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医三结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

石海涛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通 226000)

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希望,提高其心理和体质健康水平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之一.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我国腰背痛、颈肩痛、肥胖、“三高”等慢性疾病呈年轻化趋势,部分指标在青少年中的检出率甚至超越成人[1].因此,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及慢性疾病预防非常必要,而研究如何消除青少年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并促进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医学与运动的主要目标均是实现人类健康,两者相互结合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实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联防联控的目标[2].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医学、体育理念进而促进全面健康非常必要,将 “体医结合”融入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中具有必要性和先进性,相比于单纯的“体医结合”模式而言,体教医结合更注重通过教育使学生主动学习、认识和掌握健康要素、体育形式、医疗知识等,更好地促进健康,但目前仍缺乏学校“体教医”三结合模式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实践研究.本研究从2018年1月开始在学校实施为期1年的“体教医”三结合实践,从新视角探讨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新方式,旨在为青少年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1 对象来源

于2019年2月,以整群抽样法一次性抽取某中学6个班级学生共计300名为研究对象,按1~6号随机编号,偶数(2、4、6)班级为观察组(n=150),奇数(1、3、5)班级为对照组(n=150).两组分别有4名、7名学生脱落或因其他因素未能完成研究,最终入组分别146名和143名.观察组中有男生82名,女生64名,年龄13~18岁,平均(16.36±2.02)岁;
年级分布:一年级57名,二年级52名,三年级37名.对照组中有男生85名,女生58名,年龄13~18岁,平均(16.47±2.11)岁;
年级分布:一年级55名,二年级50名,三年级38名.两组年龄、性别及年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排除了体育特长生、舞蹈类学生,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及骨折史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试验前均向学生说明研究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学生均表示自愿参与并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设计获得伦理学审核且批准通过,试验前经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知情同意及学校相关单位的批准.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分布、既往史等.

(2)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参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及季文琦等[3]修订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本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基本医疗、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科学健康观)3个方面共30个条目,单选题按回答正确为准,多选题以正确率≥60%为正确,多道选择题以单选题全部正确判定为回答正确.前期随机抽取100名中学生进行预实验,预实验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基本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总体健康素养知晓率分别为40%、55%、12%和16%.通过对预实验进行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测量,结果显示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为0.703,内容效度指数为0.944.问卷对中学生有较好的适用性.

(3)体质健康评价: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7年修订)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包括体重指数(BMI)、握力指数(握力/体重)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立定跳远、台阶测试指数、1min引体向上(男)或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50 m短跑、耐力跑(男1 000 m,女800 m).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测试,问卷调查均采取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体质健康测试由专业测试员进行测评.

1.2.2 研究方法

研究干预时间为2018年3月~12月,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体教医三结合模式干预.由学校医务室、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卫生健康教育课程老师联合构建“体教医”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机体讨论并制定青少年健康管理策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导论》[5]等,编制青少年体质健康知识宣教手册.学校相关部门予以支持与监督评估,确保多方配合与相互监督.实际干预措施如下:

(1)理论教育:结合卫生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师资,重点开展卫生健康教育、运动健身教育、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与常见疾病特征、膳食营养教育等,介绍健康信息获取方式、基本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措施、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等,提高青少年健康基本知识与素养.每月组织1次健康知识讲座或健康知识竞赛,提高其对健康信息的知晓率与掌握度.

