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王永恒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皇岛 066000)

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切实提升思想认识,在理论上准确全面意识到中华民族与民族意识的辩证关系。随着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必须加强团结,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发展规划。在这一新发展时期对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考也进入了全新的时期,我国民族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加强民主团结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优化落实这一社会基本理念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统一的认识和情感,能够认可民族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是多个民族和多个团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拥有共同的历史回忆和社会价值观念,所以在发展中解密结合拥有共同的命脉和思想理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目标是在人民群众中建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基本思想。早在2014年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团结的核心方法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已经发展成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团体之间的有效交流活动,让所有民族团体共同奋斗、创建和谐美好家园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构建出了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的发展方向,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落实民族间的交流,加强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自信,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逐渐发生转变,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认识到这一社会矛盾的转化情况,应当转变社会基本理念。经过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我国于2020年已基本完成全民脱贫任务。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地区、部分民族发展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当前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社会矛盾的转化将可能会导致未来的社会出现一些问题。矛盾的转化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及民族的复兴,所以在民族工作中需要意识到社会矛盾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交流、交融、汇聚成民族团结的内在机理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虽然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正在不断互补,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而在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汉文化在吸收和借鉴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逐渐成了主流文化,最终汇聚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不同的特色,在我国当今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发展格局,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发展方向。在新时期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中华文化为统一的文化理念,让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密切,加强民族团结,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将会不断增强。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中国境内某一个民族的梦想,而是汇集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梦想,是全国人民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应当将所有民众的力量团结起来付出努力,这样才能够尽快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也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对于中国梦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并不是在历史中凭空发展而来的,而是在民族交往和历史发展中的最终结果。民族共同体意识早期是各民族基于相同的目标共同努力而完成的发展目标,结合我国历史发展情况,民族的共同目标主要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新时期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也具备相应的意识建设方向,从而打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和外在关系。

(一)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强民族内部分工和交往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想要使各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并且生成共同体意识,那么不同民族之间就必须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关系,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内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我国目前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了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此当前市场中也有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各民族和地区为了加强经济发展,促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有效合作,各民族地区的基础薄弱部分可以被其他地区弥补,从而实现全民族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格局完全不同,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少能够以传统生产方式衔接至现代化生产中,脱离了衔接结构关系,影响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产业的深化分工与交往,真正将民族地区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结合,构建统一的经济发展目标,在统一利益目标的影响下,民族的发展将会更加团结,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目前,几乎所有的民族自治区都与其相邻的地区建立了对口支援或者经济交流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民族关系的体现。当前,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亟待解决,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存在一定的瓶颈,未来,随着“大市场”的建立,其分配矛盾将会逐渐减少,中央制定的各类政策和制度将会推动不同地区合作,善于利用不同民族地区的资源合理弥补社会差异,从而避免人民收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拉大,出现社会分化的情况。

同时,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我国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而大量资金和资源往往向沿海城市聚集,民族地区群众也需要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因此,需要重点加强民族地区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等与各族人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内容,推动社会公平化发展,促使各族人民都拥有可致富的发展渠道,减少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的现实困难。

(二)在社会发展中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在新时代,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那么就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文化理念。只有所有民族共同认可的文化,才能够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从而有效减少因为民族不同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首先,从地理空间上来说,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相对复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偏向于城市经济,所以部分偏远地区的群众逐渐向内地城市转移,这也带动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而内地人口为了寻找全新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各民族地区。人口之间的流动为不同民族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各族人民对我国多民族国情的基本认识。但同时,民族文化的不同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需要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可以快速融入当地生活,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不同地区人民的误解,同时构建统一的文化理念。加强城市地区的包容程度,能够促使新时代不同民族的人民不再是简单的生活与单一社会和空间内的集团,而是让不同民族在社会分工中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社会中,如工人、牧民、教师等,其基本责任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是人口流动问题。人口流动本质上是人员文化跨界而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随着东西部的双向人口流动,我国民族分布越加复杂,从宏观角度来看,各族人民从传统的技术空间、社会纽带及文化环境中,已经逐渐脱离出来,构建了跨地区、跨经济、跨文化的多种不同社会关系。各族人民以现代社会人的身份融入社会发展中,形成人们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加强多元文化宣传,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可以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拥有一定的基本认识,这样就为民族之间的活动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此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

(三)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共同体

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各民族都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而所有民族所创造的中华文化聚合体才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在新时期,我国民族发展领域呈现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的发展现象,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建设统一化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基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构建出多元化的文化,但与之同时又在多元文化基础之上构建统一文化,以求同存异的改革措施,推动民族文化的协调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各民族的文化边界正在不断模糊,这使得不同文化交错并存,社会管理者应当构建更为丰富的文化基本意识。在文化管理中,要突出不同文化领域中的共同性和文化特征,建设现代文化服务体系,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服务,以此来建立共存共享的民族文化,减少民族文化在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同时,需要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共享的建设,让所有民族的人都可以充分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促使人民群众可以有效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孕育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推动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建设

各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重要方法,需要对我国各族人民的心理特征具有基本的了解。一般来说,各民族的心理特征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各民族地区也会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必然导致不同民族群众的心态复杂化发展,可以利用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精神文化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历史记忆是各民族发展中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利用各民族在交往中得到的有益经验来构建共同体意识和精神家园,以此来加强个体民族之间的碰撞交流,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再如,可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持,让各民族人民明白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除了可以让个人的经济水平提升,还能帮助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以共同的发展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要坚定不移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体意识的影响下,促进各民族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紧密的联系,在统一的目标下艰苦奋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MINORITY REPOR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5期)2019-11-11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推荐访问:共同体 新时代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