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心相通”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根基

文/曹迪

作为一名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新闻记者,我非常幸运地跟随“中国有约 A Date with China”采访团进行了三条线路的采访。我们在陕西省富平县听老百姓讲述如何通过柿子加工产业来脱贫;
在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感受精武文化的传承;
在安徽歙县听徽墨留香传千年的故事;
在塞上江南宁夏看昔日的荒滩“披”上了红色枸杞;
还走进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固原六盘山,登上黄山来感受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同外籍记者与网络名人们一起,我们“相约”了中国从北到南大大小小的城市与村庄,边走访,边研讨,边报道,共同讲述多元化的中国故事。

与其他采访团不同的是,“中国有约”采访团队伍不仅有记者,还有各个领域的网络名人;
不只有中国人,还有外籍人士。这些外籍人士虽然是新闻报道者,但同时也是我们要对外讲中国故事的受众。采访活动中,当中外记者面对同样的新闻素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外籍人士的报道理念与模式,找到他们关注的焦点,优化我们的报道内容,从而更能触及外国受众的“痛点”。可以说,“中国有约”采访活动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对外讲中国故事的平台。从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促进不同国家的人“民心相通”在新闻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促进“民心相通”呢?

首先,各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但在哲学、艺术等人文领域总会有“民心相通”之点,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共通点有助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比如,“中国有约”在宁夏贺兰山葡萄园产区的采访中,中外记者们了解到贺兰山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适宜的光照与温度使贺兰山完全有能力产出与波尔多同等水平的葡萄酒。当记者们品酒时,触发了味蕾记忆,自然而然地将贺兰山与波尔多葡萄酒的味道联系起来,葡萄酒促进了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大家用真实的感受消除了“中国没有好葡萄酒”的固有认知,了解到一个鲜活、多元的中国。

其次,新闻传播的核心是价值理念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论述“中国道路”的合理性,更在于增强“中国模式”的吸引力与感召力。而在全球性问题中更容易促进“民意相通”。比如,对于当今国际社会来讲,生态危机已成为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人类所面对的共同话题。在“中国有约”采访中,中外记者亲眼所见宁夏的戈壁变绿洲,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真正感受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也会联想到自己国家应对生态危机所做的举措,以此更加理解并认同中国的价值理念,听懂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中外记者外籍人士波尔多 波尔多新浪潮时代对话波尔多先锋酿酒师中国食品(2022年1期)2022-02-12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浙江人大(2019年3期)2019-06-22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食品与生活(2019年11期)2019-05-15巴拿马将取消伪造资料者的居留和工作权侨园(2018年6期)2018-10-22在渝外籍人士城市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2017年12期)2017-05-05波尔多及优质波尔多法定产区葡萄酒在中国备受青睐食品与生活(2015年12期)2015-12-14参考消息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年11期)2015-10-30

推荐访问:民心 根基 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