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与2019年中国病毒性脑炎疾病负担分析

黄姗姗,周伍明,汪敏捷,储玉倩,蒋梦可,杨 旻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肺复苏与危重病实验室(合肥 230601)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科(合肥 230601)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由病毒直接侵犯引起脑膜或脑实质弥漫性、多发性炎性病变,并引起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异常表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上通常以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随后迅速进展,导致局部或弥漫性神经功能受损[2]。VE年发病率约为3.5/10万~7.4/10万[1],死亡率、致残率也较高,部分患者起病急、进展快,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严重威胁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综合国内外报道,引起VE的常见病原体约130多种,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人类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3]。肠道病毒71型是我国VE主要的致病类型,其致死率较高,可引起严重的脑干脑炎[4]。本研究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2019,GBD 2019)数据,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国VE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旨在为我国制定有效的VE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1.1 资料来源

GBD 2019提供全球疾病多方数据,涵盖性别、年龄等信息,科学地评估全球195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疾病、伤害及危险因素造成的疾病负担。利用查询工具(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从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测量与评估研究所主办的2019年全球卫生数据交换GBD研究中收集数据,通过选取1990 年至2019年的部分数据,分析我国VE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并与全球数据对比。

1.2 疾病分类与编码

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分类,本研究中VE的ICD-10编码为 A83-A86、A85.0+/G05.1、A85.1+/G05.1、B00.4+/G05.1、B01.1+/G05.1、B02.0+/G05.1、B05.0+/G05.1、B06.0+/G05.1、B25.8+/G05.1、B26.2+/G05.1、J09+/G05.1、J10.8+/G05.1、J11.8+/G05.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利用描述性指标构成比(%),从年份、年龄、性别三个方面对衡量VE疾病负担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死亡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YLD=伤残权重×患病数,其中伤残权重指健康损失或非致命伤残的严重程度,数值范围是0~1[5-6],可测量伤残引起的寿命年损失。YLL指各年龄组、性别中某病的死亡数与各年龄组的寿命损失值的乘积,可衡量早死造成的生命年损失[7-8]。YLD率、YLL率分别指一年内一定范围总人群中YLD及YLL所占的比值[5]。

2.1 中国病毒性脑炎疾病负担现况

我国1990年、2019年VE发病率、死亡率及YLL率均低于全球,但患病率及YLD率高于全球。相比1990年,2019年我国及全球上述5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并均以YLL率降幅最大,其中中国降幅为78.56%,全球降幅为62.79%。经年龄标化后,2019年除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外,我国其余指标均高于全球水平;
与1990年相比,我国标化YLL率下降最为突出,且降幅高于全球水平(68.73% vs. 55.92%),见表1。

表1 1990年和2019年中国及全球VE疾病负担情况(1/10万)Table 1. The disease burden of VE in China and the world between 1990 and 2019 (1/100,000)

2.2 不同性别、年龄病毒性脑炎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2019年我国男性VE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YLD率、YLL率及其标化率均高于同期女性,性别分布特点及趋势与1990年基本相似。与1990年相比,2019年我国上述5项指标均降低,其中以YLL率降幅最大,男性降幅76.08%,女性为81.33%;
年龄标化后,男性降幅65.90%,女性为72.10%(表2)。

表2 1990年及2019年中国VE疾病负担性别分布(1/10万)Table 2. Burden of disease with gender distribution of VE burden in China between 1990 and 2019(1/100,000)

1990年我国居民VE发病率、死亡率及YLL率随年龄增长呈大幅下降后再波动小幅上升的趋势,而患病率、YLD率随年龄增长呈大幅上升后再波动小幅下降的趋势。2019年我国VE患病率在50~54岁达到高峰(84.80/10万)后开始逐渐下降;
YLD率于15~19岁达到高峰(8.78/10万)后逐渐下降;
发病率从0~4岁的73.47/10万降至35~39岁的6.01/10万,40岁后则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变化幅度最为突出,0~4岁时最高(1990年78.33/10万,2019年73.47/10万),远高于同期我国其他年龄段及全球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1990年及2019年我国10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YLD率、死亡率、YLL率普遍偏高,前两者与发病率相似,均高于全球同期数据,而后两者均低于全球同龄儿童相应指标。2019年发病率除5~9岁及90岁以上年龄组较1990年略有增加外,其他4项指标在所有年龄组中均不同程度降低(图1、表3、表4)。

图1 1990年与2019年中国VE不同年龄组疾病负担情况(1/10万)Figure 1. Burden of diseas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VE in China between 1990 and 2019 (1/100,000)

表3 1990年与2019年中国VE不同年龄组疾病负担情况(1/10万)Table 3. Burden of diseas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VE in China between 1990 and 2019 (1/100,000)

续表3

表4 1990年与2019年全球VE不同年龄组疾病负担情况(1/10万)Table 4.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VE between 1990 and 2019 (1/100,000)

