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有效生成策略探究

戴竹君,姚 圆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学问、技能,还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职责,课堂教学占据着师生教学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是教学文化建设的具体化。2018年教育部吴岩司长提出了要建设中国大学“金课”的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这些文件都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一流的教学作为基础,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是实现高质量的一流教学关键。”[1]

(一)教学内容的内涵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2],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施教基础。教学内容的内涵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功能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体现在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学习的深入程度息息相关。合理选择与精心凝练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表达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对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教学内容的功能

教学内容的功能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育人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也是其重要的功能。只有在对教学功能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才会对教学内容做到选择适当和有效凝练。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核心关系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研讨,逐渐构建起学习者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情感体系”。[3]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有利于学习者通过学习提高知识素养和掌握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将会使学习者受用终身。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系的建构基础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核心,这说明课堂教学的核心本质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高度凝练。知识层面: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知识的基础。能力层面: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方式和技能,并有效地运用这些技能。情感层面: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让学生感知前沿,保持课堂授课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是开展课堂教学范式创新的前提和成功保障[4],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之上,选择能反映学科发展、具有生命力的前沿知识,融入学科发展最新成果、最近进展。先进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育人性方面。教学内容要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素养,而且具有坚定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学科知识的构成具有逻辑性。课堂教学要用层次性来反映学科知识的这种逻辑顺序。避免简单地铺陈知识,教学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立体。一节结构完整而富有层次性的课,能够让教学重点突出,实现引导学生思维前行的功能,让学生真正从课堂有所收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选择,还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思想、逻辑主线编制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学内容结构体系要尽可能地按照学科发展和知识延伸的进程来安排教学内容,把学科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成结构链。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统一性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是相关联的,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5]三者属于课程研究中不同的研究层面,既有各自的研究内容,又有着内在统一性。教师要明确三者研究的不同层面,更要关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内容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导向。教学内容包含教材内容,是教师基于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依据自身经验对教材内容的延扩和提炼加工。强调教学内容的内在统一性,就需要教师在理清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三者联结起来。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如何阐述知识点,也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凝练中,强调授课内容的层次性、逻辑关联性,一方面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组织教学,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思考和研究教学内容的有效生成。教师作为教育者要用系统思维方式,把教学内容置于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中进行统筹和整合,注重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程度。

(一)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交互的动态过程。教师要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让课堂教学成果富有成效,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反思。这样才能实现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有机联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内容如果缺少有效设计,就会出现教学内容的教材化和堆砌化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突出理论上的完整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的教学创作成果,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教师在对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加工和对学生状态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思考每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与兴趣点以及三方面如何更好地契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与趋势,教师要准备好课堂中需要提出的问题,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预测。以新闻学导论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采用“理论+知识+应用”的模块分层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理论、知识架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精准化,在不同的模块中设计不同的知识要点。如在理论模块中,着重阐述新闻学的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发展历程等,以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6]在知识模块中,通过对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历史使命、工作原则做出科学阐述,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规律,明确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在应用模块中,将设计重点放在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当前新闻现实相结合,学生的理论思维与现实感性体验相结合上,指导学生认识当前中国的新闻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明确新闻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2.做好“课程思政”

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学设计上要尽可能挖掘和提炼本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新闻学导论课为例,教师可以将思政要点融入新闻学理论的教学内容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西方的一些新闻报道存在的偏见和不实内容,明确西方新闻的局限性。学校还可以增设相关的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如增设“国情世情分析”等选修课作为新闻学导论的内容拓展,通过这种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3.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是具体、生动和变化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模式化教育,采取多变的课堂形式,打破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方式,形成高质量课堂教学内容体系。教师是教学动态的建构者和生成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研究方向以及教师自身学术研究的成果与感悟,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主体教学内容体系的知识导图,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展开互动,最终引领学生向知识结论靠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新闻学导论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中国2022冬奥会开幕式报道”的议题,让大家讨论我国冬奥会新闻报道主题的发展变化,最后由教师点评。这些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4.科学评价和总结

科学地评价是深度开发和拓宽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教师评价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如对知识的理解力、问题的创新性等多方面做出评价,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之后,教师也要相应地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学生评价可以利用学校平台系统让学生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督导的评价要认真地总结,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学内容是否有逻辑性、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师生互动是否达到效果等。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的情况、教学情境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生成。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成长背景等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在每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整体优化。教师要遵循学生个体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要采用多元视角特别是多从学生视角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知识。

2.深度开发和拓展教学内容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深度开发和拓展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成长需求联结起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交互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问题为教与学的切入点,通过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新闻学导论课传播理论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题目,让学生分组辩论。这种对抗式的辩论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质疑精神,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达到强化思辨性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3.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打破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弊端,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等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现今高校教学中,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云教学平台、手机APP等多种平台将最新的新闻舆情转化为视听交互的产品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知识和资讯,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视野。教师还可以使用电子教材等新形态教材营造课堂特色,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或利用H5、移动短视频等对中国新闻学的成果进行可视化技术还原来扩充课堂信息量,提升教学效果。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激发学术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上,教师起着主导作用。”[7]这说明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重在指导和引导。课堂中,教师讲授的观点是对课程教学核心知识点的梳理和对教材要素的重新聚合。教材内容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形成教学方案,进入教学过程,教师由此架起了教材与学生的对话通道。

以教师为主导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让教师通过授课来有效引导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教师主导者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密切关注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开拓自己的眼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功能,与时俱进地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并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内容结构,以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结果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选择并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各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凸显“以学生为本”等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与学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产生互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引导和帮助。“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把讲台和上课时间交付学生做展示,让学生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8],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提升教学内容质量的基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每堂课看成是一种学术创造,将自己的学术感悟、研究成果充分融入教学中,用有效的科研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形成教师独有的教学特色。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生成。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深入剖析、深刻反思和归纳总结,不断地完善自己,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金课”。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内容课堂教学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师道·教研(2022年1期)2022-03-12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师道·教研(2017年11期)2017-12-10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广西教育·B版(2016年8期)2016-11-01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体育教学(2009年11期)2009-07-14

推荐访问:教学内容 探究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