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如何在高职艺术院校传承与发展——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

文|钟善金 刘倬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而琴则在第一位,表明琴乐在古代是非常受欢迎的,且在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古琴文化也依然对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着影响,但这种影响正随着多元文化结构的变化而逐渐减小,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高职艺术院校作为输送艺术人才的窗口,担负着培养艺术人才重任的同时也具有传承艺术文化的职责,古琴艺术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引进音乐学科建设和普及古琴校园文化,是所有艺术院校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此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在利于自己艺术院校的传统音乐资源基础上,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院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社会培训三个方面入手,找到适合我院古琴艺术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弘扬古琴艺术文化。

1.1 古琴艺术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

1.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象征,没有文化做支撑国家和民族就很难发展起来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体现,其不仅具有文化性的特征,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在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而当前社会背景下古琴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加以改善,而通过高职院校,借助各种优势条件开展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可以实现对古琴文化的有效保护,使其借由广大学生群体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扩大古琴文化影响力,避免古琴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中被忽视。

1.1.2 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状况

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音乐方面的交融也逐渐紧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但是在国际舞台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整体发展还十分薄弱。古琴艺术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为微弱,人们对其的知晓度比较低,而通过对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立足现代文化发展视角,融合现代音乐技术,以及优化古琴专业教学,则能够为古琴文化的广泛传播架起桥梁,增加人们对古琴艺术的知晓度,进而利于开拓传统音乐发展的新路径,让古琴艺术走上国际舞台,展现更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1.1.3 外来思潮文化艺术的冲击

音乐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而且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各个文化背景下所创造的音乐其中都暗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而这在人们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对听众的思想和心理产生影响作用,如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十分严重,让本就被挤压的传统文化发展空间变得更小,因而加强本土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以高职艺术院校为切入点,积极传承和发展古琴文化,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古琴艺术的文化魅力及其多样性,增进学生对古琴艺术的认可,自觉成为古琴艺术的宣传者和推广者,从而避免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正确处理外来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对古琴艺术起到保护作用。

2.1 教学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高职艺术院校古琴艺术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特色,侧重于技术的教授,而忽略了古琴演奏的内容和内涵,导致学生只把握住了古琴的弹奏技法,实际弹奏出来的音乐缺少情感,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也限制了古琴魅力的完整呈现。另外,古琴艺术课程内容也较为单一,教师所教学的古琴曲总是集中在教材上或者固定的几首,学生所接触的古琴曲类型较少,知识面不够广,对于学生的专业化发展产生一定限制。

2.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高职艺术院校古琴艺术教学中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古琴艺术课程的开展旨在让学生掌握古琴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弹奏技巧,能够熟练演奏一些古琴名曲。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角度来看,理论、技巧和实践演奏的目标设定还不够具体,且传承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是简单学会演奏几首名曲就可以的,还需要胜任更多的文化传承工作,如进行大型古琴艺术表演、进行古琴艺术指导教育等,因而当前古琴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3 专业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对古琴艺术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高职艺术院校本身的办学起点相对较低,与本科艺术院校相比,生源质量和教学资源方面也比较弱,且古琴艺术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发展实际上还在探索中,专业教学师资力量还不够强,难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古琴技能水平的提高,进而也阻碍了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4 缺少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在职业院校教学发展中,相关部门多次强调要注重职业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实现更好的专业成长。从古琴艺术课程教学安排情况来看,理论知识的课时多于技能训练的课时,且实践性的活动较少,学生的古琴演奏局限在课堂中、班级内,缺少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制约着古琴艺术的发展,也很难拓展其影响力。

3.1 传承与弘扬

3.1.1 开设古琴专业,优化课程体系

我院为了服务区域文化,弘扬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特开设古琴专业,面向珠三角招收热爱古琴的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每年定向招收30名古琴专业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系统规范的学习,作为岭南派古琴艺术普及传播的基础力量和师资主力军。

我院立足岭南文化传承,古琴专业主要以岭南派为主体教学方向,需对古琴教材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专业教学中古琴艺术课程属于传统特色课程和美育建构课程,课程设置需以专业特色和建设为中心,为专业教学提供支撑,因而古琴艺术课程和古琴专业人才培养要构建横向联系。同时,由于当前古琴艺术并未设定国家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而是分为初、中、高三个琴师考核级别,在课程设置中需加强课程与等级考核的关联性,为学生在古琴艺术方向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系统化课程的支撑,为古琴艺术传承发展助力。另外,在古琴艺术教学内容方面也要进行优化,以培养古琴专业人才为目的,以市场定位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合理规划古琴艺术基础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生技能训练的充分性,按照初、中、高不同级别也分别设置不同的曲目内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我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让行业专家协调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增强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古琴技艺能力,为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好地传承学习岭南派古琴艺术,学院特邀请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派古琴传承人谢东笑老师共建了谢冬笑古琴大师工作师,从古琴专业学生中进行入室考核和选拔,优秀的学生入室与谢东笑老师进行关门学习,首批14名学生顺利入室学习。学院在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古琴艺术团参与各项古琴演艺、宣讲、比赛活动,培养了众多古琴演奏人才,硕果累累。

