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印从风、痰、虚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刘斯妤,郭 凯,陈艳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临床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1]。研究显示,近年来,儿童CVA的发病率逐渐升高,30%以上儿童的咳嗽与CVA有着直接关系[2]。西医治疗多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家长及患儿依从性差[2]。相关资料表明,罹患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儿童中,有32%~71%将会转为典型哮喘[3]。因此如何更及时地诊断和治疗本病,缓解患儿的痛苦,改善CVA患儿的预后,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肖和印教授是北京市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疗有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肖教授认为,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病机特点,临证多从风、痰、虚论治小儿CVA,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肖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1.1 风邪犯肺 病程初起多因感受外邪,外感六淫邪气以风邪为主,故风邪犯肺是本病发生的首要外因,也是主要致病因素[4]。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若肺气充实,肌腠致密,则外邪难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然四时风邪袭人必先犯肺,肺感邪则上下气机宣降不利[5],发而为咳,而小儿本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6],且小儿“肺常虚”,平素就肺气不足、卫外不固,相较成人而言,更易感邪,若家长调护不当,小儿冷暖不能自知,又遇寒温失调,风邪侵袭,极易受邪,致邪客肺络,影响肺气正常宣发肃降,上逆为咳,故本病常在小儿遇冷空气后发作加重。因此,肖和印教授认为,风邪犯肺是导致疾病初起的基本病机。

1.2 脾虚痰伏 病程进展到中期,往往可见虚实夹杂,朱丹溪云:“哮病专主于痰。”故痰作为核心因素贯穿于本病发作过程中[7]。CVA发作过后,素有伏痰留饮,若复遇风邪袭表,或遇情志所伤,或饮食不节,触动伏痰,搏结于气道,使气道挛急,发而为喘[8],就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症因脉治·哮病》载:“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9]疾病初期病位主要在肺,久之则延及脾,气的生成与津液的输布主要与肺脾有关,脾虚则会导致水液运化失职,聚生痰饮,上阻于肺,致肺失宣肃,气喘痰鸣。除了重要的外邪因素,脾虚痰伏的内因也不可小觑。因此,肖和印教授认为,脾虚痰伏也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病机。

1.3 肺脾肾亏 咳嗽变异性哮喘长期迁延,久治不愈,疾病后期必会导致肺气虚损,肺为脾之子,脾为肺之母,久之则子盗母气,易致脾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10],若脾气虚,久病不愈亦会累及肾脏,久致脾肾两虚之象,最终可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明代医家万全提出“四不足”之说,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11],小儿肺脾肾三脏本就先天不足,若久病不愈,更为耗损,则会导致三脏俱虚。朱丹溪提出哮喘的治疗原则,即“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12],可谓影响深远。因此,肖和印教授认为,肺脾肾亏虚是本病后期导致疾病反复难愈的重要病机,需要引起医者的重视。

综上所述,本病初起多以风邪犯肺为基本病机,病程进一步发展,以脾虚痰伏为关键病机,疾病后期则以肺脾肾三脏亏虚多见,故肖和印教授认为可将本病病机归结于风、痰、虚,从而对证辨治。

2.1 祛风宁肺 病程初起往往起病较急,患儿稍感风邪即可引发,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少痰,咳嗽频急且剧烈,且多在夜间发作,舌淡苔白,脉浮。风邪为引发咳嗽的主因,故首重祛除风邪,兼以宣肺止咳。选用肖和印教授临床自拟的经验方祛风宁肺散进行治疗,方药组成:荆芥、防风、乌梅、五味子、紫菀、百部、银柴胡、胡黄连、钩藤、麸炒白术、白芷、蝉蜕。

方中以荆芥、防风为君,可祛风解表,散邪解痉。臣以乌梅、五味子、紫菀、百部四味。乌梅味酸、涩,长于敛肺收涩,且乌梅与防风相配,可祛风解痉、敛肺生津,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13]。研究表明,防风-乌梅药对可改善哮喘气道重塑,改善气道炎症[14]。五味子味酸,可敛肺生津,滋补肺阴,紫菀和百部润肺降逆,止咳化痰。银柴胡、胡黄连、钩藤、麸炒白术四味为佐。银柴胡、胡黄连清热凉血以散肺热,钩藤可息风止痉,麸炒白术健脾益气,可顾护脾胃之气,祛邪而不伤正。以白芷、蝉蜕为使,引药上行,可入肺经、达肺窍,以祛散风邪。诸药配合,可谓寒热共用,散中有收,既能祛其邪气,又可顾护脾胃,标本兼治,共奏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诸多药理作用[15];
乌梅能抗炎、抗哮喘、抗过敏[16];
五味子可使气道扩张,缓解因气道痉挛引起的顽固性咳嗽[17]。

