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杨必新

(无为中学 安徽芜湖 238000)

思辨即思考辨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品质,对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对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型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为中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一节主题为“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高三复习课中,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思辨能力培养方法尤为值得借鉴。

第一,密切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在教学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通商口岸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开放意识;
对协定关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协定关税和关税高低的利弊,进而引导学生认识近代史上中国的关税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证实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愈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

第二,合理运用历史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他们追求历史的动力,而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就会阻断他们继续学习历史的道路。”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效利用所学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分析通商口岸的开设对中国的影响时,教师要求学生以朝中大臣草拟奏折的方式来分析利弊,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既有助于提高学科兴趣,也有利于思维发散,提高理解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全面、历史性地分析。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是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理论指导,在教学中要重视这一方法论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条约的概念入手,让学生比较、判断历史上的条约是否平等,进而让其明确不平等条约的概念和内涵——形式和内容,然后结合史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中外关系进行考察,分析古代外交和近代外交中的各类条约。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发散思维,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刻性,同时又培养了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和开放性的思辨能力。

作为历史活动课类型之一的历史辩论赛,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如其中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思辨思维训练和多元评价标准等学习方法和理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主动探究式学习

在历史辩论赛中,老师只是起着一定的指导和辅助作用,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围绕着比赛,学生积极熟悉辩论规则、分工合作、破题分析、收集整理加工资料、准备辩论发言和应对临场状况等,能有效激发强烈的学习探究、自我展示、争夺荣誉的激情,这种激情的效度在一般教学活动中难以达到。

(二)思辨思维训练

辩论赛是思辨思维训练的专业性活动,虽有固定的程序与规则,但内容是开放的。以所学知识为依托的辩题,仅靠书本所学知识远不能应对,这就需要学生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同时,如何甄选材料、对方会用什么材料、本方应如何破解,以及如何避免语言和逻辑上的漏洞而不让对方抓住把柄等问题,都能有效地训练和检验学生收集、选择、分析、概括和运用材料的能力。而对待同一则材料,从什么角度或用何种理论去解读,学生也会花足心思。

比如,在以“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是否应该让位于袁世凯?”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持“不该让位”观点的反方以孙中山让位后袁世凯厉行专制搞帝制为由阐述孙中山不该让位,认为这是导致中国历史进程倒退的错误选择。而持“应该让位”观点的正方则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论述在政治斗争中,有时妥协更能体现政治智慧,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回报,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反方继续说:“既然历史证明妥协的结果是失败的,历史在倒退,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对本方观点最好的支持。”正方显然处于被动地位,这时一位辩手举了一例进行反驳:“大革命时的国共合作,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推动历史进步,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致使大革命失败。从结果看,难道就可以理解为国共不该合作而进行国民革命吗?”正方的反击,顿时令原本占优势的反方乱了阵脚。这样看似平常的例子,经过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加工,就变成击倒对方的有力武器,令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无不为辩手的灵活善辩拍案叫绝。

(三)多元评价标准

在多元化时代,对人才不能唯分数论。在倡导多元评价标准的今天,历史辩论赛中的多元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辩论赛提倡的是诙谐幽默的辩论语言,讲究的是辩论技巧,考查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逻辑辩证思维的能力体现。这是一场全方位、多领域的智力竞赛,观众的掌声、评委的肯定、最佳辩手的荣誉,都是对学生表现的最好评价。在今后的教学或课外活动中,应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改变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旧理念,尽可能客观合理地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开设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仅能满足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笔者曾讲授了一节“《庄子》的生活篇和生死篇”的校本课程,这一选题的确定,一方面是缘于教学的需要。高中历史中有庄子的辩证思想,语文教材中也有其作品选读,加深对庄子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庄子的哲学思想,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不可多得的典型材料。考虑到学生对庄子了解不多,接受庄子思想中形而上的内容较困难,所以笔者从《庄子》的生活篇和生死篇中的典故出发,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扩展知识的同时,训练其思辨能力。

在生活篇中,讲到庄子与惠施时,以“鱼之乐”的辩论切入,让学生先理解和感受辩论的逻辑思路,再思考两者观点差异的原因,最后讨论进而思考生成两者辩论差异的关键是性格差异——艺术家的风貌与逻辑家的个性。在生死篇中,将庄子的生死观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派、宗教学家、现代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洞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对相对抽象的哲学问题——生死观有较深层次的理解,提升学生批判性、开放性的思辨思维能力。

总之,思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之一,是新时代综合素质人才的必备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活动中努力营造思辨的环境,激活与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辩论赛辩论庄子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疯狂英语·新阅版(2021年6期)2021-07-19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疯狂英语·新阅版(2021年6期)2021-07-19记一次精彩的辩论赛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2期)2018-04-23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周末·校园文学(2017年10期)2017-05-18《庄子说》(二十二)中老年健康(2016年10期)2016-11-19《庄子说》(二十)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同影子辩论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青春岁月里的闪光作文通讯·高中版(2016年9期)2016-05-14《庄子说》(十五)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推荐访问:思辨 中学生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