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社区建设的治理经验与启示*——以福州军门社区为视域参照

李翔鹏,王彬彬,李盼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3.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1]。充分挖掘社区自身党建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社区,不仅能够推动平安社区、美丽社区、幸福社区建设,也能为推进文化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福州军门社区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社区的实践为党建引领文化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1.1 挖掘党建文化资源为引领

“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从1991年到2014年,习近平同志曾三次到访军门社区,经历了军门社区在褙着报纸的木板房中办公、办公条件大大改善和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发展为社区党总支、再发展为社区党委的辉煌历程。军门社区坚持贯彻落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和文化社区建设水平。当时提出的“如何让群众生活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的殷切期望作为独特的文化景观被书写在社区苏公井口袋公园的墙壁上。

军门社区依托独创的“13335”工作法夯实党建引领文化。2010年军门社区摸索出的“135”党建工作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再探索和再实践,发展形成了“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2]。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展示社区文化,如: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展示大厅,社区“五亮暖民心”工作承诺展示牌,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市民公约、小区公约、低碳公约等宣传牌,德耀鼓楼、文明家庭、志愿服务宣传栏等,把军门社区工作法中所蕴含的党建文化、平安文化、邻里文化、和谐文化展示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开展丰富社区文化,如:依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讲坛、近邻党群服务驿站、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少儿托管中心等平台开展拗九节、端午节、重阳节、读书节、清洁月、讲好“红色故事”等节庆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居民在活动中增进邻里情感,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和谐建设。军门社区的“13335”工作法已被国家民政部推广全国予以借鉴。

1.2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涵养

军门社区在街景更新改造上注重传统文化的嵌入,在社区显著位置介绍社区历史,如:在横锦巷“幸福军门”展示墙上介绍了军门和各条小街巷地名的由来;
社区工作服务站门前织缎巷两端矗立起两座高大的木结构牌坊,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誉“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对联书写在牌坊左右;
因地制宜将部分小区围墙恢复为灰瓦白墙风格,在重要巷口恢复马鞍墙;
在社区口袋公园和小学内保留的“苏公井”系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舜元任福建提刑观察使期间为解决城内居民生活用水问题而凿,是为官清正的苏舜元造福榕城的历史见证;
在口袋公园周边墙壁上还雕刻着发生在此地的闽王聚贤、南营驻军、苏公打井、嵩山塔景等历史图景。

尚文重教的风尚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福州市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被誉为福州市最好的小学之一,曾获得国家级集体荣誉称号10余项,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区文明学校,其校址曾是明代黄晋良居士住宅“井上草堂”和清代进士游光绎设馆授业的邱氏祠堂所在地,学校附近曾有清代进士、著名藏书家林寿图的故居,其藏书楼取名“欧斋”,虽然故居已不存,但校园内依托石匾“欧斋”历史遗存设立了景观小品[3]。另外在厂巷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大院内矗立着一座“连桂坊亭”,这是宋代福州知州为表彰此巷黄氏兄弟三人六年内接连登科的故事而建设的,因此厂巷原来也叫“连桂坊巷”。

儒商文化的浸润提升人们诚信意识。军门社区位于福州东街商圈,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织缎巷因宋元时是织造作坊集中地而得名,厂巷因明代是牛角梳行集中地而得名,花巷因宋时是“百花务”收税署地而得名。石井巷现存的两广会馆一门墙、一亭、一后进建筑,是福州商业文化历史的见证,门墙和亭内“岭云在望”“履仁”“蹈义”“桑梓必恭”匾额所体现的施行仁义、诚信经营、回报家乡的儒商文化涵养人们的诚信理念。此外福州传统饮食文化对品质的坚守和品牌的维护也涵养着人们对诚信观念。花巷肉松、叶家花生汤曾获得“中华老字号”“福建省金牌老字号”的荣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曾授予叶海先生叶家花生汤传统制作技艺民间金牌传承人的称号,福州肉松制作技艺(花巷)曾入选2020年福州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由饮食文化发展出来的品牌文化、品牌信任度、乡愁文化等不断内化为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滋养着和谐社区建设。

