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设立一周年:稳健起步,未来可期

文 王莹

2022年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注册成立满一周年。这个在去年北京服贸会期间正式推出的北方唯一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揭开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全新篇章。经过一年的发展,北交所成功开市并平稳运行,基础制度“四梁八柱”搭建基本完成,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完善,培育了一批优质上市公司,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1年11月15日,随着一声响亮钟声响起,北交所首批81只股票正式开市交易,其中71只精选层个股平移至北交所,另有10只为开市首日集中上市的新股。从宣布设立到开市仅74天,北交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从提出设立到正式开市推进最快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开市十个月,2022年9月2日,随着天铭科技、联迪信息正式登陆北交所上市交易,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规模达到110家。自开市以来,北交所成交量显著放大,累计成交近2000亿元,日均成交约13亿元。森萱医药、贝特瑞、吉林碳谷三只个股累计成交规模在100亿元以上。

截至9月2日盘后,北交所总市值接近2000亿元,三家公司市值超100亿元,分别为贝特瑞、连城数控、吉林碳谷。由于北交所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因此市值5亿~10亿元的公司数量最多,合计达59家,占比超过一半。

从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中季报”来看,北交所上市企业上半年成绩亮眼,在北交所上市的110家企业中,近九成企业实现盈利,近四成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明显跑赢A股大盘。

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累计实现营收446.68亿元、净利润43.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9%,增速与科创板基本持平,较创业板分别高出14.1个和22.19个百分点。从营业收入来看,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有9家,其中贝特瑞上半年实现营收达102.01亿元,是北交所上半年唯一一家营收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稳坐北交所营收第一把交椅。颖泰生物、海泰新能、同力股份分别以42.78亿元、29.02亿元、25.31亿元的营收位居其后,前四位营收均超过20亿元。

受上市公司规模和市场定位影响,虽然当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营收规模与创业板、科创板仍有一定距离,但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相对稳定。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上半年北交所上市的110家企业中,99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达90%,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6家。其中,贝特瑞以9.1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居榜首,颖泰生物以6.9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排第二位,其次为吉林碳谷,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35亿元。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的公司还有同力股份、连城数控和长虹能源。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前十位企业合计共实现盈利27.42亿元,板块平均归母净利润为3956.6万元,平均增速为41.29%,盈利规模可见一斑。

不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幅最高的企业并不是“双冠王”贝特瑞。2022年上半年,在110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中,63家营业收入同比上涨,47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其中吉林碳谷实现营收10.88亿元,同比增长144.03%,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营收增幅最高的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前五名还有贝特瑞、惠丰钻石、海泰新能、同享科技,分别上涨142.5%、93.8%、82.7%、75.6%。上半年的“利润增速王”则非科润智控莫属。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科润智控归母净利润跃升至1440万元,涨幅8427.09%。

上半年,在国内疫情多点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下,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北交所公司整体保持了稳健经营,北交所展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势凸显。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一年来,北交所坚守市场定位,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摇篮。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稳增长、稳就业、稳民生的重要力量。作为服务创新型企业的主阵地,经过一年的发展,北交所已经初步聚集起一批技术先进、创新成果显著的优质企业,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在100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企业占比超过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其中,有65家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6成,有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近期各地工信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看,其中包括佳先股份、秉扬科技、同惠电子等13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正式公示后,北交所已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将达到36家,占比达三成。

2022年中季报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上半年业绩普遍表现良好。65家“专精特新”企业合计营收124亿元,平均营收1.91亿元;
归母净利润合计32亿元,平均净利润2161.7万元。这其中,有34家实现营收增长,占比52.5%;
有23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35.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绩更胜一筹,23家“小巨人”企业营收合计达55.27亿元,平均营收2.4亿元;
归母净利润合计为5.6亿元,平均净利润2442.07万元。这其中,有14家实现营收增长,占比61%;
有9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39%。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北交所通过包容性、差异化、精准化的制度设计,以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为己任的努力实践,北交所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新道路。

整体来看,北交所以试点注册制为牵引,在遵循交易所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的特点,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包括服务对象精准包容、发行上市便捷顺畅、融资机制按需灵活及交易制度便捷高效。一方面,北交所设置四套并行的发行上市标准,从尚未盈利到净利润超10亿元的企业均能兼顾,从制度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北交所对上市企业的精准包容。另一方面,北交所坚持与新三板一体发展和协调联动,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就可以“边融资、边规范、边发展、边上市”,上市路径更丰富、成本更可控、预期更明确、过程更顺畅。

开市以来,北交所秉持“开门办市场”的理念,积极畅通咨询沟通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交流,强化审核标准公开,提升全流程信息公开水平,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安排,已初步形成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发行上市审核生态。

