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创新与挑战

郑卫丽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 100073)

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号召,实现“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孕育而生。“学习强国”无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武器,也是推动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有力武器。高校作为人才知识的集中地,纷纷利用“学习强国”这一融媒体平台搭建了自己的APP,如北京大学率先开设了“学习强国”号,积极推进高质量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牢意识形态领导权,占领高校思想重地。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壮大,每周一小变、每月一大变,不断给用户呈现出权威全面的内容、方便实用的页面、升级完善的功能、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亮点一: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强国”为思政育人目的实现提供了必然性。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讲政治[1]。从“学习强国”来看,政治性是最鲜明的特性,APP端推荐频道、PC端重要位置都围绕新思想进行设计。新思想版块分为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等十余类;
习近平文汇、习近平的故事、习近平论学习等栏目和权威内容,第一时间传播新思想、解读新思想。为了营造全民学习的文化氛围,适宜各个阶段用户的年龄需求,“学习强国”聚合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领域优质资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门类各学科知识的智慧平台,整合了许多优秀的影视资源、慕课资源[2],凭借国字头挂帅、核心资源丰富等优势,日益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3]。

“学习强国”为思政育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拓展了教育渠道和教学手段。相比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4]。在教学中使用“学习强国”,能够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空地域的限制,降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5]。教师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电话、视频会议等功能,通过建立学习管理组,开辟线上课堂,共同参与学习和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灵活性和吸引力[6]。同时依托网络尤其是手机客户端方便快捷的优势,赢得了众多高校师生的青睐,成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的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亮点二:搭建党员教育新载体

“学习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产物,是举全党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打造的权威、全面、丰富的思想教育平台。党委宣传部履行本级党委学习管理职责,依托党组织关系创建学习组织,设学习管理员,其中,主管理员的职责是将党委隶属下的党总支、党支部添加到学习组织内并进行组织化学习,实现“应入尽入、应学尽学”。目前,学习组织已经在全党普及,广大党员干部使用学习平台越来越爱不释手,每日阅读、随时浏览“学习强国”已成为广大党员的一种习惯。各级党组织进行理论中心组学习,自觉运用“学习强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领导小组强调运用好“学习强国”,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习强国”APP“积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成为全国各级各类组织在构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最为有效的学习平台[7]。

(三)亮点三:开辟意识形态新战场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学习强国”政治属性鲜明,勇当战士、斗士,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有效应对各种渗透、破坏,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占领舆论场、唱响正能量,巩固意识形态阵地,达到共同传播新思想、壮大主流舆论的目的。

(四)亮点四:“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建设理念

各级党组织构建学习组织架构,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成网络、成体系、有机制”的全社会学习组织网络。目前,已经搭建省部级学习平台34个、强国号920余个。每位党员用户都在各自的党学习组织中,非党员用户在非党学习组织中,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对省部级学习平台、强国号进行业务指导,省部级学习平台对地市级学习平台进行指导,省部级对区域内、系统内、行业内人员学习进行有效管理,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如个别用户使用刷分软件等及时处置;
组建用服中心(寻乌),解答各类诉求,有效应对用户总数不断攀升所带来的繁重服务需求。

(五)亮点五:引领融合方向,实现多媒体融合、多资源聚合、多栏目呈现

“学习强国”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三网融合”,把广电网的以点对面、电信网的以点对点、互联网的存储移动优势融合在一起;
融报、刊、台、网、端、微、号、屏等于一台,实现图文、音视频、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多种呈现方式。“学习强国”聚合了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媒体、出版等各类资源,盘活了一批机关单位、行业部门花费物力财力生产出来却又束之高阁藏在闺中的资源。PC端有20个板块200多个一级栏目,手机APP分“学习”“百灵”“电视台”“电台”“强国通”板块50多个频道,集纳了数以亿计的文图及大量的慕课、音视频等,从幼童到老人、从国人到外国友人,总有一款适合你。

(六)亮点六:技术创新有矩阵

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学习强国”技术升级,实现数字传播的可复制、大容量、高保真、高渗透、可互动、无干扰、去中心化等,使PC端、手机客户端以新媒体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送为支持,海量化、多样化的学习产品进行信息编码推送呈现,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确查询。目前,已实现同屏展示10个手机、“百灵”沉侵式播放等多个首创。

(七)亮点七:多路径创新应用,宣传新思想形式鲜活、有趣、易接受

“学习强国”通过创新图文、音视频呈现方式创新新思想。每日答题、每周答题、专项答题、挑战答题等答题方式以新思想各知识点为考点,在每一次答题和获得成长积分,使新思想碎片化、具体化、量化,再教育、再普及,常学常用,真正入脑入心。学习积分记录用户学习过程和学习痕迹。APP、PC端上每一次登录、每一次答题,每一个点赞、每一个分享,每一次阅读、每一次视听,都计入学习积分。学习积分通过“强国商城”兑换奖励,总积分将伴随用户终身。通过手机APP端按钮直接“进入学习强国PC端”,通过用APP在PC端扫码进入,实现两端跳转。也可手机客户端。手机听音视频和读图文。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APP端,实现每篇文章都带有口播,且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男声、女声口播;
实现通过手机客户端看视频、音频等。可根据个人喜好布置自己的书房、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写读书笔记等。

