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态势分析模型的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福建的启示

李万辉,王良熙,陈 忆

(1.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2.福建省信息网络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1)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在产业创新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1]发布的《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国台湾在63 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 名,整体排名连续4 年连续提高,其中每千人研发人力指标排第1 位,中高阶技术占制造业附加价值比率排名第2 位,高科技商品出口、高科技商品占制造业出口比率、研发总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率等指标均排名第3 位。2019 年台湾省生产总值折算为6 112.6 亿美元,福建省生产总值同口径折算为6 145.5 亿美元,福建经济总量已相当于台湾的100.5%[2],福建作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先行先试区,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在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也要加快超越步伐。本研究主要借鉴前期课题“台湾新兴科技与产业发展动态跟踪分析——暨台湾报刊对福建的关注热点”研究取得的成果,将宏观环境分析法(PEST)、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引入态势分析法(SWOT)中,构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AHP-SWOT 量化模型,分析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为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和闽台竞争合作提供情报服务和决策参考。

1.1 SWOT 分析法

SWOT 分析法,又被称为“道斯矩阵”,基于组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建立模型,分析判断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帮助决策者识别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

1.2 SWOT 模型的改进

SWOT 作为一种成熟的市场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传统的SWOT 分析法仅仅是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往往过于主观和随意,于是有不少学者运用定量方法对其改进。其中,全球知名的营销大师Kotler[3]提出概率分类;
Kurttila 等[4]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SWOT 分析法中,用于筛选战略因素;
王秉安等[5]提出采用定量方法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进行SWOT 分析,并建立了SWOT 营销分析模型,基本思路是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打分,应用数学工具并引入“力度”和“强度”的概念用以计算企业市场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构筑一个分析体系,使分析系统化、定量化,帮助决策者作出战略决策;
郑苏等[6]、王波等[7]把专家打分法融入了SWOT 定量模型中,分别对医院专病门诊的建设策略和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实例进行了方法剖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运用AHP-SWOT 量化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不断优化完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皮鹏程等[8]将SWOT-AHP模型用于分析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房瑞伟等[9]用SWOT-AHP 模型对城市交通规划SWOT 因素和战略措施进行定性评价;
郭耀辉等[10]用SWOT-AHP 模型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
方传棣等[11]、徐千惠等[12]将模糊TOPSIS 法引入SWOT-AHP 模型分析中,分别用以确定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主导方向和辅助军事决策分析;
桂黄宝[13]创新性地采用模糊AHP-SWOT 分析方法优化和完善现有高技术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刘贵文等[14]引入加权总和产品评估(WASPAS)方法来确定AHP-SWOT 量化模型中各个战略目标的最优排序,并对我国集装箱港口选择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王秉安等[5]的SWOT 营销战略分析量化模型,结合PEST、德尔菲法、AHP和SWOT 分析法构建一个适用于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SWOT 量化决策模型。模型的主要改进步骤如下:

(1)力度的重新计算。机会与威胁是属于一种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趋势,这种趋势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可以认为是肯定会发生的,如果用估计发生的概率来计算机会与威胁对组织目标影响大小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应该考虑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反映其对组织的影响力度。力度的计算方式如下:

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力度=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估计强度×相对重要性 (1)

(2)相对重要性的计算。结合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来确定各个战略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1.3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AHP-SWOT 量化模型实现

结合PEST 分析法,增加SWOT 因素的量化步骤,以数字的方式比较直观地表示出各战略因素的实际情况,并在构建战略判断四边形时使用相同标准所表示的坐标系,将量化后的因素放到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上。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SWOT 量化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AHP-SWOT 量化模型

(1)基本环境分析。基本环境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有PEST 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法以及波士顿矩阵。在梳理近年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选用PEST 分析法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展开分析。

(2)关键战略因素选择。在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宏观环境以及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出一系列可供专家讨论的战略因素,邀请专家通过德尔菲法进行评论分析和筛选,综合评选结果确定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涉及的关键战略因素。其中,优势因素集为S(S1,S2,…,Sn);
劣势因素集为W(W1,W2,…,Wn);
机会因素集为O(O1,O2,…,On);
威胁因素集为T(T1,T2,…,Tn)。

(3)因素力度计算。因素力度主要包括因素估计强度与因素相对重要性,因素估计强度通过专家评分法得出,而因素相对重要性也就是因素权重系数,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确定。

(4)AHP-SWOT 量化过程。根据因素的估计强度和相对重要性结果,分别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4 个因素进行量化,并计算出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

(5)构建战略判断矩阵。对所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地分析、筛选,得出SWOT 分析矩阵所需要的数据,构建出战略判断矩阵,包括建立四维体系、构建战略判断四边形、构建战略强度坐标系以及计算出战略重心、战略方位角、战略强度和战略向量等。

