好工作。如同一些表现不佳的幼儿父母沟通时,首先应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给予鼓励,巧妙提出意见或建议。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缺点再多的孩子在父母眼里也是最棒的,所以不应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孩子。对一些疏远教师的家长沟通时,就要想办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给他们讲讲“家园共育”的重要使命,让家长明白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的主体,是合作伙伴关系,应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并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教育活动,让家长更细的了解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情况及幼儿在园表现,激发家长与老师交流的欲望。 

3、双向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双向沟通。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家长很少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如对一些不善言辞,不好意思与教师沟通的家长,教师应放下架子,寻找机会,采用聊天、打电话或写便条等形式,主动与之沟通。对一些教育子女重知识技能,轻品德、个性、行为习惯的培养,溺爱、娇纵、过度保护、包办代替的家长,孩子入园后担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对老师的保教工作不放心的家长,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水平。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发挥家长作用,请家长登上讲台,交流育子经验,内容生动亲切,很有说服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及时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才能自如的面对不同的家长,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和关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会产生很大的信任感,才能使家长赏识你、信服你、支持你、愿意主动和你沟通。 

二、家园联系栏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主要纽带 

幼儿园开辟的家园联系栏,是帮助家长及时掌握新的教育信息、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的有效途径。 

1、位置佳。楼道是家长接送孩子的必经之地,四周开辟家园联系栏,很容易引起家长注意。 

2、质量高。家园联系栏开设的各栏目内容新、重实效。家长无需花时间、费力气,只需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稍停片刻,就能看到想要知道的东西。如孩子今天又学会了什么,近期表现如何,宝宝健康、安全方面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3、印象深。直观醒目、设计新颖、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能吸引家长去关注,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议论、交流,印象深、记得牢。各班级应根据幼儿特点和家长情况,从版面设计、装饰、栏目分割、命名、内容补充更换着手,合理利用、开辟好这块宝地,使其真正发挥在家园共育中的纽带作用。 

三、家长开放活动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在组织家长开放活动时:1、要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孩子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操作、活动、表演机会,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班级特点,系统安排三年的家长开放活动。如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可请家长参观幼儿园。包括食堂、寝室、大中班活动情况,也可请家长代表品尝幼儿饭菜,园领导介绍幼儿园概况、办园方针特色等。到第二学期可通过区域活动展示,让家长直接参与活动,与孩子一起搭积木、过家家、及纽扣等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活动能力;
到了中大班,可请家长参加一些能展示幼儿综合能力的大型活动。3、坚持活动丰富多彩。既有日常教育活动。如区域活动的展示、一般教学和特色教学的展示等,也有大型专项活动:如“家园共乐迎新年联欢会”、“亲子运动会”、庆“六一”节目表演等让家长每次参加活动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4、重视意见反馈。活动后通过问卷调查或交流等形式,及时听取家长意见或建议,为幼儿园更好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四、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座谈等形式是家园共育的有益补充 

幼儿园还可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更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如开园初,当活动进入正常时,各班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幼儿、带班教师、开设科目、各学科教育目标等,这样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并对一些具体工作及时给予配合。针对家教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家长关心的话题。如“如何看待孩子的顽皮捣蛋”、“新时代父母该给孩子什么”、“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该怎么做”等话题开展家长学校或组织家长进行讨论、辨析,共同研究,找出对策,千方百计减少因家庭教育不当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及时解决育儿中的困惑。 

几年的幼教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使幼儿健康稳步的发展,不仅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更要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因此,要不断强化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树立大教育观,要善于组织家长参与共育活动,实现双向互动。又要能与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沟通交往,用自己真挚、平和、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消除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使家长乐于接近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相互配合教育孩子,从而使家园友好相处,融洽合作,共同开辟家园共育新天地。 

2018年6月14日

【篇二】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寻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能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有人教育的任务。同时指出了幼儿园与家长共同作为教育者所担负的任务和职责。可见,家园共育已是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家园合作逐渐被人们接受,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小班家园共育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家园 共育 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着大教育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幼教界人士都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儿童发展受着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对幼儿来讲,三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家庭为最大,因为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学校,而父母恰恰又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做好家长工作,开展家园配合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关键和迫切需要注意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家园共育的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就要负起协助父母改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幼儿园工作规程》更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任务。”专家理论与规程精神为我们开展家园共育提供了依据.过去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般是幼儿园单向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整个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是辅助的,家园共育往往局限于顺从幼儿园的要求,被动地做些配合工作。我们所提出的家园共育中,幼儿主体性地位不变,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原则不变,但让家长由被动的配角转为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学会充分利用有利教育因素对幼儿主动实施教育的角色,主体性与主动性有较大的提高,它明确了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对家长做工作,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篇三】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家园共育七大策略

