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的路径探索——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赵晓伟 戴捷 朋子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劳动教育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等)与劳动素养(劳动习惯、劳动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劳动能力等)形成与发展的教育过程[1]。继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之后,劳动教育被提升至与德智体美四育并列的重要高度,正式拉开“五育”并举,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的新篇章[2]。2020年3月引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劳动教育在如今高校新工科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培育与锤炼的重要时期[3],也是劳动教育的高阶阶段。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探索劳动教育与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路径,是新时代拓展与充实高校劳动教育内涵与方法的有效手段。

1.1 劳动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重视劳动教育,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4]。注重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至关重要[5]。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适的途径,培养具有健康劳动价值观、追求社会正义、实现体力脑力结合的、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6],而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

1.2 劳动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强身健体、磨炼吃苦耐劳的品格,同时也能够辅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另一方面,专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团体凝聚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进而正向影响其专业与职业观的健康发展。学生在体验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劳动机会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从侧面为之后的择业求职提供引导与帮助。

1.3 劳动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补充拓展与创新

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专业技能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动手实践中才能够发现课本所不能解答的问题,从而产生出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劳动过程是人脑锻炼与开发的过程,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劳动教育,将勤劳的美德与创新的智慧融为一体,锻造由自然的智慧与劳动的汗水共同培育的天然的审美能力,以及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生活态度。同时,进一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人生价值的一部分,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热爱专业,热爱学习,主动求索,积极创新。

一是通过劳动体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应当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成果的价值。通过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中专业技能的劳动体验,学生可以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自身付出的劳动所能够获得的相应成果,从而由心底感受到劳动光荣的价值判断,意识到自己作为劳动者对于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在高校中进行专业劳动实践的首要内容和立足根本。

二是经过劳动磨炼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不仅是吃苦耐劳和身体力行,也是对抗惰性的积极态度,更是百折不挠勇于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高校面向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的双重品质。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对待作品认真严谨,不断追求完美和创新,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磨炼积极的劳动精神是高校进行专业劳动实践的基础内容和灵魂所在。

三是训练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是通过劳动的过程、劳动的训练和劳动的积累而形成的学生自发行为。时代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生活安逸,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约束。将专业技能的训练化为劳动习惯的培养基,让书本上的知识潜移默化成举手投足间的行动,才真正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育人流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高校专业劳动实践教学流程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追求。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以风景园林植物应用、景观生态学等课程为理论依托,利用建筑学院东、西两侧附属绿地开展师生共建校园花园(生境花园与专业教学实验花园)的专业实践,并通过师资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

3.1 生境花园建造实践

生境花园的建造实践以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的景观生态学课程理论知识为依托,鼓励学生运用生态理念亲身参与花园的设计、建造与养护过程,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活动在以往景观生态学课堂教学与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设计与建造等专业实践环节,让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学知识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应用方式,同时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实践中。

师资团队方面,生境花园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由风景园林系的专业教师及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把控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从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布局与选址、管理养护等角度导入生态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专业劳动实践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食物链等内容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与动手的兴趣与习惯;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际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技术指导,通过讲解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树立学生的安全劳动意识,通过示范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技能,同时通过结合对劳动观点与劳动态度的正向引导,亲自示范劳动创造价值,提倡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等劳动精神,引导学生走出对于职业技术类劳动认识的误区。教学内容方面,生境花园的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原生·新生·共生”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校园野生动植物及生境的调研、基于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校园景观设计及生境花园的建造,旨在使学生了解生态理念参与景观设计的全过程。在建造阶段,学生将校园内遭受沙尘暴灾害倒伏的两株乔木作为主要材料,设计并亲手建造了昆虫旅馆、喂食平台等小型构筑物,为校园中的昆虫与鸟类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
同时结合倒木花钵、圆木汀步等的制作与铺设,提升了校园景观的参与性及生态文化价值,留住了师生对两棵树的记忆。教学内容强调了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格。教学方式方面,专业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多以轻松的讨论、提问与对话等形式进行,结合五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引入了小组互评的评价模式,为劳动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的可评价、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3.2 专业教学实验花园建造实践