小儿脏腑娇嫩,过用辛散之品恐多汗伤阴,肖和印教授临证疏风宣肺多选防风,以其微辛之力,以达疏风而不伤正气之功,《名医别录》称其“风药之润剂”。此外,肖和印教授临证重视辨证,他强调,外感邪气虽以风邪为主,然其他邪气亦可随风邪而来,趁虚袭人,故临证要灵活机动。若兼风热之邪,可佐以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
若兼寒而来,可加羌活疏风散寒;
若兼湿而来,可加厚朴、木香燥湿化痰。

2.2 化痰健脾 本阶段通常表现为患儿反复咳嗽,多有咯痰,脉弦滑,且咳嗽持久不消,迁延难愈。脾虚痰伏是本阶段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时首辨寒热,分证论治,可分为痰湿蕴肺和痰热郁肺证。

痰湿蕴肺证多为外邪未解,留饮为患,患儿又复感风寒之邪,触动伏痰,导致痰饮上逆犯肺,常见咳嗽咯痰,痰色白质清稀,容易咳出。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可选用过敏煎合止嗽散治疗,方药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紫菀、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皮、甘草。方中防风微温味辛甘,《本草汇言》言其“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可祛风止痉。银柴胡微寒味甘,可除虚热。研究[1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乌梅、五味子合用,入肺经,敛肺气,止咳嗽。紫菀化痰止咳,润肺下气,《本草正义》言其“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
百部微温不燥,药性平和,可润肺下气[19]。两者合用可止咳化痰,于新久咳嗽皆宜。桔梗为肺经气分之要药,有宣肺止咳之效;
荆芥微温,可解表散风;
白前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
陈皮苦温,长于燥湿化痰;
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肺化痰止咳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可抑制气管痉挛,具有平喘的作用[20]。桔梗含桔梗皂苷,可镇咳祛痰[21]。临证可视病情变化加减化裁,若患儿鼻窍不通,酌加辛夷、苍耳子、路路通以温通开窍。

痰热郁肺证多为外邪未解,又深入里,小儿为纯阳之体,易从阳化热,伏痰与热互结于肺,肺气上逆,发为咳喘。治以清肺涤痰,止咳平喘。可选用过敏煎合桑白皮汤治疗,药用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桑白皮、半夏、紫苏子、苦杏仁、浙贝母、栀子、黄芩、黄连。本方是在过敏煎的基础上再加以桑白皮汤。桑白皮甘寒,可清肺泄热,兼平喘咳,研究表明,桑白皮具有显著的抗炎、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22];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肺气;
紫苏子、苦杏仁降气化痰止咳;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痰热相合,重在化痰清热,以栀子、黄芩、黄连除上焦肺火,清泄痰热,肺热除则无以炼津生痰,咳喘自除。临床辨证中,肖和印教授强调,若患儿伴有咽喉肿痛,酌加用玄参、木蝴蝶以利咽止咳;
痰多者,可加金荞麦、全瓜蒌以增清肺化痰之力;
若兼有大便干结、或有口气,可加枳实、瓜蒌仁以润肠通便。

脾虚痰伏是导致咳嗽持续发作的重要原因,除了化痰止咳,临床加减化裁之时,还必须佐以健脾益气之品,因“脾为生痰之源”,单纯化痰只能治标,唯有化痰的基础上再行健脾益气之法,培土生金[23],方能杜绝生痰之源,可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2.3 益肺补脾固肾 疾病后期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要病机,通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偶尔发作,程度较轻,声音低微,多伴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微。

针对肺脾肾三脏亏虚的病机,肖和印教授认为,治疗时应当益肺补脾固肾,扶正止咳,选用健儿扶正膏治疗。健儿扶正膏是望京医院儿科应用多年的膏方,方药组成:太子参150 g,黄芪150 g,山药100 g,熟地黄100 g,煅牡蛎200 g,麸炒白术100 g,北沙参100 g,黄精100 g,防风50 g,乌梅100 g,炙鸡内金100 g,麦冬100 g,补骨脂100 g,灵芝100 g,枳实60 g,陈皮50 g,五味子50 g,核桃肉200 g,冰糖300 g。疗程为1个月。

方中太子参、黄芪用量达150 g,在方中重用,是为君药。太子参乃清补之品,可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黄芪内可补肺脾之气,外可固表止汗[24]。太子参配伍黄芪,可谓气阴双补。臣药乃麸炒白术、沙参、麦冬、黄精四味。麸炒白术性温,可健脾补气。黄精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养阴之效,可气阴双补,为肺脾气阴两虚证治疗的要药,且可助黄芪、太子参增强补气之功,又可防止因君药药性辛燥太过而损伤气阴。沙参、麦冬合用,既有养阴清肺、补脾生津之功,又可防君药辛燥太过伤津。熟地黄、山药、补骨脂、灵芝滋阴补肾,滋补之力较强,以助君臣而为佐药。熟地黄滋阴补血,填精益髓。山药甘平,入肺、脾、肾三经,其气轻性缓,能平补肺脾肾之气阴,且药力持久,乃调补佳品。灵芝可益气养血,补益正气。补骨脂入脾、肾经,可温脾止泻,补肾助阳。鸡内金消食和胃,使全方补中有消、补而不滞。枳实、陈皮均可理气健脾。凡此7味共为佐药。乌梅、五味子敛肺止咳,为治久咳虚喘之要药,防风、煅牡蛎酸甘化阴,固表止汗,此4味共为使药。以上药物配伍巧妙,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共同起到益气养阴、扶正固卫的功效,且辅料加以核桃肉和冰糖,既能改善口感,又使患儿接受度高,制成膏剂,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肖和印教授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故临证多采用气阴双补之品,如太子参、黄精、山药,用以养阴润肺,健脾益气,达到培土生金之效。此外亦不可忽视临床辨证,若后期患儿仍有较多痰液,可酌情加石菖蒲、香橼以增强健脾化痰之力;
若咳嗽日久,肾气虚损较重,可酌情再加上补肾之品如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等,以增强固本培元之力。