     我园在近两年《家园互动管理》课题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十三项制度。这些制度围绕园长、行管人员、教师、家长、门卫、炊事员等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制定,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规范化,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最佳状态。比如,我们制定了家庭情况调查制度,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一次家庭情况调查,全面了解家长的姓名、年龄、职业、爱好、特长、空闲时间以及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病史禁忌、兴趣爱好等个人详细资料。然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制成幼儿家庭情况资料库,并制定相应的保教服务计划。每学期对幼儿家庭资料进行更新,对保教服务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些制度的形成与实行,使家长感受到了幼儿园教育的严谨、细心,增强了对幼儿园的信任与依赖。

     我园与家长的沟通有三个层面。

     幼儿园一级。制作定期动态展板和园风园貌宣传橱窗,将家长感兴趣的“教育动态”、“家长来稿”、“教育随笔”、“园内新闻”、“健康绿洲”、“父母点击”、“关注幼儿”、“明星宝贝”等栏目以活页形式推出,定期更换,使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和教师,掌握园内最新动态,接受定期的幼儿教育和卫生保健培训。

     班一级。各班级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家访、预约访谈、特殊要求登记、表格调查、家长反馈等形式进行充分的书面、口头交流。教师必须定期定量进行家园书面反馈,细化、完善、更新家园反馈表,将幼儿在园的饮食、学习、睡眠、行为习惯、与人交往、个性品质等家长关心的各个方面用表格形式向家长作详细的反馈,使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在园情况。同时,通过环境创设来展示幼儿教育成果、成长轨迹,吸引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到环境建设之中,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我们在幼儿园橱窗中公布园长的个人资料、联系方式、办园方向、工作格言等,使家长全面了解园长、认识园长、缩短园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每天清晨,园长会亲自到门口接待,直接面对家长与幼儿,掌握和了解最新情况,随时解决问题。每周五是规定的园长接待日,接受家长的预约谈话、教育咨询,并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记录和反馈。

    策略四 亲情化教育管理

     教师像母亲一样管理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每个教师都有一本“特殊要求登记本”,上面记录着幼儿的大便次数、预约谈话的时间和内容、对孩子进行的拥抱等特殊教育内容,使家长切实感受到教师工作上的细致以及对孩子情感上的真诚投入后,家长会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作用。

    策略五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在组建家委会时考虑到家长职业、年龄、性别等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员具有代表性,并选举出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生活、宣传、教育等委员,充分发挥家委会成员的带动作用,帮助和监督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家委会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游艺、参观等活动,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将家委会成员纳入幼儿园管理网络,分工负责对家长资源的管理。

    策略六 定期进行家教培训

     我们结合本园特色及实际情况,修订家长函授学校的授课内容,定期进行家庭科学育儿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答疑。这些教育活动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组织,家长在共育过程中也成长起来。

    策略七 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质量

     门卫、保健员、保管、资料员等园内后勤人员,都在频繁地与家长和幼儿接触,重视和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家长与幼儿感到在园如在家,增加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同感与好感

【篇四】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寻


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策略探寻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能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有人教育的任务。同时指出了幼儿园与家长共同作为教育者所担负的任务和职责。可见,家园共育已是幼教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家园合作逐渐被人们接受,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小班家园共育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小班幼儿家园共育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着大教育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幼教界人士都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儿童发展受着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对幼儿来讲,三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家庭为最大,因为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学校,而父母恰恰又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做好家长工作,开展家园配合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关键和迫切需要注意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家园共育的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就要负起协助父母改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幼儿园工作规程》更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任务。”专家理论与规程精神为我们开展家园共育提供了依据.过去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般是幼儿园单向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整个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是辅助的,家园共育往往局限于顺从幼儿园的要求,被动地做些配合工作。我们所提出的家园共育中,幼儿主体性地位不变,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原则不变,但让家长由被动的配角转为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学会充分利用有利教育因素对幼儿主动实施教育的角色,主体性与主动性有较大的提高,它明确了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对家长做工作,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一、家园共育的目标制定

  合理地调节好家园共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家园共育产生教育合力的作用。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帮助家长与孩子,家庭与教师,家庭与教育工作团体沟通,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孩子的发展,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相互支持的环境,为家长提供合作和参与的场所,达到引发家长与教师观点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和策略的重建.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效果。

