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指导中的进与退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幼儿园 刘 娟

幼儿教育是我国系统教育的前端环节,其对幼儿基本行为和认知能力、道德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初步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来都是教育界颇为关注的重点。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幼儿教师出于对幼儿极为有限的身心发育状况的“照顾”,而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扮演着“保姆”的角色,为孩子列出了诸多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又尽可能多地削减了游戏活动中由幼儿自行参与的环节数量。这种理念和模式的存在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却严重地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育和认知成长,对游戏活动所能起到的教育和引导作用造成了非常大的限制。从本质上来说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片面思路。因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树立起更为科学、全面的指导理念和方法体系,要在工作中正确判断自身的“进”和“退”,以期能够让游戏活动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优化和成长促进效力。

当前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过度干预”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并非目前幼儿游戏活动指导工作中唯一有待改进的内容。在笔者看来,当前幼儿教师在自主游戏指导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被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对游戏内容和环节的刻板束缚

由于对幼儿普遍行为能力的过分低估和对其活动兴趣、个人意愿的错误或片面揣度,再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多维影响,很多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的内容和环节设计、选择都设立了非常严苛的标准,似乎只对少数几种在幼儿教育界存在、开展已久且被公认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游戏抱有独特的“偏爱”,而对其他游戏活动则常常怀有诸多非必要的顾虑乃至“敌意”。

受到这种思维和潜在认知的影响,幼儿教师对游戏活动的内容和环节采取了大量刻板性的束缚举措,将孩子局限在有限的活动选项内,且即便是对被允许开展的游戏活动也对幼儿提出了非常多的细节性行为限制,幼儿一旦出现对上述限制的违反便会得到相应的警告或者惩罚。这种现象无疑会极大地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视野,大大减少幼儿成长所能得到的来自游戏活动的养分,并会在主观上给幼儿带来一系列消极的体验,令其在后续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

(二)“告知”式干预行为的普遍存在

幼儿对外界知识、技能、事物存在状态,以及社会性情感的认知基本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思考和行为探索方能对上述内容产生有效的了解和记忆,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成长”的过程。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不少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时,常常会在孩子遇到一些困难时直接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或者最终答案、结果告知给幼儿,并要求幼儿按照自己所提供的思路或方法做出复刻性的尝试。

这种工作模式虽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幼儿比较顺利地达成预期的行为成果,但是却在客观上剥夺了孩子自主思考的权利和机会,没有让游戏活动中的诸多元素成功地对幼儿的主观思维和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刺激和开发,也使幼儿失去了在自主尝试中进行方案比较、行为体验和成果认知的契机,同时还无法让幼儿获得通过自主思考、独立实践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其总体上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所带来的后果是弊大于利的。

(三)对幼儿情绪化行为的引导和管控缺失

幼儿对“自我”“他人”和“集体”等概念的认知还非常模糊,更不能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行为自控和情绪自导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参加一些游戏活动,特别是群体性游戏活动时常常会表现出比较多的情绪化行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不少幼儿教师在面对这种情绪化行为时,大多倾向于做表层化处理,甚至做出责任平均化的处理。

这种引导和管控行为的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幼儿出现情绪化行为的主观矛盾,也没有以此为契机对幼儿的社会性认知进行有效的梳理、培养和引导,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弹,结果不但影响了幼儿在后续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综合收获,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对同伴、集体乃至教师的积极情感发生动摇,为幼儿教师日后工作的开展埋下了不容小觑的隐患。

通过对以上一些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指导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着“进退不明”的问题,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该抓的抓,该放的放”。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固然是一个相对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但是在笔者看来,幼儿教师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执行相应的策略,以期通过“宽严相济”的方式实现游戏指导工作效果的优化。

(一)以“引导者”的身份在主干工作环节表现出较强的干预效力

幼儿正值身心发育的萌芽阶段,各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薄弱,在参加游戏活动时又常常因高昂的热情而容易表现出行为失当或情绪失控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得到幼儿教师的有效监护和引导。为保证活动的良好教育效果,幼儿教师的这种监护和引导应主要集中在此项工作的主干环节,具体包括活动场地安全建设、活动内容和环节设置、活动过程中的秩序维护等三个方面。

1.完善对活动场地的安全建设

“安全也许不能代表一切,但可以否定一切”,对场地安全的保障永远是幼儿游戏指导工作的关键内容,这也是幼儿教师在这一项工作中体现自己干预效力的主要方面。幼儿教师在强化活动场地安全性时,应当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确保场地环境的安全,清除或修复地面存在的不可移动突出物、陷坑、不稳定支撑结构以及墙体上的松动悬挂物;
其次,做好游戏材料的安全保证,避免投放尺寸过于细小、存在尖锐凸起、外观和质感与食物过度相似或带有有害涂料的材料;
最后,完善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的物品准备,如雨具、医药箱、防滑垫及幼儿运动护具,等等。

例如,在准备组织孩子到户外做“丢沙包”游戏时,教师首先要检查活动区域地面是否有较大的坑陷或大粒的石子,而后应在区域的地面上铺设一层软质橡胶垫;
在制作或准备沙包时,教师要选择棉布或软皮革作为沙包的外料,里面的填充物则应选择软塑胶、棉絮球或弹性颗粒等比较柔软的物质,并要把沙包的尺寸控制在大于幼儿口腔且小于幼儿单手握距的范围内,等等。