3.1.2.明确古琴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艺术院校培养古琴艺术人才需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相应岗位的人才,使其在满足岗位需要的同时实现古琴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否则培养出的古琴艺术人才将很难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而出现职位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导致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途径和人员动力变窄、变少。对此,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在古琴艺术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市场行业的需求,以及本院校专业的特色优势,依据行业需要开展人才培养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的古琴艺术学习和古琴相关职业发展之间形成紧密对接,培养出素质高、技术水平强的古琴艺术人才,让古琴艺术在市场行业的不同岗位上得到传承和发展,真正扩大古琴艺术的影响力,使更多人了解其文化魅力。另外,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还要根据“教”和“演”两个不同方向进行细致考量,若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古琴教学,那么其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古琴弹奏技巧,还要具备教学能力、沟通能力,而若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古琴演奏,那么其培养目标则在掌握弹奏技巧的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无论是“教”还是“演”,在古琴艺术人才培养中都需要重视古琴曲目涉猎的广泛性,突破教材和传统教学内容的限制,保证弹奏练习数量足够多以及类型足够丰富,确保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琴艺术的文化魅力,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1.3.提高古琴艺术教师师资力量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对古琴艺术教学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为确保学生对古琴弹奏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将古琴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需重视古琴艺术教师师资力量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方向组建教师队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强化古琴艺术教学质量。另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让老师参加国内各种古琴大师课和高师学习,让老师掌握国内古琴艺演艺和教学的最前沿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学院引入高素质、高技能的古琴专业人才,与教学活动的开展相衔接,通过专家、优秀人才等的带领和实践指导,进一步强化古琴艺术教师师资力量,促进古琴艺术教学的发展。同时在古琴大师“谢东笑工作室”建设的基础上与学院形成深度合作为古琴艺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并传承沿袭着岭南琴学。如此专业且优秀的古琴大师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古琴艺术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促使古琴艺术教学真正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强大师资力量为支撑,在学徒制传承的教学理念下推动学生对古琴演奏的学习,将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切实贯穿于古琴艺术教学中。

3.2 创新发展

3.2.1.全院古琴选修课,全面铺开

为了更好地传承普及古琴艺术,让古琴艺术在整个校园形成浓郁的传统琴学氛围,让广大学子都可以有机会领略到古琴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和其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特面向全院开设古琴选修课。在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表演类专业开设古琴艺术专业选修课,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人文素养类公共选修课程《古琴演奏》让全院学生人人能学古琴,达到古琴普及化的推广效果。

3.2.2 普及提升古琴师资社会培训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提出职业学院要做好社会技能培训,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面向社会进行古琴艺术师资培训专门培训社会艺培机构和琴行古琴师资,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技能考证,让培训机构老师持证上岗,在古琴教学和演艺上更加规范系统,可以更好去教授小朋友们和古琴业余爱好者,让她们喜欢古琴,成为古琴艺术的传播者,达到全民学琴的效应。

3.2.3 创新古琴艺术与相关学科融合教学

3.2.3.1 与美术相融合

古琴艺术和美术都属于艺术范畴,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艺术,但在情感的传达方面则都是以其艺术本质来营造意境进行“情”的呈现,前者以音传情为“动”,后者以画传情为“静”。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实现古琴艺术与美术相融合。古代许多文人都是同时精通绘画和古琴演奏,如宗炳是南北朝著名画家,喜山水画,其能够对画抚琴,通过琴声传递自己所从画中感受的情感。另外,也有许多绘画作品以古琴为题材,如顾恺之的《斫琴图》、赵佶的《听琴图》、王振鹏《伯牙弹琴图》等,分别通过画作形式呈现古琴艺术的不同情景。对此,相关教师可以相互进行沟通交流,在美术课程教学中也引导学生将古琴艺术作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在古琴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画作情感内涵的感知体会创造性地进行古琴演奏,以艺术交叉融合形式丰富古琴艺术的学习体验,也让古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创新性的传承发展。

3.2.3.2 与舞蹈相融合

古琴艺术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借由音乐发展的途径进行创新,高职艺术学院可将古琴艺术和舞蹈相融合,二者拥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动”与“动”的结合为古琴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将琴曲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观众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易于产生情感共鸣,为人们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拓展古琴艺术的影响力。我院古琴大师工作室可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入舞蹈教学,配合琴曲的意蕴改编舞蹈,如《潇湘水云》琴曲特点为跌宕起伏,对其辅以热烈奔放的舞蹈,可以为观众呈现生动形象的山水奔腾景象,融情于舞蹈中进行表达,带给观众极致的艺术体验。在此基础上古琴工作室可以协调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将创意演奏形式搬上舞台,让学生们感受古琴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校外音乐会、文化节等活动,开拓新路径促使古琴文化以新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进对古琴文化了解的同时使其实现创新性的发展。