  二、家园共育的阶段划分

  家园共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从整个教育同步化活动周期来看,幼儿入园初与学期后的活动内容有所不同,应体现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并不断调整、完善促使家园信息交流,促进各方的反馈与相互影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小班幼儿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的心态与要求作了分析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希冀期(幼儿入园第一个月)

  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面临新环境,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波折,一方面对新环境新鲜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容易产生与父母分离的焦虑和不安,这一阶段的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的不适应感到忧虑,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无所适从。家长大多希望求助于老师解决,这为家园共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这阶段的要求应该是让家长明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地位,了解幼儿教育的任务,并给予家长理论知识,吸引家长参加共育工作。

  第二阶段:忽略期(幼儿入园第二个月后)

  这一阶段,孩子身心迅速发展,已适应幼儿园生活,情绪稳定,但在教育上也显示出一些问题,这时家长的心态是比较关注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而忽略家庭教育的作用,幼儿在家不听话时,家长常会以“告诉老师去”的话代替应有的教育,家长与教师用探讨性联系的热情逐渐减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良好个性与行为的培养.这时家园共育的要求是吸引家长与幼儿园共同探讨幼儿的培养目标,将对智力因素的培养转移到对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关心幼儿的全面发展,研究幼儿教育方法,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三阶段:需求期(幼儿入园第二学期)

  这时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行为动型已基本形成。这一阶段的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往往在幼儿的教育上关注知识的灌输,盲目进行超常教育或特长教育,忽略幼儿行为动型的形成,忽略幼儿的主体性,将成人的观念强加于幼儿,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这时的家园共育更不能忽视,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并将共育活动进行延伸。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深入贯彻“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精神,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开辟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家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探讨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家园共育合力等问题。

  三、家园共育的策略探寻

  (一)、组织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1.召开家长会

  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向家长宣传幼儿期幼儿应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行为习惯,而不是让幼儿整天写汉字、读拼音、做计算题等,让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  2.设置“家园联系”栏

  家园联系”栏是老师与家长之一种有效的沟通形式,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工作,在班级门口设置“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家教成功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向广大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同时也成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家园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3.书刊材料宣传

  让家长从理论上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向家长推荐订阅《早期教育》家教版、《走进童心》等有关幼教书刊,组织专家宣讲团来园讲课,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开拓了家长的视野,增长知识。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充分利用家长中高学历、高素质、理念新的特点,采用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了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教育,轻视德育,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渡等现象,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向家长进行指导,同时请有经验的儿科大夫为家长作幼儿期生理生长特点,如手碗的骨骼发育未成熟,过早写字造成骨骼受损,幼儿瞳仁成像相反等问题,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加强防范,与家长联系沟通,家园共同预防。

  3.定期开展半日开放活动

  举办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在园的生活活动,听课、评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了解幼儿在园的各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利用节假日,搭起家园共育的平台

  “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孩子们给妈妈的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了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新年伊始,“元旦”游艺会孩子和家长一同游戏来到了崭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发展,大家都能从活动中体验的童年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有效利用新学期家长会

  新学期的家长会,成了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这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园、在家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对症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共同提高

  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的信息,认真整改,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问卷

  以书面的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对幼儿的关心爱护程度、幼儿在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老师的工作方法、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等,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教育目标。

  2.用好家园联系录

  教师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表现情况,并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利用家园联系薄,进一步促使了教师随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更好地与家长建立情感。

  3.多途径联系家长

  利用离园交谈,电话联系,家校通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一些身体状况和情绪反应,及时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使家长感受教师关怀之意的同时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4.开展家教助教活动

  根据主题需要,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助教活动,摸清不同家长的资源优势,加强培训与指导,进一步提高家长助教的质量,不断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

  5.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

  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
选出优秀经验材料,刊登在宣传栏和幼儿园网站上,供大家学习。

  实现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当今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家园共育,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搭建了家园联系的桥梁,使幼儿园与家庭没有了距离,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小班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五】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做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性格、习惯等与家庭诸因素有着密切地联系。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能起到事办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园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只有实现家园共育,才能构建和谐乐园,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我园,这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一、与家长建立亲密联系,加强交流,取得家园共育共识家园共育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家长而言,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家园共育就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经验。对于教师而言,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改正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幼儿园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委会。家长委员会一年召开二三次会议,讨论幼儿园保教活动等问题、探究解决方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利用家长会及每月的家长开放

推荐访问:做好 策略 家园 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做好家园共育五个策略 加强家园共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