专业教学实验花园建造实践以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应用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知识为基础,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建筑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注内蒙古地区草原地域植物景观特色,选育特优新宿根观赏草及宿根花卉大苗,突破以往专业实践的教师限制,以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组师资团队,调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参与从初期规划设计,到中期翻地、施肥、改土、修边、栽种,再到后期浇水、除草、修剪等养护管理的全建设流程。建设期间,参与到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有风景园林及观赏园艺专业教师、建筑学院团委及学工辅导员,还有花木公司育苗技术员。教学团队通过示范教学、线上指导、自由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带领学生认识、熟练植物栽培养护技能,并在建造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性状,将植物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相互对照,深化和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借助专业教学实验花园位处建筑馆交通核心区一侧的区位优势,让正在劳动的学生与行走路过的学生之间形成互看关系,有力增强了学生对于劳动实践的参与程度和劳动当中的参与感、责任感、获得感。期间,师生共同挥动锄头与铁锹,一起运送水桶与肥料,在劳动第一线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专业教学实验花园结合实际建造流程,融入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不同时期参与专业劳动实践的学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践内容及方式。教学内容分为工程基础模块、种植栽培模块、养护维护模块和科学观测模块,并以1米×1米实验田形式将植物材料分别种植,以四个教学模块为统领,植物材料品种为变量,创造丰富、灵活且无重复的实践内容,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创新,主动探索。花园第一期建设选用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32种,采用学生选种搭配,教师把关指导的方式完成花境设计方案,并在移栽完成后由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观测及越冬实验。期间,花园实现了建筑学院层级、学校后勤处层级与种苗企业层级的全方位多平台参与共建。花园以献礼内蒙古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为主题,建造过程不仅作为园林植物应用课程的田野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时成为学生党团活动的拓展内容,并由学生担任花园导览,于内蒙古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期间接待校内外访客千余人次,实践成果获得了广泛好评。

4.1 完善风景园林专业劳动教育实践多元师资团队

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更加强调亲身体验,实际参与,因而对于理论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有着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新工科专业,绝大部分理论知识都与劳动实践息息相关,专业教师往往具备丰富的劳动经验和很强的劳动素质,为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师资队伍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等为代表的大学生在校参与劳动实践的平台往往归属党团组织,使得辅导员等行政干部在学生组织调动方面极具优势。此外,社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苗圃、植物园等的科研、养护人员,设计院、工程院等的设计师、总工等,在专业技能实践与社会经验方面特长突出,相比简单的讲座形式,直接参与专业劳动实践的指导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和技术培养。劳动教育想要融入大学生课堂内外,需要建设一支全员参与的多元化师资团队,一方面,通过激励制度鼓励风景园林专业教师走出理论课堂,带领学生动手实践;
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作程度,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走进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堂,传授实践经验,分享劳动心得与体会,有利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展开实践活动,不拘一格,打破劳动苦、累的负面印象,充分发掘劳动过程的专业特色,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与专业兴趣,扩大参与范围。

4.2 健全风景园林专业劳动教育实践高校评价体系

与其他教学过程相同,风景园林专业劳动实践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科学评价体系,满足教学效果可评价、可量化的基本要求。劳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素养,因此,不应单纯以劳动量的大小或劳动成果的好坏进行评价。风景园林专业劳动实践评价体系的制定应遵循多元、多维度的综合评判原则,利用过程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设置专业教师、辅导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组员等多元评价主体。实践过程中应完善劳动教育的奖励制度,将学生的专业劳动实践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通过规范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专业相关劳动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进而为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

4.3 丰富风景园林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风景园林专业的劳动实践内容与专业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劳动实践提供了全流程的科学指导及资源保障。通过录制包含风景园林基础认知、植物种植、养护管理与工程技术四大专业技能的劳动操作视频,可以形成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库,与动手实践结合,提升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方式。其中,风景园林基础认知包括工具的认识和安全使用、常见植物与硬质材料的识别、基质和肥料等的认识和使用等模块;
植物种植包括播种的操作方法、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植与移栽方法等模块;
养护管理包括整地、浇水、修剪、除草和越冬防护等模块;
工程技术包括绿化工程、铺装工程、景观建筑小品工程和景观生态修复工程等模块。通过灵活运用多样的“二课堂”教育载体,围绕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等方面,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各类专业竞赛、就业实习实践、学生党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寻找专业劳动实践与劳动教育对接融合的着力点,搭建完善的风景园林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花园劳动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6期)2022-04-18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2期)2022-01-18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蒙古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