(2)体育锻炼:在体育课程的基础上,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课后体育锻炼,要求每周参与大型体育活动时间≥3 h,以增强体质.开设体育养生功法培训,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并根据成员特征鼓励其选择1~2项感兴趣的运动长期坚持,如羽毛球、篮球、足球、健身操等,并签订契约,督促其按契约定期参与锻炼.组织开展健身或运动竞技比赛,提高青少年的运动兴趣与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3)医疗保健:建立青少年个体健康档案,针对青少年常见疾病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健康检测、功能评估、疾病普查等活动.提供专业医疗技术支持,设置咨询热线或咨询办公室,采用面对面沟通、定期健康素养培训以及疾病知识讲座,结合“互联网+”进行健康宣传,推送健康信息,提高青少年对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视度,促使其认识到疾病与运动习惯、生理卫生的关系,掌握慢性病、传染病发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发病原因、危险因素识别、预防与康复等).介绍疾病诊疗全程信息,如就诊过程、医患关系、基础医疗知识等,掌握基本医疗、健康信息并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在医疗就诊环节纳入健康促进指导,使其明确发病原因、防治与康复知识,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介绍中医养生技法、疾病康复及愈后复发预防等,将慢性病及亚健康者的管理进行医疗与运动结合控制,明确提出运动项目、运动量、运动频率及运动强度处方.

(4)多学科合作:组建健康教育微信学习群,由“体教医”三方定期进行线上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疾病知识指导与质询等,必要时可针对个体开展一对一辅导,并督促成员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并完成运动处方.

1.3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对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1.干预前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体质健康测评结果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体质健康测评结果比较见表2.干预前两组的体质健康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除女生仰卧起坐个数有明显增加外,其余项目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体质健康测评结果比较

健康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受个体先天体质状况的影响,还受环境、文化、语言等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基础教育能够为青少年创造基本阅读、写作、认知能力培养的机会,同时也承担着其健康管理和促进的重要责任.学校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已经获得公认,且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以多形式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途径,如课堂教学、体育活动等[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并要重点实施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计划.体医融合即利用医学引导体育形成,从而形成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而将其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通过“体教医”三结合的形式,可能更符合学校教育的特征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7].

既往学校健康管理中,往往是学校教育与体育锻炼负责健康的上游,而医疗负责健康的下游,难以达到共同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方面存在明显欠缺,而肥胖、慢性疼痛、慢性心血管等疾病的检出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8-10].由此可见,利用一切可获取资源如教师、医生、同伴、网络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获取、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与知识,最终达到管理和维护健康的目标非常必要,而在青少年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开展“体教医”三结合模式可能大有裨益.本研究对在校青少年开展“体教医”三结合模式管理,1年后其体质健康测评结果均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握力指数、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50 m短跑、耐力跑及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等的提高(P<0.05), BMI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有明显提高(P<0.05),可能与日常活动水平提高、测试状态等因素有关,但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整体而言观察组的体质健康测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体教医”三结合模式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对预防肥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和体质健康促进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个体在拥有健康认知、社会技能等基础上促使获取、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的动机与能力,并最终转换和维持健康[11].美国首要州立学校官员委员会(CCSSO)认为,健康素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具备健康素养的青少年应掌握相关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知识、具备获取有效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并避免或减少有害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能够分析科学技术、大众媒体等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2].本研究中,干预前青少年的健康素养知识掌握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的欠缺不容乐观.在开展“体教医”三结合模式后,观察组的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基本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总体健康素养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揭示了“体教医”三结合模式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养,这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当前促进健康工作者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舒泉勇等[13]研究亦显示,在医学类院校教育中开展“体医结合”特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学习兴趣,促进其终身体育健康习惯的养成,这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体教医”三结合能够帮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通过合理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对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并使其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与技巧,从而达到主动管理和维护健康的目的[14].同时,“体教医”三者融合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促进疾病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全过程的知识与技能指导,将体育锻炼与医疗元素融入健康素养促进中,多方位、多元化促进健康素养的形成[15-16].

通过学校“体教医”三结合模式的运用,参与试验的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体能测试成绩明显提升,表明学校“体教医”三结合模式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提高青少年对体质健康及慢性疾病等危险因素的认知,满足运动健康需求并促进体质健康,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模式尚未将社区及家庭有效结合,单纯依靠学校、教师及校医等的管理效果仍有限,且研究对象来源有限,样本数量相对较小,日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体教医”三结合模式,扩大样本来源及样本量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中医“体质”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中医“体质”回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青少年发明家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6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628天吃出易瘦体质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年2期)2015-04-16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推荐访问:体质 青少年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