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观”视域下教学方法的探析

张 莹,宋志华

(1.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2.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9)

常言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教学如同下棋,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一种魅力的方法,把学科魅力展示出来。那么,教师展示学科魅力的最直接途径便是教学方法。“怎么教,应该成为教师每天都要开发的课程。”

“怎么教”的问题,其本质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在探讨有关教学方法的问题之前,先来厘定其相关概念。

(一)教学方法内涵

人们对于教学方法认识以及重视程度的不一致,可能会在界定上出现分歧。著名教育家凯洛夫(Kaiipob)认为: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工作方法,凭借着这些方法,使学生精通知识、技能和熟能生巧,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美国学者I·S·斯塔尔和L·H·克拉克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以促成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的方法。日本学者藏原三雪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成长,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和方式。除此之外,在他的界定里面,他把如何指导课外活动以及实验观察活动指导都纳入到教学方法的范畴。在教学论发展的进程中,我国诸多的学者从不同维度也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其中王汉澜在《教育学》书中给出的定义受众较广,即: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除此之外,新中国教学论学科重要奠基人王策三认为: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认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诸多的论断中,也有将教学的教法与学法分开来谈论的学者,但总的来说,这是不可分裂的,所谓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依相生的统一体,没有教法就没有学法,没有学法也就无所谓教法,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所运用的方法。虽在这方面有争议,但是我们从不同的定义中还是可以看到其共性,即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充分借助外界各种工具和方法,表现出目的性、技术性和程序性的统一。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遵循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以达到预设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部活动方式。此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指向一种具体的方法,也可以指向抽象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二)教学方法的作用

杜威说:“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变革的中心是教材,服务的人群是万千师生,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在“大思政课”教学活动中,通过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联系起来,避免“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过程中注入内涵与活力,实现预设的和隐性的教学目的。可以认为,在整个“大思政课”构建和落实过程中,若不跳出教学习惯的束缚,提升教学个性,不扎实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开展教学研究和反思,不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敏感性,那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目标就会落空。

2.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保障。法国的科学家贝尔纳(Claude Bemard)说过:“良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教学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学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活动是转识为智的过程,是解决学生“知”“信”“行”问题的过程,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走弯路,减少失误,节省师生双方的时间成本。因此,无论是对思政课教师还是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来说,灵活掌握适切的教学方法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方法科学就会在落实“大思政课”的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原因。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教书匠,而应该是引路人,是育人者,是“大思政”课程的建构和践行者。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即所谓学生善学不善学的问题与教师引导方法、育人方式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那些在家长口中“教得好”“会教”的老师就是因为采取了适宜学生成长进步的教学方法,从教书匠成长为了“善教者”,这样的老师就非常容易赢得学生的“好感”,在学生中赢得较高威信,其之间的师生关系自然比较融洽,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螺旋上升循环,实现教学相长。这在特别强调立德树人、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4.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所以适切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双目标发展,转识成智,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飞跃。正如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所言:“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而不好的教学方法则可能会使学校成为‘才智的屠宰场’”。

总之,教育教学活动中讲求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教学方法的技术性、程序性,有其非常复杂的一面。教学中没有绝对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方法,方法本身鲜活地存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坚持注重教学方法为先,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才能加快推进“大思政课”目标的落地落实。

教学方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大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有无教法可循?“法”是存在的,“教必有法”,但这里的“法”不是指单纯的方法,而是指向教学中基本原则、规律的把握。这里所说的“教必有法”是指在“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法可依和有法可循,要依据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课程及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此达到“大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所谓“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在教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学者以及一线教师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探究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
以陶冶情感为主的方法,如情境陶冶法、欣赏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参观法、演示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实验实习法;
以引导和发现为主的方法,如实践调研法、发现法等。

教学方法的出现与鲁迅笔下的“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的道理是一样的,正如徐继存教授所说:“在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之前,是无所谓教学方法的,决然不是先有人规定好教学方法,然后才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正是在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慢慢探究出来的“简单的范式”,有一定的规律、程序、模式可循。“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且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用方法适切地带领学生直面现实问题、投身社会实践,通过诸如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以独立发现问题,通过所学的方法范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想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这就彰显了教法的重要性。

“大思政课”,是集合了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的全时空全领域的鲜活思政教育素材的课程活动,需要知、情、意、行等多要素协同融合的大教学观,需要深度激活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一)厘清教学方法,认识教无定法,树立大教学观

兵法中有“兵无常势”之说,教法中有“教无定法”之谈。教有常法,但由于教学的过程性以及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可谓“不拘成法”。“教无定法”是以“教学有法”为基础,单独抽取“教无定法”这句话,会有很强的误导性,而且这个“教无定法”的“法”的理解要有别于“教学有法”中的“法”内涵,其内涵要更广,应该界定为处理事物的手段、方法。“教无定法”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从教学方式中寻找方法,从教学规律中寻求真理,这才是教无定法的真谛。在“大思政课”的落实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个体,树立大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所获的增值。教师这个职业经历了经验化、随意化的发展过程,到20世纪60年代才慢慢专业化,从“量”的需求转向“质”的要求,其理论依据就是在“教无定法”的本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总任务,讲透讲深讲明白道理以及追求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上应该注意“教无定法”的内涵。从表面看,“教无定法”是对教必有法和科学程式的否定,而实际上,“教无定法”的前提正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的呼应,以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效益和效果,是对一切“公共”方法的个性化改造和综合性应用。