1.3 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以浸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曾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4]军门社区位于福州市中心位置,紧邻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具有诸多革命遗址,如:林觉民故居;
位于吉庇巷的五四运动福州学生联合会会址谢家祠;
位于安民巷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和中共福州地委联络处旧址;
位于朱紫坊的萨师俊故居等;
据《鼓楼区志》记载,1906年青年陈与燊、林觉民等在锦巷组织爱国社,进行反清革命活动,两人之后均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此外,位于花巷路口的辛亥革命福建军总指挥部旧址原为清代琉球王的王府,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时革命志士黄乃裳在此打响了光复福州第一枪,目前是福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1 党建文化融入社区自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长期以来,军门社区党委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先后建立了6个支部,18个党小组,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居民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网络,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效提升。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社区居委会不断在健全政社互动机制、居民自治机制和社区共治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教育和服务能力,注重联合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志愿服务者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合力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致力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2.2 便民文化呼唤社区智治

军门社区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数字福建的建设要求,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打造福建省首个智慧社区,实现“互联网+基层治理”。

一是集成信息,牢筑数字化社区基础。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将社区的居民、建筑物、生态环境等碎片信息统一收集,以三维立体图形和数据呈现出来,使社区工作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二是改造基建,做好数字化设备建设。军民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以智慧社区系统平台为依托,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对小区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监控网络、智能灯杆等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快递箱、智能充电桩、乡村振兴柜等公共服务设备设施进行建设改造,为社区居民营造便捷智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构建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端口。军门社区借助幸福通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医疗、家政、养老、社区活动、民情恳谈等相关便民服务,居民待在家中就可以用手机了解和解决社区生活的大小事。与此同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也在军门社区展开,社区商业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日益增强。

2.3 传统文化强化社区德治

军门社区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街巷、融入公约、化入日常,大力推动了和谐社区、幸福社区建设。“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苏公井留下了古代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见证,古代民本思想传承至今,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的理论渊源之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军门社区街景改造,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两广会馆所展现的施行仁义、诚信经营、回报家乡的儒商文化体现了当时代商人信义之道,时至今日,诚信理念仍然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遵循的重要价值理念。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市民公约、小区公约、低碳公约中大大提升人们践行的实效性。

3.1 因地制宜找准党建文化契合点,促进党建政治与群众自治相统一

一方面,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精神传承作用,把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掘当地党史事件、红色资源和革命先辈先进事迹,用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激励当地基层党组织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城乡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并有机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推动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在各类示范村居建设项目和平台中融入党建文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紧邻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室、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和完善,并以此为载体将党建政治和群众自治融为一体,在协调发展中不断提升建设水平,拓展便民功能,发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重要作用。

3.2 保护与传承并重,用文化遗产遗迹讲好家国故事

一是合理保护当地文化遗产遗迹,使其立于街边村中。要以视如珍宝的态度充分挖掘当地文化遗产遗迹,除各类文物外更要重视古建筑、老房子、老街巷、老物件、老手艺、红色遗迹等的挖掘和保护,因地制宜嵌入社区(村)景观小品建设中,展现在城乡居民面前。

二是深入挖掘文化遗产遗迹背后的家国故事,用一定形式将其展现出来。选择文字、语音、视频等一定形式将文物遗产遗迹的由来、保护与传承的家国故事展示出来,让人们在讲好家国故事中感受家国情怀。

三是有机串接各处文化遗产遗迹,使其连成文化景观。要注重规模化效应将各处景观小品“连点成面”与当地绿色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特色文化景观,把当地人民群众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遗迹的故事整理出来,讲给后辈听,讲给世人听。

3.3 关照日常生活,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新时代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获得一定满足后,文化需要也在日益增强,文化不仅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而且体现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层面[5]。日常生活对具体的人的言谈举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发挥着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特殊作用。在文化社区(村庄)建设过程中,要借助元旦、春节、端午、拗九节等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大力开展近邻帮扶、书香浸染、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社区在居民广泛参与中感受文化氛围,接受到文化熏陶;
要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等文化旅游活动,使广大游览者在驻足游玩中增长文化知识、接受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福州社区建设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逐梦福州 只为“她”海峡姐妹(2018年11期)2018-12-19寻味福州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影像社区大众摄影(2017年2期)2017-01-20

推荐访问:视域 福州 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