2.优化对活动内容和环节的设置

游戏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深度参与性和广泛体验性,这也是它能够帮助幼儿实现成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属性。据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内容和环节的设置时要做好充分的考量和设计工作,有效体现出两大基本原则:第一,要对游戏的类型做出多元化考量,根据幼儿的行为能力、兴趣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需要设立多个方案和选项,必要时可以发动幼儿以“举手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具体的游戏活动项目;
第二,要对游戏的类型设立必要的硬性标准,务必保证所有备选游戏都能同时体现出健康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引导性的四种属性,切勿片面追求对幼儿主观意愿的迎合而导致“为了游戏而游戏”等问题的出现。

比如,对于内游戏活动的选择,教师可从对孩子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科学情怀的培养这四个角度出发,准备以下两个备选游戏方案:“蓄水池建造”,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一组准备一些沙土、一个储水箱和各种材质的片料,发动孩子以组为单位利用不同的片料和沙土建造一个储水能力最强的蓄水池;
“小小降落伞”,帮助孩子分成若干小组,为每一组提供一个玩具小人儿、几根棉绳和不同材质的片料,鼓励孩子试着一起设计出能够让小人儿在空中停留时间最久的小降落伞;
等等。

3.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秩序维护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情绪,那么幼儿教师就要发挥出维护良好活动秩序的作用,为孩子的快乐游戏提供有效保障。首先,幼儿教师要在活动中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对诸如尖叫、大声叫嚷或物体落地等声音要保持足够的警觉;
其次,要在孩子产生矛盾时将有关的幼儿带到合适的区域,在采取必要的情绪安抚措施后,耐心听取他们自己对矛盾起因的描述;
最后,则应根据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心里做出准确的责任判定,对主要过错方给予语气温和的引导,并借助引导他们回忆往昔快乐相处片段等方式使孩子重归于好。

例如,在孩子玩搭积木的游戏时,有的孩子会对同伴长时间霸占积木的行为而不满,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孩子带到活动区域的边缘地带,对霸占积木的孩子说:“老师看得出你在搭积木时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别的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想法呀,难道你不想看看你们两个人谁的想法更有趣吗?平日里他可是你最好的朋友呀,上次他过生日不还给你带糖了吗?我们对待朋友要温柔有耐心才对呀。”

(二)以“协助者”的身份在游戏内部环节预留出足够的幼儿活动空间

孩子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自身对各种活动都有着比较旺盛的诉求和相对丰沛的思维灵感与精力,这些宝贵资源均需要以较为自主的方式去开发方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履行引导者身份的同时还要积极扮演起协助者的角色,在活动执行方向、活动行为方式等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

1.保障幼儿在活动执行方向上的自由

即便是对同样的一种游戏活动,不同的孩子也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同样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快乐和启迪。幼儿教师要正视这一客观事实,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执行方向,在不造成安全隐患且有利于达成活动预期引导效果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目的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模式。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拥有更为广阔的自主思考和行为空间,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其中的乐趣,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

比如,在和孩子玩“123 木头人”的游戏时,有些孩子可能会突发奇想地在对方数“123”时躲到对方身后,并随着对方转身的动作而调整自己的身体,从而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游戏本身就是锻炼孩子的反应速度的,这样的做法反而在客观上更有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那么教师就可以允许这种“改良”的存在,让“123木头人”向着“捉迷藏”的方向做融合。

2.保障幼儿在活动行为方式上的自由

几乎所有的幼儿游戏都以达成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任务为目的,那么只要是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行为,在不违反规则、不产生安全隐患的前提下都是可以被允许的。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幼儿教师在孩子参与游戏时便应减少对孩子具体游戏行为的非必要干预,允许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多种尝试,即便这种尝试明显会以失败告终也要让孩子自己从中总结教训并做出改进,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起到真正的引导效果。

例如,在组织孩子玩搭积木游戏时,有的孩子一味地想把积木搭得更高而将很多积木摞在一起,结果积木却掉了下来。这时教师先不要急着上前纠正,而应在一旁观察并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当孩子经历过几次失败后,便会产生“积木不能搭太高”的认识,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积木的高度。这时教师可引导孩子说:“咱们的楼房那么高,为什么就不会倒呢?”并可用脚踩一踩地面给孩子提示,则孩子就会进一步意识到“只有第一层积木足够大,积木才能足够高”的道理。

除了以上两方面主要策略外,幼儿教师还应当在孩子的趣味选择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平常的游戏经历提出一些新的游戏活动项目或具体方案,并根据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和目前的教育工作方向做出适当的采纳,一方面为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孩子的多方面素养成长获得更为丰富、有力的保障,同时还能够使幼儿感受到一种被教师信赖、重视的良好体验。

教育的本质绝非“约束”或“放纵”,而是一种指导下的自由成长和呵护下的自主探索,这才是孩子得以通过教育实现个人长期高效发展的根本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工作中摆正自己“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身份并正确发挥这一身份的职能,既要在活动场地安全建设、活动内容和环节设置、活动过程中的秩序维护等方面体现出合理而有力的引导效力,又要在幼儿的活动执行方向、活动行为方式等方面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同时将两方面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做有机整合,进而促使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得以更加安全、有效、有趣地开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指明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积木幼儿教师游戏 堆积木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2年4期)2022-03-29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数独游戏初中生学习·低(2016年10期)2016-11-25疯狂的游戏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爆笑游戏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8期)2016-08-08有趣的积木小朋友·快乐手工(2016年6期)2016-05-14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玩积木幼儿智力世界(2015年3期)2015-06-16

推荐访问:幼儿教师 自主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