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三全育人”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戎 蓉

昭通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新工科建设是近几年高等教育界掀起的热潮,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新工科的育人模式和育人体系作了研究。国内有关地方本科院校协同育人的学术研究已比较多见,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均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协同育人方式,例如在产学研育人模式、实践型育人、创新型育人等方面的分析。而对新工科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较为缺乏。而对“三全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三全育人”理论和实现路径的研究、单一育人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新工科为背景的研究甚少,较少进行实践探索。虽然有少数研究成果将新工科和“三全育人”结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但此类研究大多基于特定的学校条件,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普通本科院校暂无定论。本文将“三全育人”与新工科建设紧密联系,探索构建适合新工科发展的协同育人体系,旨在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育人提供思路。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新工科建设对传统工科教育教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平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新挑战[1]。在工业4.0背景下,工程教育必将发生全方位的变化[2]。“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育人改革的重要命题,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三全育人”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十大育人”体系初步构建,高校育人格局将逐步向系统化、整体化和协同化转变。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育人体系成为高校新工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传统理念下工科专业育人方式存在的问题

(1)育人方法传统单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育人主要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考察上来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普遍采用任课教师主讲的灌输式教学方式[3],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占据主要作用,学生往往只吸取知识,对教学过程参与度较小,互动式教学运用较少。对教学成果的考察主要以学生理论成绩为考核指标,缺乏科学完整的教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这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造成一定的阻碍,也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育人模式的改进造成一定的阻力。

(2)育人主体和育人过程有所欠缺。在传统育人模式下,参与育人的主体几乎只有任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往往只对学生日常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重视不够。学校其他机构如创新创业园、科创中心等在育人过程中处于不够重视的状态,发挥作用较少。在育人过程方面,往往不能做到全过程育人。

(3)育人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工科教育中,实践教育尤为重要,当前的工程教育理念仍然保持着更侧重于知识理论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足够和有效的重视[4]。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实践技能较差,这不利于学生今后进入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4)创新创业教育欠缺。在双创大背景下,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基础训练逐步得到重视,但大部分学校的现实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科创训练、职业规划指导没有形成体系,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另一方面对社会创业资源的运用较少。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们对创业的热情很高,但真正深入了解的仍占少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也和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创业理念以及良好的创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5],这主要源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和薄弱。尤其是在工科类专业的育人过程中,如果创新创业教育缺失,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不利于学生求职、创业、职业发展。

(二)新工科背景对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新工科理念下,教育模式将迎来新改革、新思路,根据新工科的要求,应树立新理念、构建新结构、探索新模式、打造新质量、建立新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育人模式的改革:

(1)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作为工科教育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产教融合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旨在搭建良好的产教融合渠道,顺应新工科发展的需求。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学业就业指导、实习实践等多方面展开。

(2)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展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新工科理念背景下,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和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必然要求。

(3)“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当前,在新工科建设的育人体系中运用“三全育人”理念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全员育人理念不够深入,“三全育人”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
二是育人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因此,基于新工科背景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三全育人”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育人制度健全。新工科理念对原有教学评价、专业综合评价、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加以调整,以适应新工科的要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校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激发学生培养自身德智体美劳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解决现有育人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以新工科协同育人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出发,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育人体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社会—学院—科创中心—任课教师—辅导员“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聚焦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协同育人体系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一)协同育人体系的组成要素及作用机理

(1)“五位一体”组成要素。新工科教育将改变以往任课教师主讲,其他人员参与度少的教学模式,发挥多组织多主体的联动作用,共同完成育人目标。因此,协同育人体系中的“五位一体”指的是社会、学院、科创中心、辅导员、任课教师五个组成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和反馈,以达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其中,辅导员、任课教师、科创中心形成内循环圈,相互协调反馈,畅通信息渠道,构建三位一体格局;
其次,学院和社会形成外循环圈,保障内循环的资源和制度,最终构建“五位一体”完整格局。

(2)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五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而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辅导员、任课教师、科创中心应该建立沟通渠道,对学生学业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和反馈;
学院层面则提供体系运行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以确保辅导员、任课教师、科创中心三者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协同育人体系运作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作为组成要素之一,发挥重要作用,新工科背景下的基于“三全育人”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学生融入社会实践,教师基于社会需求来开展教学,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新工科背景下“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的“三全育人”实现过程

(1)全员育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中,五个主体要素共同参与,形成全员育人局面。其中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达到服务育人、心理育人和文化育人的目的;
任课教师充分运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创新教育开展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
科创中心主抓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学院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强化统筹协调,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等工作;
社会层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实践育人工作。

(2)全过程育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将体现在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从思想政治根基、学科素养、考研指导、科研训练、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方面,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将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自身需求和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进行,其中大一主要进行思想政治根基教育,大二进行学科素养教育,大三进行考研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科研训练等教育,大四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

(3)全方位育人。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在辅导员、任课教师、科创中心、学院、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将实现心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作为育人过程的基本环节,需要进行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围绕“三全育人”的“五位一体”协同模式,教学评价应从原有的单一指标转变为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将教学实践环节成果、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等元素纳入教学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机构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还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学生综合考评制度

“三全育人”体系下,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均得到重视,因此,为更好地促进该育人体系的运行,应建立学生综合考评制度,将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实践创新能力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激励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顺应新工科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充实校园生活,提高综合素养。

(三)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辅导员、科创中心、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意味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将不能像传统管理一样,辅导员只管生活,教师只管课堂。应建立辅导员+科创教师+任课教师的三导师制度,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领,科创教师负责科创训练,任课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和能力培养,各类教师各司其职,在不同时间段负责学生的管理,以形成闭环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使学生形成劳逸结合的学习模式,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畅通的管理模式。

(四)教师考评机制

学校应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考评机制,例如任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来考核;
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则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出错率来考核;
科创中心教师则从对学生的科研训练成果、大学生创业率、就业质量等指标来评价,以更好地发挥各类教师的特长,为“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运行提供保障。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新工科育人体系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将“三全育人”和新工科要求结合,探索适合本学校运行的育人模型。“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体现出来,并落实新工科发展要求,切实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和质量提升。在健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开展基于“三全育人”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形成合作、支持、协同、持续改进的育人氛围,形成育人模式的持续改进,保证人才培养能很好地适应产业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科创工科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中国造纸(2022年9期)2022-11-25“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3期)2022-07-19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科创走廊“乘风起”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红领巾·萌芽(2021年3期)2021-04-22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4期)2021-04-13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学苑创造·B版(2021年2期)2021-03-15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科学中国人(2017年12期)2017-01-28

推荐访问:育人 工科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