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探析

于帅帅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融媒体”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将传统媒体中报纸和电视等的固有传播属性与新兴媒体的互补性充分结合,利用多种媒介全面整合信息与宣传,是一种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2]。当前,大学生是新媒体应用最为广泛的群体,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结合新兴媒体介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逐渐融合,融媒体时代悄然而至。融媒体以其整合性强、时效性快、传播性广、便捷性高、影响性大等媒介特质,转化社会、空间和时间的物质基础,人的交往活动在媒介时空中实现再联结,改造人的主体性体验,重构主体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体系[3],改变思想政治理论的物质条件,重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空结构。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由偏重工具理性话语转为工具理性话语与价值理性话语相结合,坚持工具理性话语的灌输性、主导性、显性教育和价值理性话语的启发性、主体性、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由着重理论性教材话语转为理论性教材话语与实践性教学话语相融合,坚持理论性教材话语的理论性、抽象性、建设性和实践性教学话语的实践性、现实性、批判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实现意识形态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坚持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性、价值性、规训性和学术话语的学理性、知识性、自由性相统一。

(一)学生主体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主要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其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受个体因素影响均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表征皆有不同。当今大学生与信息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着改革开放对我国媒体信息的冲击,务实主义不断涌入大学生的世界。因此,现今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画上实用主义的标签,而非实用性的活动便缺乏积极性。

在传统媒介时期,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教师进行讲授,其自身学习的场所也仅限于学校图书馆和教室。当前,知识的获取渠道在融媒体背景下日趋丰富,不仅仅有教师的讲授,更有网络知识的吸收,且获取知识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约束,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自身所需知识,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另外,融媒体背景下的多学习渠道促进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强化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方面的补充是传统媒体时代无法替代的,这种融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成才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存在两面性,尽管融媒体时代为大学生获取所需的知识创造了便利,但有些大学生过分沉迷微信、抖音,这必然会占用大学生正常的日常学习和工作。某些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交际、网络购物等,这些占据了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大大降低了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4]。

(二)教育客体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类信息及其接受方式。随着融媒体趋势的不断推进,各类信息和思潮通过不同媒介极速传播于网络世界,大学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接受着快餐信息。这些快餐信息不仅包括新思潮更包含了多元化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讲,由于自身约束力不足,缺乏一定的科学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则会全盘接收网络信息,从而也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尤其是在培养理解能力时,信息提取的片段化和碎片式影响,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信息出现理解上的部分偏差,从而形成排斥,同时也影响了学习形式的选择。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适应学生新的需求,教学手段相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学习方式有些呆板,从而会极大影响学习效率。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内容较为枯燥,知识性较强,使得某些教师利用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文化、舆论氛围营建时无法同时兼顾地气与人气,学生无法产生思想共鸣,形不成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三)教育环境因素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效果,因此教育环境不仅包括校园环境更包括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校内校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校园环境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紧密结合融媒体时代的便利,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5]。但新媒体缺乏一定的经验与技巧,导致新旧媒体之间的脱节,因此出现各自为政,无论从信息选取还是后期排版以及推送运营等多个环节,相互之间无交流,既浪费了信息资源,又降低了传播时效,从而导致信息本身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因此形成一种虽有信息但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局面。大学生属于国家的新鲜血液,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和壮大的重任。因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显得至关重要。但是,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网络信息充斥在大学生身边,由于大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有限,难免会吸收一些错误的信息。这些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融媒体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能够直面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实践活动,而理论亦随着信息的变更加以调整,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便需要紧跟融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由着重理论性教材话语转为理论性教材话语与实践性教学话语融合发展。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尤为重要。

(一)为价值观技术赋能,让主流价值观搭上“融媒体”的快车

媒体融合的本质即为受众群体地位的转变。在传统媒体的带领下,受众群体多为独立的个体,相互交流甚少,因此受众单纯地接收信息之后,如何进行信息处理全是受众自己的选择。而新媒体时代的出现,使得数据有了追踪模式,特别是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大数据下系统会自动记住受众的兴趣,并进行精准地推送式阅读,继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受众与信息传播者之间的对等关系。