2.3 1990—2019年中国病毒性脑炎疾病负担指标变化情况

2.3.1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年龄标化后,我国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21.41/10万降至2019年的20.95/10万,降幅为2.15%,全球从23.17/10万降至19.33/10万,降幅达16.57%;
我国标化患病率从1990年的 111.20/10万降至2019年的69.84/10万,而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0.84/10万降至2019年的0.29/10万,两项指标的降幅均高于全球降幅水平。30年间,中国VE除标化发病率外,其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及标化率的降幅均高于全球水平(表1、表5、表6)。

表5 1990—2019年中国VE疾病负担Table 5. The disease burden of VE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表6 1990—2019年全球VE疾病负担Table 6. The global disease burden of VE from 1990 to 2019

2.3.2 YLD率、YLL率

我国VE的YLD率、YLL率分别从1990年的12.21/10万、62.51/10万降至2019年的7.29/10万、13.40/10万,两者降幅(40.29%,78.56%)均高于全球降幅水平(27.27%,62.79%),见表1。我国标化 YLD率、YLL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从1990年的11.72/10万、63.74/10万降至2019年的7.20/10万、19.93/10万,降幅(38.57%,68.73%)均高于全球同期降幅水平(28.69%,55.92%),但截至2019年,我国VE的YLD率及标化YLD率水平仍高于全球水平(表5、表6)。

1990—2019年,中国VE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YLD率及YLL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降幅显著高于全球水平,体现了我国30年来防控工作的成效。但截至2019年,中国VE患病率、YLD率仍高于全球水平,说明VE防控仍然是我国疾病防控的重要任务。经年龄标化后,2019年我国除标化死亡率、YLL率外,其他指标标化率均较全球高,说明排除年龄差异造成的影响后,我国VE带来的生命质量的损失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VE多数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出现继发性癫痫、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程云等研究发现惊厥持续状态、头颅MRI分级情况及应激性高血糖是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9],因此加强对VE患儿血糖监测利于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从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10岁以下青少年及65岁以上老年人VE疾病负担形势相对严峻。中国0~4岁年龄组VE发病率、死亡率普遍较高,其2019年发病率达73.47/10万,死亡率为1.43/10万,较1990年(78.33/10万,5.61/10万)明显下降,说明儿童脑炎经规范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据相关报告,儿童VE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约9%~24%,而难治性癫痫约占20%~50%[10]。脑炎是儿童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可能是小儿代谢旺盛,体内缓冲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对外来环境刺激缺乏抵抗,患病后易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不利于病情发展及预后[11],也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有关[12]。2019年中国VE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0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79.64/10万,YLD率达5.57/10万,这可能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或以发热、头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并不多见而精神症状居多而易误诊有关,同时老年人多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免疫水平下降,当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机体未能有效地通过多途径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特异抗体参与抗炎抗病毒反应[13]。另外,脑脊液改变缺乏特异性,头颅MRI及脑电图等影像学检查检出率不够高也可能增加了漏诊率,影响病情进展。

不同性别VE的疾病负担存在差异。王玲等研究发现,VE患儿中男性占比超60%[14]。本研究显示,1990年、2019年我国男性VE各项疾病负担指标及标化指标均高于女性,而女性死亡率、YLL率及YLD率的降幅均高于男性,提示男性VE疾病负担较重,这可能与其参与户外活动、暴露有害物质作业的概率较女性高有关[15]。此外,吸烟可抑制CD4+T细胞的扩增和活化,削弱宿主防御机制,影响对病毒抗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而男性吸烟远多于女性也可能是原因之一[16]。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仅获取了国家层面相关数据,未分析中国各个省份或地区的疾病负担差异。其次,数据来源单一,尽管GBD数据库定期对数据及估算模型进行更新,但仍可能有大量数据未被覆盖。

综上所述,近30年来我国VE防控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目前疾病负担仍较重,对疾病的监测及防控依旧不容忽视。10岁以下儿童VE发病率较高。本研究提示年龄及性别是影响VE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故应加强对儿童及老年男性群体的防控工作。临床上VE治疗包括以更昔洛韦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脱水利尿、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等[17-18],同时主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重视神经节苷脂的神经修复作用[19-20]。此外,从多方面落实卫生宣教,保持身边环境和饮食的卫生,提高疫苗接种率,均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既往研究显示,动态脑电图更易及时捕捉脑损伤的异常放电,其高检出率利于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判断[21],因此,早期应积极完善脑脊液、脑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切实进行针对性抗病毒综合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脑炎患病率降幅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19期)2022-11-04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2期)2022-04-15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1期)2022-02-122019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汽车与安全(2019年7期)2019-09-172019年5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扩大汽车与安全(2019年6期)2019-08-02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汽车与安全(2019年3期)2019-06-21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年1期)2019-03-06零售量额降幅环比收窄纺织服装周刊(2019年5期)2019-02-26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金色年代(2016年4期)2016-10-20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中老年健康(2016年7期)2016-07-29

推荐访问:脑炎 年中 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