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楼房养殖

文│朱靖雄 张杏莉 林鑫(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王均辉(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众对畜产品稳产保供的需求加大,再加之禁养区划定、环保污染整治等原因,不得建筑养殖楼舍的用地增多,如今可用于畜禽养殖的用地越来越少,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者想找一块风向好、平整、对周边污染性小的连片土地越来越难。在这个大背景下,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12月19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养殖设施建设多级建筑的合法性。至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楼房养殖这个方向,研究楼房养殖的痛难点并实际运行。

20个世纪开始就有小两层的矮式楼房养殖出现,但做的人极少,不成气候。近十余年开始有高架网床养殖模式出现,其模式是将楼舍楼层架高,上层养猪,下层架空做翻堆发酵,这可以被看作是规模楼房养殖的初探。其实在非洲猪瘟暴发前,楼房养殖一直都不是一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养殖模式,但由于疫病带来的大量生猪短缺,价格飞涨,国家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高生猪存量。这时由于供求关系失衡,生猪养殖效益好,加之政策的助推,大量资本进入,行业巨头如扬翔、温氏、牧原、新希望等企业陆续跟进,开始探索楼房养殖模式,构建楼房养殖新体系。楼房养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养殖形态,是在土地资源紧张状态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养殖方式。在土地资源紧张和对环境保护较为严格的地区,如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楼房养殖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猪发展模式。

2021年12月28日,由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越秀集团、南沙现代农业集团共同投资打造的高为17层楼的南沙立体化全产业链生猪养殖项目封顶,该项目每年出栏生猪可达35万头,但用地仅140亩。楼房养殖模式成功扩大了畜禽养殖的可选地范围,南沙立体化全产业链生猪养殖项目在广州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的成功落地,引行业注目。

1.节省土地空间。这是楼房养殖最大的优势,也是最为直观的。在用地难与稳产保供的矛盾出现的当下,“向天借地”的养殖模式将平面化养殖变为立体式养殖,极大的缩小了土地用量与借用地成本。以一个万头猪场的设计规模看,常规平面养殖场的建筑面积大约在6000平方米,占地3万~4万平方米,但如果采用4层楼房的楼房养殖,建筑面积只需要1500平方米,占地1万平方米,大大减少了用地成本。

2.减小外界影响。楼房养殖模式下的猪场占地面积小,减小了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可降低由外界传播导致感染动物疫病的风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较小。高楼养殖更便于封闭管理,这对防疫显然有巨大帮助。除了封闭管理外,还可以进行闭锁繁育,自繁自养。一栋楼里,后代的母猪都是前代母猪繁育而来,这样就不用频繁引进外部的母猪,更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疫病的可能。

3.提升数字化机械化程度。楼房养殖不等同平层养殖的叠加,需要高程度的机械化设备,反推着企业加大对数字化、机械化的投入,减少人工投入。楼房养殖需要高程度的配套粪污收集系统、饲喂系统等,尤其是智能通风系统。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将通风系统设置在地面,通过通气的方式将外界新鲜空气运送到猪体的口鼻处,此系统改变了常规养殖模式下通风口处风力大,动物易受寒,而出风口处气体不新鲜动物易染疾病的情况,每个猪体都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呼吸到新鲜空气。新希望集团研发的立体楼房养猪模式,配套采用了轨道自动测温机器人、智能保温设备、铲屎机器人、自动洗消设备等,极大解放了人力,将养殖向规模化、工厂化运作提升了一大台阶。

4.注重硬件生物防控。楼房养殖有统一的出入口,净道与污道分离,且每层楼层相互独立,互不相通。其次由于配套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力,也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由于人过度活动导致携带病菌、引起猪群应激等情况的产生。