患儿,男,3岁,2021年4月5日就诊,主诉:间断咳嗽2年,加重3 d。患儿2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症状,常于晨起及夜间加重,伴鼻塞、鼻痒,无咳痰,无发热,曾在外院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服用过头孢克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稍有缓解,2 d前因天气变化突然出现咳嗽加重,故今日于我院门诊就诊。刻下:咳嗽流涕,鼻塞鼻痒,咽痛,无发热,无喷嚏,夜间频发剧烈咳嗽,影响睡眠,纳差,大便干结,一二日一行,小便色黄。既往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史两年。查体:神清,精神可,呼吸平,舌红苔薄白,脉浮,咽红,扁桃体Ⅰ°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哮咳(风邪犯肺证)。治法:祛风宁肺,止咳利咽。予祛风宁肺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处方:荆芥10 g,防风10 g,白芷6 g,蝉蜕6 g,钩藤6 g,乌梅6 g,五味子6 g,炙紫菀10 g,蜜百部6 g,银柴胡6 g,胡黄连3 g,麸炒白术10 g,辛夷6 g,苍耳子3 g,路路通10 g,枳实10 g。7剂,1剂/d,水煎服。

2诊:2021年4月12日。患儿服药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偶发咳嗽,可以正常入睡,3 d前受凉后又出现反复咳嗽,刻下:咳嗽咯痰,痰黄质黏稠,纳差,大便干结,一二日一行,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予过敏煎合桑白皮汤加减,处方:防风10 g,银柴胡6 g,乌梅6 g,五味子6 g,桑白皮10 g,姜半夏6 g,紫苏子6 g,苦杏仁6 g,浙贝母6 g,栀子6 g,黄芩6 g,瓜蒌10 g。7剂,1剂/d,水煎服。

3诊:2021年4月19日。患儿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刻下:气短自汗、神疲懒言、纳谷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健儿扶正膏以益肺补脾固肾,处方:太子参150 g,黄芪150 g,山药100 g,熟地黄100 g,煅牡蛎200 g,麸炒白术100 g,北沙参100 g,黄精100 g,防风50 g,乌梅100 g,炙鸡内金100 g,麦冬100 g,补骨脂100 g,灵芝100 g,枳实60 g,陈皮50 g,五味子50 g,核桃肉200 g,冰糖300 g。上药共成膏方,患儿早晚以温开水冲服各1勺,连续服用1个月。嘱其平素多注意饮食起居,遇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并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

随访3个月,现状良好,偶咳无痰,且近3个月未发生感冒,服用膏方后食欲较好,体质量亦有所增加。

按语:该患儿慢性咳嗽日久,本次受凉加重,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医属“哮咳”,治疗时予祛风宁肺之法,患儿时鼻塞不通,故以祛风宁肺散合苍耳子散加减。2诊时因受凉后又复感邪,邪气入里化热,治疗时予清肺涤痰、止咳平喘之法,予过敏煎合桑白皮汤加减,佐以瓜蒌,引肺热下行,兼以润肠通便。3诊在邪气已除、症状缓解之后,患儿的咳嗽虽然减轻,但是因其患病已有2年,考虑到日久伤及肺脾肾之气,因此予健儿扶正膏培补正气,既重视风邪的致病性,又抓住了其久咳喘虚的本质,使外邪得解,脾肺肾之气得养,肺之宣降之功得复,则诸症悉除。

CVA发病机理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25],随着现代医者对传统中医学的不断探索和挖掘,中医药对CVA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肖和印教授通过对本病病因病机的准确把握,从风、痰、虚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提高了本病的临床疗效,缓解了患儿的病痛,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CVA的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风邪变异性乌梅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氨氯地平、缬沙坦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保健与生活(2022年5期)2022-03-15口干舌燥 吃点乌梅保健与生活(2021年1期)2021-02-04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世界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3-27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年7期)2019-08-21老拉肚子,喝乌梅茶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2期)2017-02-15巧手乌梅汤,开胃又解暑为了孩子(孕0~3岁)(2014年8期)2015-01-19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2期)2014-09-26

推荐访问:变异性 哮喘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