(6)战略决策。SWOT 常用战略包括SO 战略、ST 战略、WO 战略、WT 战略,根据重心坐标战略向量所在的区域进行战略判断,为战略决策做好准备。

2.1 近年台湾产业发展战略概述

近年,台湾提出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以创新为驱动核心的新产业形态,即“五大创新研发计划”;
后来扩充纳入了“人工智能(AI)行动计划”“5G 行动计划”,形成了“5+”结构等;
在2020 年又提出了六大核心战略产业。为此,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先后推出了《亚洲·硅谷推动方案》《智慧机械产业推动方案》《六大核心战略产业推动方案》等产业创新推动战略(见表1)。

表1 2016—2020 年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2.2 近年台湾产业创新研发动态分析

近年台湾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研发费用支出逐年递增,研发人才的培育也达到相当规模,无论是学术论文成果还是专利审核成果都对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与支撑。从研发投入看,台湾的研发经费投入逐年稳步上升,2019 年研发经费达6 607.86 亿元新台币,较2018 年的6 159.86 亿元新台币增长了7.27%,研发强度为3.49%,较2018 年的3.35%增长了0.14%[15];
从研发人员看,总量持续增长,2019 年研发人员数为342 476 人,较2018 年的330 579 人增长了11 897 人,2019 年每万人口中研发人员人数为84.4 人较2018年81.8 人提高了3.18%,研究人员年平均使用经费为332 万元新台币[15]。从创新产出看,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近5 年处于徘徊状态,2019 年的专利申请数为74 652 件,为近5 年最高值;
专利授权数为57 886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为64.7%,发明专利授权数占比为60.3%;
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8 件[16]。

3.1 SWOT 战略因素选择

基于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宏观环境与SWOT 分析,本研究事先拟定好战略因素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评论分析和筛选,最终确定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SWOT 分析

3.2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因素的力度计算

3.2.1 确定因素强度

首先函询产业创新相关领域专家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因素进行打分,统一采用1~5 分评分标准,分值越大代表战略因素可能起到的作用就越大。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各因素的具体分值(见表2)。

表2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关键因素评分

表2(续)

3.2.2 因素相对重要性计算

(1)AHP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递阶层次结构分为3 层(见图3):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决策为目标层;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中间层;
战略决策为方案层。

综合专家意见,得到如下5 个AHP 判断矩阵:

1)评价目标层组包括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其一级指标矩阵A如下:

2)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内部优势组的9 个因素构成的矩阵S如下:

3)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内部劣势组的5 个因素构成的矩阵W如下:

4)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外部机遇组的3 个因素构成的矩阵O如下:

5)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外部威胁组的3 个因素构成的矩阵T如下:

(2)AHP 评价指标权重(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和一致性校验。

1)计算得出矩阵A的权重向量QA(S,W,O,T)=(0.845 97,0.196 42,0.485 14,0.102 00);
λmax=4.252 00;
CI=0.084 00;
CR=0.093 33。可见优势明显、机遇较大、内部劣势较大和外部威胁较小;
同时,CR<0.1 表明判断矩阵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2)计算得出优势组矩阵S权重向量QS(S1,S2,S3,S4,S5,S6,S7,S8,S9)=(0.420 71,0.219 02,0.806 09,0.170 86,0.258 88,0.093 10,0.078 89,0.090 88,0.076 78);
λmax=9.673 33;
CI=0.084 17;
CR=0.058 05。CR<0.1,因此判断矩阵S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计算得出矩阵W权重向量QW(W1,W2,W3,W4,W5)=(0.087 13,0.272 45,0.825 19,0.126 61,0.470 33);
λmax=5.325 73;
CI=0.081 43;
CR=0.072 71。CR<0.1,所以判断矩阵W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4)计算得出矩阵O权重向量QO(O1,O2,O3)=(0.923 16,0.110 19,0.368 28);
λmax=3.032 37;
CI=0.016 18;
CR=0.027 90。CR<0.1,所以判断矩阵O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5)计算得出矩阵T权重向量QT(T1,T2,T3)=(0.314 27,0.938 91,0.140 26);
λmax=3.085 77;
CI=0.042 88;
CR=0.073 94。CR<0.1,所以判断矩阵T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3.3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SWOT 量化过程

3.3.1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量化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量化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SWOT 分析因素量化结果

3.3.2 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总威胁力度的计算

计算得出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总威胁的力度如表4 所示。

表4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SWOT 分析因素总力度计算结果

3.4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SWOT 战略判断矩阵

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量化结果,构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判断四边形,如图4 所示,计算得到如下数据:重心坐标P(x,y)=(5.909 52,2.755 73);
战略方位角θ=65°;
战略正强度U=23.076 02;
战略负强度V=0.566 62;
战略强度系数ρ=0.976;
战略向量a=(0.976,65°)