然而,就是这个个性化改造和综合性应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细数一下,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

1.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

在教学历时的演变中,国内教师们探索出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以及其适切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线教师对于这些“先进的”教法有着不同的取舍态度,有的领会其要领,依据自己所在学校、所教学生的特点做出个性化改造,获得较好效果,甚至探索出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新的教学方法;
有的直接照搬他人“简单的范式”,照抄他人教案,难以深入理解其技能技巧和内在价值,将自己的教学造就成了“简单的生产线”,老师和学生变成了生产者和产品的关系,缺少内化加工创造的过程。

2.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究

有人说:“教无定法探为径,学海无涯技作舟”,也有人说:“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演变过程中衍生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即所谓“存在即合理”。然而,无论是自己的方法还是别人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来的,都是理想化地预设出来的。这种理想化体现为一种基本矛盾,即用简单思维所获得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复杂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悖论。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的探究精神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然而,就是在这以关键的环节,部分教师出现了“掉链子”的情况,诸如责任心不高,或牵绊于各种事务性工作,没有能够踏实下来深入研究已有的成熟教学方法并将其灵活综合运用,且没能将方法与学生实际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没能发挥其最高的效益,没有把大智慧与小聪明完美的结合。

3.现代教学手段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方法的辅助工具。然而,过渡的使用以及课堂有效管理的欠缺,降低了教学方法自身内在的价值,使得“高科技”成了方法运用的主角。由于教学手段本身的双面性、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一以及学生主观意识活动等多方面原因,“高科技”的过渡辅助容易误导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

4.部分教学评价活动使教学方法在选择使用上出现偏差

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评价量表等是造成教师教学方法使用上出现偏差的主要社会大背景。教师价值观的现代社会化,有的教师理论功底不深,看不到教学方法背后宏大的教育价值,体会不到教学方法内化创新使用的真实内在意义,悟不透教学方法表面的复杂性,而是“依葫芦画瓢”,求得表面的高效,无法从“课程思政”以及“思政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贵在得法,重在适切,意在育人

由于活跃的教育教学元素,不断更新的教材以及个体多样化的学生思维方式的存在,因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路子。但是从方法论上说,我们只要找对了方法,确定了方向,便可取得成效,可以说“贵在得法,重在适切”。教师“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教师“教学得法”比教学方法知晓的多少更重要。那么,衡量“得法”应该有其标准,即教师投入时间、精力成本最大化降低,而教学效果增量程度提高。

教师不仅仅需要依据“大思政课”教学的具体目的任务、所涉及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现有基础、教师自身素养、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场地条件等一系列要求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运用的适切性、灵活性,更要注意教学方法背后人的个性化因素。对此,我提出以下4点建议对策。

1.依据学校情况优化教学方法,树立完整的观点

我们都知道教学方法的选择有许多的依据,依据学生、教师、环境等各方面条件,选择出教师现阶段能够合理掌控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调查访问学生、同行、领导、专家等完善已有的成熟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领域的个人成长,有取有舍,实现再创造,以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不断启迪教学智慧。

2.解放思想,将方法的改革与理念的变革相统一

技术有的时候很重要,但是技术背后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意志信念更重要。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教师应当自觉克服教法上的实用工具主义倾向,自动过滤掉只追求热闹的教学过程的观念,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相统一。改变追求传承的目的观、僵死的课堂观、静止的知识观、机械呆板的方法观、霸权的教师观、被动的学生观以及单一的评价观,教师先进理念与行为统一协调,心智并重,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以及身心健康,将二者融为一体,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用脑辨析,融合接受教学,杜绝滥用多媒体技术,审时度势,舍子取势,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确定适合本班教学的最适切方法。

3.建立适宜探究的教学制度和氛围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只有满足了一定基础层次的需求,高的层次追求才会发生。那么,在教学方法寻求适切的过程中,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允许教师中有不同的声音,教师可以无负担地投入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反思之中,如多开展教师教学方法交流会和集体备课会,多给予教师较为完整的时间投入研究等。此外,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提供宽松气氛,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疑问是教师进步的最好教材。其次,在宽松氛围下,教师以及学生都要学会提问,问题反映深度,良好的提问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反思,反思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究。再者,过度自由就是不自由,教师提供宽松课堂氛围的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自身课堂管理能力。

4.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

无论是“泰勒模式”还是“目标游离模式”,其依托的都是教学目的,评价具有单一性。“贵在得法重在适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一体化过程中,要用活各种资源,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提升教师水平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实践的功能,从政治引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专家同行、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多重信息刺激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只有评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科学合理的,教师才不会专攻一个方向,才会把视线放得更宽,才会成为“四有好老师”,才会让教师成为好的引路人,成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园丁”。

课堂上的好教师,就是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教学方法就像一个个程序模式,模式就是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结构只能起一个教学质量“保底”的作用,我们讲求好的课堂,高效课堂,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有保底,还要无止境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探究精神,寻求适切的教学方法,在任势中求效益。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教学活动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3期)2022-12-06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小学德育(2022年9期)2022-11-01——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吉林教育(综合版)(2022年9期)2022-10-18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天津教育·下(2022年4期)2022-05-10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期)2021-07-21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2期)2020-06-16

推荐访问:视域 探析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