3.2.3.3 与书法相融合

在古琴制作中通常会使用一些衍形表意的中国汉字镌刻在其底板的龙池周围,多为题名、大印和铭文等,所呈现的样式十分形象,将书法与古琴融合在一起,为古琴赋予了更多元的文化气息,如唐代的“飞泉琴”,其龙池两侧就篆刻了“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
明代的“小递钟琴”,其龙池两侧篆刻有“峄阳良材,雅中风律,空山有人,呼之欲出,养心以和,守之以一,海上遗音,退藏吾室”。对于汉字的篆刻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古琴琴声发音特色而决定的,且汉字的书写形态也与其发音特点相关,如宋代“鸣凤琴”的琴声音色十分古朴,所篆刻的汉字则使用了行楷书法;
唐代宫琴“大圣遗音”的琴声音色十分清脆,所篆刻的汉字则使用了草体书法。对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琴声体会其中的情感后进行书法创作,在古琴艺术教学中也可以让对书法特点的体会进行古琴演奏,或活泼、或松透、或苍浑,丰富古琴艺术教学的意趣,调动学生对古琴艺术的兴趣,助推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

3.2.3.4 与文学相融合

把古琴艺术融入我院古代文学课堂,不仅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文学与音乐艺术交叉、学科融合的新趋势,适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力求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高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古琴,既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又有助于陶冶情操,舒缓情绪,还能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增强爱国热情。我院为了更好地将文学与艺术相融合,尝试在古代文学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古琴艺术纳入课堂,例如在先秦文学的教学中,可以把《诗经》中的古琴曲引入课堂欣赏,在某种程度上再现周代礼乐文化之精神。同时进行古琴音乐和文化艺术的普及与传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多学科的学习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2.3.5 与古诗词相融合

古琴演奏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其借助古琴演奏古曲,能够将古曲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诗词朗诵是一种解读诗词、体会诗词意境与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欣赏诗词的主要途径之一,前者有余韵,后者有留白,这二者的配合能够使演奏效果在诗词欣赏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诗词的文字解读可以为琴曲的理解和感悟提供参考,这无论对演奏而言还是对朗诵来讲,均是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邀请岭南派古琴艺术家谢东笑老师、学院基础教学部语文课老师和影视动画学院主持播音专业老师们,共同指导创作一些古琴演奏与古诗词朗诵的优秀作品进行演出,参加一些全省和全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将古琴艺术与古诗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2.3.6 合理运用新媒体传承发展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在传承和发展古琴艺术上可以充分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支持,融合多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创新古琴艺术的教学活动,让古琴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发展当中,促使古琴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立足于古琴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以推广和弘扬古琴艺术为目的,我院可将古琴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让技术为古琴艺术提供支持,挖掘古琴艺术中的精神内涵再依靠技术将其以动态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加人们对古琴演奏的现实体验和视觉享受,如效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文化的展现方式创新学校的实践演艺活动,丰富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体会。另外,将古琴艺术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文化创意助力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院的古琴大师工作室可以结合本校古琴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账号等,将学生作为互动的主要对象,同时考虑到各平台的开放性将平台用户作为另一互动对象,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古琴艺术为主题的专业化运营,如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与古琴艺术相关的文章,在哔哩哔哩上与拥有较多粉丝群体的视频发布者进行古琴创意视频合作,抖音上与时下流行音乐结合制作短视频等,利用新媒体渠道让这些信息传播到更广范围,推送给更多人群,在丰富学生古琴艺术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解古琴艺术的多元渠道,并且借助粉丝热度和网友热度,古琴艺术的传播范围还会更广,如此不仅能够提升我院办学特色,强化学校古琴专业的品牌效益,还能够助推社会层面对古琴艺术的普及与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古琴艺术拥有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为保护传统文化则需重视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此,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立足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构古琴专业,对古琴艺术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效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普及推广古琴艺术在全院开设古琴限选和公选课,为了全面发展古琴艺术,创新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如与美术、舞蹈、书法、文学和古诗词等专业和学科相融合,以及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古琴大师工作室为支撑拓宽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渠道,让古琴文化在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得到广泛弘扬。

猜你喜欢 古琴艺术文化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教师博览·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9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寻访千年古琴儿童故事画报(2018年10期)2018-10-24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纸的艺术读者·校园版(2018年13期)2018-06-19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民主(2017年5期)2017-06-05古琴艺术的发展人间(2016年7期)2016-05-14因艺术而生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艺术之手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推荐访问:古琴 为例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