图4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SWOT 判断四边形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得到战略强度谱坐标系,如图5 所示。

图5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SWOT 分析强度谱坐标系

3.5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SWOT 战略决策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向量a=(0.976,65°),位于开拓型战略区的机会型区域。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研判,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内部优势巨大,具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未来可能采用开拓型战略区的机会型战略,即实施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结合的SO 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发展的巨大优势。因此,如何发挥台湾的优势、抓住对外发展的机遇是关键问题,而目前最重要的是为优势的发挥与机会的把握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优势战略因素中,高于平均力度(1.130 90)的因素主要包括S3海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具有显著互补优势(力度为4.030 45)、S1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力度为1.682 83),且S3的力度是优势战略因素平均力度的3.38 倍,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在机会战略因素中,高于平均力度的因素主要包括O1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台湾产业创新提供共享机遇(力度为4.615 80)、O2新兴科学技术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力度为1.473 14),且O1的力度是平均力度的3.88 倍,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影响巨大。此外,机会战略因素的强度系数ρ较大。因此,台湾应采取积极开拓的态度来实施产业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SO 战略是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最优选择。如,S3O1战略力度之和为8.646 25,即利用海峡两岸产业发展互补优势,抓住我国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两岸产业创新合作提供了绝佳的政策环境以及人、财、物相配套的超强支持力度。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海峡两岸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和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S3O3战略力度之和为5.503 59,即利用好海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显著互补优势,把握住新兴科学技术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台湾应积极融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大战略,特别是要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在集成电路等信息电子工业领域的比较优势,紧密高效地嵌入我国有关产业链、供应链,在参与中实现台湾企业自身向更好效益、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转型发展。

然而,在内部劣势战略因素中,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与管理政策受限这一战略因素力度为3.300 75,表明该因素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从根本上讲,这一劣势是由台湾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因此,处理好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发展策略,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福建与台湾在产业创新诸多领域具有产业分工合作基础与同质同构性。福建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着眼于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切实担负起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重任,打造两岸直接往来的主通道,全面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荣的新局面。可见,福建作为两岸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先行区功能将更加突显,理应发挥优势、先行先试,深化闽台产业创新合作。此外,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对福建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是完善产业创新的科技政策体系。与台湾相比,福建虽然先后也出台了鼓励创新的科技政策,但对各个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三大主导产业领域以及生物技术医药、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创新科技政策体系。福建作为对台工作前沿,可借鉴参考台湾有关做法,不断完善产业创新科技政策体系,探索闽台合作新模式。

二是加强科技研发的生产要素投入。闽台相比较而言,无论是R&D 经费投入,还是人力资源投入,福建都相对较弱,仍需要继续强化科技研发投入。

三是加强闽台科技产业园区对接合作。台湾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水平较高,其科技产业园区孕育了大量高科技产业发展,以生产制程上的创新为导向,积极扩散产业群聚效应。台湾三大科学园区主要有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南部科学工业园区以及中部科学工业园区,早在2017 年三大科学园区总面积达4447 hm2,营收额高达24 614.66亿元新台币[17]。因此,福建可以加强与台湾科学园区的重点企业合作,争取主动引进台湾科学园区来闽考察扩园,积累合作经验和互信基础,尝试探索托管、共建等对接模式,实现闽台共建园区、融合发展的目标。未来依托闽台科技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带动辐射作用,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的产业创新集群带。

四是深化闽台产业创新合作凸显福建作用。作为对台工作前沿,福建与台湾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的“五缘”优势,福建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历程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更加凸显。不论两岸局势如何复杂多变,都需要有一个地方来承担先行试验任务。因此,两岸关系越是复杂,越是需要福建发挥桥头堡功能,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深化闽台产业创新合作。

(1)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优势>总机会>总劣势>总威胁。其中,海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具有显著互补优势是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大优势条件,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战略因素则是最大机遇。

(2)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应选择开拓型战略,即抓住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内部优势,使台湾经济更好地融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的独特区域经济建设中。

(3)为推动福建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应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产业创新和闽台创新发展,为台胞台企参与福建科技创新、申请科学研究基金提供同等待遇;
二是建立闽台人才联系并逐步深化合作,尝试构建闽台产业创新发展专家数据库;
三是发挥好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生物技术产业园以及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等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闽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模式。

猜你喜欢 闽台劣势力度 山西出台八类三十一条 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振兴科学导报(2022年10期)2022-02-25闽台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音乐生活(2021年6期)2021-09-16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发展高度与品质决定传承力度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优势和劣势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5年4期)2015-04-09中局技巧浅谈⑦棋艺(2014年2期)2014-05-23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加大立法决策服务力度图书馆界(2013年5期)2013-03-11把自己放在劣势感悟(2009年8期)2009-08-18

推荐访问:分析 福建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