(八)亮点八:形成比积分、比名次的生动实践和我要学、有效学、深度学的学习生态

“学习强国”营造关联度高、系统性强、参与面广的学习生态,形成人人想学、人人可学、人人比学,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达到以学习型政党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的。建造以学习平台为基点,不断扩展、延伸、迭代的全党学习、全民学习的物理场,实现了有重点学、分阶段学、可累计学,友情学习、亲情学习、互动学习、终身学习等,形成了比积分、比名次的生动实践和良好学习生态。当前,各地举办“学习强国”演讲比赛、答题挑战,启动线下体验空间、点亮强国之光等系列活动,宣传、使用“学习强国”蔚然成风,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新时代学习生态正在形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与乡村基层相比,在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因平均知识水平较高,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这些地方已经“扎根落户”。但各高校基于历史环境、资金投入、人文素养等原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推广落地、发挥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痛点”和“难点”,存在如下问题:

1.平台基础不够扎实

总体来看,高校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落地比较重视,行动也比较迅速,每个学校都安排一名学习管理员,通过微信及时传达,在短时间内党员都注册成功且自主开始学习。但总的来说,推广手段相对单一,以开会发文件为主,缺乏充分的宣传动员、适当的激励措施。这直接导致部分党员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不足,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党员对此平台不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平台不感兴趣,非党团用户的活跃度有限,一些党员觉得没必要安装,只能强推。

2.线上线下学习缺乏统筹

调研中发现,被动学习者多,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设立的初衷是推动全社会学习,方便大众在课余、业余时间拓展视野,了解党政知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学氛围的便民举措。但在实际运行中,有不少党员教师反映,在日常工作任务及理论学习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在平台上的学习时间很难得到保障。一些干部群众提出,现在线下学习任务较重,需要参加集体学习、开展个人自学等活动,还要撰写学习笔记等材料备查。而线上线下学习目前缺乏统筹安排和共享互认,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优先完成线下任务,对线上学习难以兼顾。

3.用户粘合度不高

“学习强国”本应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师生学习的重要窗口,但一些用户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非党员使用者,主动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者少,非党团用户的活跃度低,影响力不强;
对于党员使用者,总体使用时间太少,形式主义盛行、“过目就忘”的碎片化阅读情况,使其实际传播效果及影响力大打折扣。形式主义日渐严重,“效率第一,效果第二”的错误思想导致很多党团用户“光在线,不学习”“只上线,不上心”;
关注刷分攻略,静音“看”视频,甚至出现“答题枪手”,催生了代刷业务。

4.平台的宣传功能大于思政育人功能

从使用效果来看,“学习强国”的思政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在高校,从使用程度来看,“学习强国”的宣传功能已经大于学习功能。“学习强国”的下载使用效果良好,但用户更多的是浏览关注党建理论知识以外的内容;
多数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没有把其作为提升理论水平,丰富教学环节的平台;
学生大都没有形成主动获取平台资源的学习意识,平台的思政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量化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

为配合平台落地,各校都出台了一些管理措施,包括积分排名和进度公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基层党组织抓注册,促进党员参与,效果比较明显。但积分排名影响学习功效。根据“学习强国”平台的设置要求,高校的党团成员都会被要求安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其学习都有一定的要求,甚至有硬性任务,有的所属党组织会设立每月最低的合格积分;
同时,积分的多少也成为个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APP中也会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排名,由于过分关注积分排名等量化指标,导致出现刷量刷分完成任务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使学习流于形式,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在高校,一些班级支部要求,每天最低积分的设置底线,甚至成为不少同学的负担。在各项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党员对于党政知识的学习变得被动,学习任务简单的量化、强制化,是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抵触心理的直接原因。

2.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传播影响力有限

由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组织架构多在党团组织,宣传推广也多局限于此,这就忽略了对非党团同学的宣传普及,宣传强度较弱,导致宣传受众单一,用户局限于党团用户,非党团用户活跃度低,在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大多数学生了解该平台的机会不多,使用该平台的大多数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传播范围有限;
由于其功能定位,导致其余非党团用户对其印象定位于“党团理论知识”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普及。高校也力求通过政策性工作促进推广,但学生教师主观意愿不强,导致宣传力度大打折扣;
同时网络宣传、新闻报道主要侧重于“学习强国”平台的理论政策知识宣传,使人产生“红专”的刻板印象。

3.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果不强

平台立足于打造全民学习的氛围,以图文、音视频、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多种呈现,但形式过多,导致平台内容过于碎片化,深度内容欠缺。对于很多非党团用户来说,平台的非政治性内容是促使其关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主要动因之一。碎片化影响了使用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选择,认为在一个明确定位为理论宣传的权威性学习平台,了解其他娱乐性知识是其主动使用的主要原因,这显然与“学习强国”设立的目标和宗旨有所偏差,想专门学习党政知识的使用者可能会浏览到大量无关信息;
想了解其他信息的用户可能只想浏览自己想要的其他内容,导致用户对学习知识印象不深,而且由于平台的内容混杂,用户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应用平台,无形中导致粉丝的大量流失。

