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审美因素

□陈小平

纵观诗歌史,我们大致可以将中国诗歌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古代诗歌发展阶段,诗歌初期的形式十分简约,以歌谣的形式记录,例如古代的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随后的发展中,诗歌与音乐和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形式十分多样,例如著名的《诗经》就是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诗歌的汇总和编著,里面记载了15个国家地区的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除了形式上的多样性之外,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具有特色,大多是采用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抒情诗歌的展现手法,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以“风雅”的形式记载下来。这样的风雅主要是指诗歌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重视、对社会政治文化和道德文明的自我意识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流露,其中屈原的《离骚》《九歌》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慢慢地,五言诗歌取代了四言诗歌成为诗歌发展的主流。随之还有七言诗,颇具盛名的为班固的《咏史》。此后诗歌就发展到唐诗和宋词阶段,这一时期的古代诗歌可谓是百花齐放,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诗歌作者。

在现代诗歌发展阶段,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诗歌也承担着时代的号角这一使命。这一阶段“地下诗歌”重新回到了主流社会当中,诗人们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及亲眼所见的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用诗的语言描写出来,表达出最本真的情感和深切的鞭笞反思。还有一些诗人把视点放在新时期轰轰烈烈的建设当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在现代诗歌发展时期,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很多诗人把自己的诗作加以谱曲,流传至今。例如《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如泣如诉,将别离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思念》《橄榄树》等,都是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当代诗歌发展阶段是从1949年开始的,这里说的当代诗歌主要是指中国内地诗歌。在这一发展阶段当中,诗歌的集体化特征尤为突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等人是当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诗歌中体现出了浓厚的抒情意味。另外还有诗人李季、张志民等,其诗歌当中表现出的对生活情感的感悟抒发也深深影响了一大批人。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代诗歌在文化浪潮的激荡中,其美学特征也愈发强烈。

中国诗歌的发展可谓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诗歌的形式和特点上,都有独特的一面。其中,中国诗歌的叙事性、艺术性以及多元性是最为突出的特征。

(一)叙事性

中国诗歌的叙事性是贯穿我国诗歌发展的重要特征,最开始的诗歌记载是从民间祭祀歌谣开始的。我国诗歌的叙事性不仅仅表现在对事情的记载上,还表现为诗歌作者对事件的情感投影以及对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评判,如著名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叙事性特征的重要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详尽地记录了一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正是通过叙事的形式,将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进行了展现。在作品中,诗歌作者将自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气质与现实社会的个人评判进行完美结合,在诗歌作品的时代背景之下,吐露出诗人对于社会的感受。诗歌在履行艺术发展的职责之外,还肩负着标记历史的重要使命,也因此,诗歌更加具有叙事性。

(二)艺术性

我国诗歌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我国诗歌是将诗歌、舞蹈、音乐和文化融为一体的重要典范。在我国诗歌的发展中,诗歌的艺术气息十分浓厚,除了古代诗歌的田园艺术之美,最负盛名的就是诗歌的音乐之美。我们不难看到高山流水的知音佳作,也不难读到和听到现代人们对于古代诗歌诠释的伴奏诵读,这些都是将诗歌艺术性完美展现的主要形式。除了能够在意境上体会到诗歌的艺术性,在诗歌的文字上也能够展现出诗歌的艺术性。例如从李白的“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中可见诗歌中文字和意境的艺术之美。

(三)多元性

诗歌的多元性最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文化多元性,其中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展现。在诗歌歌曲的创作上,诗歌的多元性也十分突出。我国诗歌具有传统的四度模进的句法,并且音乐的起伏不大,大多趋于平稳,具有较为浓烈的古曲之风。这样的词曲对于诗歌的意境展现和诗歌韵味的展示都是十分有利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更多的人尝试着在词曲创作上采用西方音乐的作曲手法,马思聪对于《长相思》的演绎就是最为鲜明的代表佳作,除了在作曲手法上的借鉴之外,还加入了钢琴乐器的伴奏,使得我国的诗歌在具备东方文化神韵之外,还具有西方词曲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说我国诗歌是具有多元性的。

(一)道德之美

诗歌审美因素中,首要的就是道德之美。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社会道德和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有影响的佳作有很多,并且大多是对社会道德提出的要求和需求。古代社会盛行的诗歌更加具有道德之美的因素,因为在古代社会,诗歌的盛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无论是《道德经》还是《三字经》,都是对社会道德之美的颂扬和宣传。因此,在进行诗歌审美中,对于道德之美因素的考虑就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在进行诗歌审美的同时,读者能够学到儒家积极进取的思想,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期待,以及对于社会大爱和大关怀的宣扬,这些都是诗歌的道德之美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二)艺术之美(以音乐之美为主)

诗歌的艺术之美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本文所提及的诗歌艺术之美主要集中讨论诗歌艺术之美中的音乐之美,这也是诗歌艺术性最具特色的一个因素。诗歌的艺术之美是将听觉的因素和诗歌的视觉因素进行完美的演绎和结合。诗歌在音乐演奏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对于诗歌意境的想象,同时,经过音乐修饰过的诗歌,能够更加诱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因素。在进行诗歌欣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能够体会到诗歌中的文化韵味,同时还能够领略到音乐艺术氛围带来的清净和优雅。因此,在诗歌的艺术之美中,音乐之美因素对诗歌具有升华和凝聚作用。

(三)民族之美

我国诗歌的民族之美主要体现在古代诗歌之中。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
《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了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在诗歌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会看到那些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气节的诗歌佳作,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诗歌尽显岳飞对国家强烈的民族感情,是诗歌中民族之美的代表作品,让后人也能够领略到诗歌作者的报国之心和爱国之志。诗歌的民族之美,可以大力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使社会的发展处于健康和积极的氛围之中。

(四)意境之美

最能体现意境之美的代表性诗人是徐志摩。他的诗歌具有极其强烈的意境因素。有人称志摩的诗歌为出水芙蓉般的清新之美,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是十分清新和自然的。他的诗歌对爱情的观照,是极能展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的。徐志摩的诗歌中还包含人生理想和情感世界中的含蓄之美,这也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特点。通过委婉而含蓄的表达,更能展现诗歌的言外之意。《易经》中就有对含蓄之美的展现,如“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徐志摩的诗歌对含蓄美的体现更加强烈一些,例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表面上是描述黄鹂,但是实质上是对感情、热情以及时光的感叹。在对中国诗歌审美因素意境之美的分析中,我们实质追求的是人与物、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因此,在进行诗歌审美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通过诗歌的意境来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

谈及诗歌的意境之美因素,我们绕不开诗歌中的田园佳作。诗歌中的田园意境最能触动读者内心世界的琴弦,陶渊明的田园诗《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都是进行田园意境审美的代表作品。那优美的田园风光,那包含万物的平和心态,那低调的生活哲学,都是诗歌意境之美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在诗歌的审美中,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叙事性多元性艺术性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艺术研究(2016年4期)2017-01-16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未来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11期)2016-12-29数学课堂提问七要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3期)2016-03-23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2015年3期)2015-10-21

推荐访问:中国 审美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