5.减少了运营成本。楼房养殖模式是一个高投入也高回报的养殖方式,一开始投入大,但建成之后,通过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首先是断奶成本。行业平均断奶成本在300元左右,楼房养殖的断奶成本可以下降到200元左右。其次是粪污处理。楼房养殖的粪污收集也较多采用漏粪板+刮粪板+管道收集的方式进行,粪污通过管道运输进行统一集中处理,相比于常规平层养殖,污染范围较小,对周围生态环境也更为友好,集中处理也平摊了处理成本。再者是臭气处理成本下降。楼房养殖每层产生的臭气通过风机、侧窗全自动放气系统收集,以管道的形式汇集,经过统一处理后外排,可降低处理成本,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1.前期硬件成本高。虽然楼房养殖能减少用地的成本,但由于楼房养殖高强度的承重需求带来的钢筋成本、打地基所需要的基建成本、需要的自动化、机械化设备等的投入,在养殖前期需要一笔较大的启动资金,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同时楼房养殖相对于平层养殖,还需要着重关注防水效果,一旦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将会直接影响楼房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这不管是前期投资还是后续维护,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支。所以楼房养殖这种生产模式暂不适用于小型公司,并且据业内人士推算,即使是在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下,养殖育肥猪的楼房养猪项目也要3~4年才可回本。

2.需要严格的生物防控。楼房养殖在对外界疫病传播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同时,对内部疾病传播的抗性较差。由于楼房养殖提高了整体饲养密度,一旦单体畜禽感染了疾病,很容易造成群体传播。所以在楼房养殖的运营过程中需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生物防控措施。在运营过程中做好消毒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最好能做到全进全出,减少在转运过程中由于运动等造成的生物安全风险。

3.行业标准并不明确。楼房养殖的行业标准暂不明确,目前全靠行业经验,例如楼房钢筋强度标准、楼层高度、饲养密度、粪污收集方式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都尚不明确,盲目投入有可能因此受到经济损失。也正因为现在没有标准,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楼房养殖项目建设需要何种证件尚无定论,职能审查归属也不明确,有概率出现前期投入大量成本后,因各种因素被政府暂停施工的情况发生。

4.设施设备配套难度大。楼房养殖相对于平层养殖,具有明显的统一性。楼房养殖不同层之间虽然相对独立,但也形成了统一整体,在购买设施设备时,要求设施设备能形成关联。而现在的楼舍都不大相同,购买现成的成套的设施设备难度大,容易出现各个系统之间无法紧密结合的情况,这就给疫病传播带来了潜在隐患。

5.人才管理水平缺乏。楼房养殖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养殖模式,一个小问题的疏漏都有可能引起大问题,对人员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水平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场长。但现在猪场闭塞的环境越来越难吸引到年轻人投身于养殖行业,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越来越难得,后续管理人员青黄不接,容易出现楼房养殖管理水平跟不上养殖水平的情况,致使楼房养殖效果达不到既定要求。

楼房养殖下的多层养殖舍不是简单的平层养殖舍的叠加,它使不同养殖层之间相对独立又共同合成一个整体,其对养殖环境有较高要求。未来智能温控设备的升级开发与逐步应用,可以使不同养殖层得到一样的养殖环境,可减少楼房内部因为温湿度变化导致的多种疾病的产生,具有高度可控性且应用效果显著。除此之外可将平层养殖现有技术逐步应用于高楼养殖,不断增大信息化在畜禽养殖方向上的应用潜力,通过物联网构建场内养殖信息平台,实施动态监控并智能投喂,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逐步推进畜禽养殖往工业化方向迈进。

虽然楼房养殖目前还在摸索阶段,其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也还存在于经验式的模仿阶段,但土地资源的紧缺与防疫要求的不断提升,注定意味着楼房养殖是一个发展潜力极大的养殖模式,相信随着相关行业标准的不断制定,楼房养殖的相关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粪污楼房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11-1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探讨吉林畜牧兽医(2022年7期)2022-11-16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楼房红蜻蜓(2021年2期)2021-07-20两部门:各省确保年底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家禽科学(2020年7期)2020-09-02山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今年要达75%科学导报(2019年33期)2019-09-03逃跑的楼房红领巾·成长(2018年6期)2018-09-17

推荐访问:楼房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