校园舆论的导向也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变得越发多元化、复杂。由原本的舆论信息为导向变为了全体受众自由评论为导向的新趋向。因此,校园舆论的营造与文化氛围的营建都应紧跟时代潮流,与受众群体深入交流,打开深层次互动局面,形成积极的互动机制。在此过程中,尽可能消除受众之间的话语差异,积极引导评论,为受众发言创立自由且规范的网络平台,创造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分众信息传播。融媒体新形势下的网络信息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否则将会严重损害校园传统媒体长久以来建立起的公信力、话语分量和舆论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地位,尤其是主体地位。在融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阶段,只有掌握自己的学科地位,才能掌握互联网话语权力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准确性,以此作为主流,引导学生思想向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6]。

(二)加大审查力度,建立监管机制,守护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融媒体时代,媒体技术创造“超现实”世界,“仿象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空间,社会互动演变为象征符号的交换过程,“媒体话语呈现景观化、碎片化、多元化等特质”人们难以分辨真伪、虚实,被显示屏呈现的话语颠覆,又被重构。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利用意识形态话语重新为学生输送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陷入价值幻象。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媒体信息传播的管控,建立具有校园网络专业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培养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网络技术,学生网络信息管理团队参与度强,发挥他们的信息监测、舆论分析、复习指导、理论研究的作用。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体系和有害信息警示响应机制,对校园网络实施实名注册,对非校内人员注册一律否决。另外,针对色情、暴力等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出现在校园网络平台上,一方面要惩戒相关发布信息的责任人,另一方面第一时间给予删除。进而达到对有害信息限制传播的目的,保证校园网络干净且正确的信息氛围,并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诱导其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7]。

(三)打造主流官方品牌,充分利用融媒体新平台

在融媒体快速到来的新时代,我国党政机关也紧跟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体,建立了“学习强国”“求是网”APP 等新兴软件。“学习强国”APP 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打造的一款移动学习平台,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构建网上学习体系,让每位使用者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获,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最新信息[8]。自该软件兴起以来,全国上下,无论高校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形成一股“学习强国”学习风。数据显示,“学习强国”自2019 年1 月上线以来在各大应用平台下载量排行榜不断上升[8]。同年2 月,“学习强国”已超过抖音、微信等大众最喜欢的几款APP,成为苹果中国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大的应用软件。“学习强国”APP 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践创新的新尝试、新探索[8]。求是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研究平台。求是网的目标定位是突出理论特色,既体现权威性、理论性、指导性,又体现时效性、开放性、整合性[9]。依托于《求是》杂志的铺垫,这一APP 在新闻的时效性,信息的理论性等方面都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正面的指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以友好、自然的方式与学生分享信息,切实把握时代的潮流,获悉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进而引导大学生全方面认识社会,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10]。

(四)激励共同参与和相互交流,构建一个激发大学生正能量的融媒体平台

校园文化是一面大学的旗帜,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的成长,也是一个大学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例如,北京大学的新奇追求,清华大学的严谨性,长安大学的求实创新,这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这点上来看,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培育和促进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在思政教育上,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和人生观。

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可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展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新媒体声音、视频、图片的呈现方式能够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使得活动效果极大地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实现在线交互,可借助新媒体网络来完成思政教育的工作。另外,大学生由于可在网络平台上针对某一活动建言献策,这大大增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其结果将巧妙地改善学生的规律行为,达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激励大家共同参与,分享彼此的思想,从而构建一个处处发挥正能量的新型融媒体平台,实现大家的正向价值观的传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以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11]。

在融媒体兴起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新媒体工具来宣导大学思政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各种媒体形式为目标工作,通过借助新媒体来实施互动教学,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通过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新媒体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者要认清新媒体带来的便利,也要时刻警惕新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只有克服新媒体不利的一面,才能最大化地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在新媒体改革的视角下,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紧跟时代脉搏,合理运用融媒体时代的资源,才能为大学生创造精神文明家园,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创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让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猜你喜欢 话语政治时代 画与理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26期)2022-06-30“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雷人话语美文(2018年3期)2018-03-01雷人话语美文(2017年15期)2017-09-03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推荐访问:探析 内生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