“北交所市场生态逐步优化,呈现出结构性向好态势,特色、亮点逐步显现。”8月25日,在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上,北交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郑伟平指出,北交所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与新三板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丰富了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成长路径,使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功能更完善、服务更全面。

一年来,北交所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截至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1亿元,单次融资从0.4亿元至17亿元不等,既能满足优质公司的大额融资需要,又能保持小额融资的灵活便捷,有效匹配了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北交所融资机制按需灵活,除公开发行外,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挂牌阶段平均进行两次定向发行融资,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上市后,北交所还为他们提供灵活的再融资机制,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截至9月2日,已有5家企业上市后启动再融资。北交所还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点需求,提供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持续监管宽严适度,贴合中小企业实际,平衡企业融资需求和规范成本。

与此同时,北交所开市后,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场合格投资者数量超过513万户,是北交所宣布设立前的近3倍;
500余只公募基金入市布局,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加大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已入市投资。112家证券公司深度展业,初步形成一批深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的特色中介。同时,21家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共同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普惠金融的新路径,助力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研发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核心内驱力。随着资金活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北交所上市企业在研发方面“底气”更足。从研发来看,目前已登陆北交所上市企业中绝大多数研发强度较高。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19.67亿元,平均研发费用达1726万元。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2.95亿元,占合计营业收入比例的5.34%。吉林碳谷、贝特瑞、建邦科技、五新隧装、科达自控位列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增长率前五名,体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一年来,北交所的快速起步和高质量发展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产生的“反哺”作用明显,新增挂牌数量和新三板融资金额均得到大幅提升。今年3月,新三板分层制度改革,创新层进层机会由一年1次增至一年6次,创新层企业作为北交所“后备军”,基数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都将助力北交所扩大规模。目前北交所127家在审企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行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占比17.32%;
288家在辅企业中118家公司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81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北交所开设一周年,实现了稳起步,支持了一批优质行业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代表和行业翘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建设提供了更多底气,一个准入制度多元、融资制度灵活、交易制度高效、持续监管宽严适度的新的资本市场格局已然形成。

对于北交所来说,宣布设立一周年不仅代表着一路走来的成绩,更代表着加强市场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开始。回看北交所的这一年,已经有一部分公司业绩保持持续增长,一部分公司初显龙头特征。但北交所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在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北交所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流动性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9月2日,在宣布设立一周年之际,北交所正式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指数管理细则》,标志着北交所进入指数化投资时代。同时,为反映北交所上市证券的整体价格表现,北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制定了《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北证指数计算与维护细则》。

值得关注的是,北证50成份指数是北交所市场的首只指数,反映了北交所市场最具代表性的50只证券的整体表现,兼顾表征性和投资性,为市场提供投资基准及指数产品标的。“北交所指数的推出能够及时反映市场整体走势情况,又有助于集中反映核心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在客观、准确评价市场的同时为指数型投资产品提供跟踪标的。”市场人士表示,投资者及各类专业机构可通过北证50成份指数进行市场分析与业绩基准比较。

同时,为完善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功能,规范融资融券交易行为,满足投资者多元交易的需求,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北交所市场双向价格发现和提升市场流动性。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北交所制定了《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自2022年9月2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就此,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推出融资融券制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对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北交所持续推进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交所开市时构建了连续竞价的基础交易制度,目前成立已近一年,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合格投资者群体迅速壮大,流动性水平明显提升,具备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制度基础。”对北交所而言,融资融券具有放大成交量的杠杆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北交所正在不断提升自身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9月4日,在2022年服贸会“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论坛上,北交所现任董事长周贵华表示,接下来,北交所将进一步用好用足新三板的规范和培育功能,推进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培训引导,形成“边规范、边融资、边发展”的特色服务模式,着力提高挂牌公司质量,发挥创新层、基础层作为北交所“腹地”的作用,向北交所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上市资源。发挥北交所和新三板一体发展、协同监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打造高效、透明、可预期的发行上市路径,支持更多的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驶入资本市场发展“快车道”。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也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北交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守市场定位,尊重市场规律,夯实市场基础,抓好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拓展北交所的市场功能、树立从严监管导向、做好投资者保护等四个重点,努力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如今,北交所迈入第二个年头,新起点与新气象,各界期待北交所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市场尽快实现高质量规模积累,完善市场融资交易功能,为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持续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

(基于股票市场的变化,本文数据统计皆以9月2日之前为准;
数据来自于wind、《证券时报》等,相关资料来源于北交所官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的发言)

猜你喜欢 归母专精创新型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26期)2022-11-18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科学导报(2022年43期)2022-07-23日赚39.6亿,六大行“金融江湖”再生变金融理财(2022年6期)2022-06-16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2年3期)2022-06-05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No.11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21年12期)2021-11-22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一图读懂“专精特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21年9期)2021-10-06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A股三季报:盈利底显现成长股亮眼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43期)2019-11-19

推荐访问:稳健 起步 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