4.组织管理体系欠缺,导致学习实用性不足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一线战斗力的基础,虽然高校基层党员普遍素质较高,但一些高校也存在党员结构老龄化和知识能力不足等问题困扰。针对这些情况,学习平台本身的易用性、基层党组织落地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待提升。虽然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但还有一些老年党员没有智能手机,部分有智能手机的也不会熟练操作,导致学习平台推广受到影响。

(一)拓展传播载体,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丰富推广手段,让平台落地生根。加大宣介力度,让基层党员充分认识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实用性。利用校媒平台传播力度,结合学校特色,凸显学习平台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策划组织一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如组织开展“学习强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征集文化相关主题作品;
开展“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比赛、演讲赛、诵读等活动,积极推介平台优质学习资源。同时,在“开学第一课”、党团组织主题日活动中,融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内容,利用“党史”栏目,讲述党史故事,开启党史研究,解读中国精神,回望峥嵘岁月;
以“人物”栏目主人公为榜样,带领学生走进“改革先锋”“时代楷模”,为学生提供可感知学习的鲜活样本,用这些平凡的“最美奋斗者”所做的不平凡之事,引导学生走好自己未来人生的路。

(二)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加油站”,上好“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挖掘“学习强国”思政育人功能,丰富充实教学手段和内容,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育人者要先受教育,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政策水平。自身理论储备过关,思政工作才能有底气、明方向、见效果。教师可以把“学习强国”作为理论学习的平台,利用“学习强国”不断加深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强国”报道重要活动、刊载重要讲话、编辑重要文章、汇总精选文汇,涵盖中共新一代领导人的科学理论及其论述,成为教师提升理论水平的宝库,如“每日金句”中,可以体会到习总书记思想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值得学习收藏并且经常反复阅读;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强国”这个理论宝库看视频、听广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取相关的理论文章、法律法规政策等,根据“学习强国”推送的实时热点和学术研究前沿,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课堂工作。依托“学习强国”“大课堂”和“幕课”等栏目资源,结合平台上的内容更新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如“读原著”“学原文”,带领学生每天学习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理论推送,才能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获得理论上的提升;
“每日评论”栏目,囊括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理论的解读,令人醍醐灌顶,跟着专家“悟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新思想的理论精髓;
“用典”栏目,汇聚古今中外,或引用或化用,恰到好处,可以引领学生,跟随总书记开设的学习书单,查找注释,引经据典,古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学用结合,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的“补给”,使政治、美育、艺术、人生之道融入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就能破解思政课堂“深入难、接受难”的问题[8]。

(三)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提升学习效果

高校基层党组织指导师生把个人学习与有组织的学习,把线上学习、线下辅导、教育培训、研讨交流、挑战答题、知识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党支部微信群,QQ好友群,分享经典文章、视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党建活动日、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研讨学习方式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开展“学习强国”学习标兵典型推介工作,以学习先进典型引领本单位学习使用成效;
开展“学习强国”经验交流,现场分享学习体会。同时对不同群体的师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和帮助,满足和丰富各方面群体的学习需求。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学习长效机制。高校要将学习平台学习使用情况,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使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成为“必修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考核指标,兼顾定量与定性两个维度。一方面,适当降低每日积分要求,避免为完成任务而刷量刷分的情况;
另一方面,增加学习效果考核,解决入脑入心的问题,可采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对学习效果突出的组织内学员给予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鼓舞广大学员的学习热情。

(四)统筹安排学习计划,实现线上线下学习协同有效

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为各级党组织建立学习管理模式,开发学习计划、学习笔记、进度跟踪、竞赛排名、互动交流等功能,并统筹做好线上线下学习安排,有效解决线上学和线下学、分散学和集中学的协同问题,同时也能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的学习管理问题。

2019年10月1日,“学习强国”登上“从严治党”方阵彩车,作为新时代党建成果代表,引发全国人民强烈关注,传达出党和国家打造这一平台的重大意义,传达了党和国家对党建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大部署。作为高校,更要学好、用好“学习强国”,成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武器。

猜你喜欢 学习强国强国用户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电子乐园·上旬刊(2022年5期)2022-04-09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出版人(2022年3期)2022-03-23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华人时刊(2021年13期)2021-11-27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10-20海安市高新区侨联积极推进侨眷侨属安装使用“学习强国”APP华人时刊(2019年4期)2019-05-04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党支部掀起“学习强国”平台学习高潮青春期健康·青少版(2019年4期)2019-04-23江苏阜宁:“学习强国”成为党员干警提升综合能力“推进器”方圆(2019年6期)2019-04-20基层武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基层武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推荐访问:党组织 强国 学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