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土木工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刘小亮*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可以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定量定制方案,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1]。在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中,让企业参与到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来,这对于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任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4]。

1.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盘水师范学院地处贵州西部,当地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当地的工程建设需求,如对穿岩隧道设计施工,大跨度桥梁检测监测,大型边坡的防护与支护等等一系列当地问题来改革培养模式、修改课程体系。因此,最终培养方案制订了适合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7条培养目标:

目标1:具有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人文和科学素养。

目标2:能够独立和以团队协作方式开展与职位相关的工作。

目标3:能够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

目标4:能够选择与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

目标5:能够依据行业规范与标准分析、解决工程与技术问题。

目标6: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

目标7:能够具有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1.2 认证标准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新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社会素养三个方面,12项毕业要求,全面规定了毕业生毕业前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认证标准规定的三大类12小类毕业要求见表1。

表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

从表1分析可知,专业能力方面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的4小类基本专业素养。可以理解为对土木大类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要懂概念,重方法。第2小类为能够分析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各类如建筑施工,桥隧施工中面临未知问题的能力,可以归纳为会思考。第3和第4小类可以概括为能够胜任各类建筑设施的前期设计工作,并且能进一步分析研究,可以归纳为能创新。因此认证标准第一大类专业能力的要求可以用12字来概括,即是懂概念、重方法、会思考、能创新。

为了直观反映工程教育认证的12条毕业要求与7条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将7条培养目标,按总分10分的权重系数值分配到12条毕业要求中去。如图1所示,比如培养目标1,如果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了培养目标1,那么该生在学期间所需要的毕业要求分配是:职业规范占6分,沟通交流占2分,个人和团队占2分,工程与社会占1分。总共完成了这三条毕业要求,那么该生就达到了培养目标1的任务。

图1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权重系数条形图

2.1 专业认证背景下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实习基地的建立和运行不够全面,制度建设两方单位没有达成书面形式的约定。如某建筑企业施工场地受工期时间的限制,往往某一时间段一直在进行某一类工种的工作,而学生在实习期间希望全面熟悉建筑施工的各流程。这样对学生的培养预期不能很好地达成。企业也缺乏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建筑工地实习期间,大多只干了体力活,学不到系统的知识,从而失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经费保障不足。企业本身就是盈利单位,追求的是利益,如果学校配套学生实习的经费不足的话,企业会失去与高校合作的动力。因此在进行高效、长久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时,经费的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2 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校企合作内容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培养计划制订。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一是可以集思广益,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二是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主流的行业发展眼光,可以很好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的建议。六盘水师范学院身处贵州西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以培养学生隧道与地面房屋建筑施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中铁、中建某局技术专家莅临学校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通过诸多专家的建议,最终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企业人员参与部分教学工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比如在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中,可以请企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另外在课程设计环节,获取企业建筑施工资料,让学生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课题,开展课程设计。这一举措的优点在于学生完成建筑企业的项目,调动了其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和动手能力;
而且在与企业进行工作交流时,企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企业可以进行很好的考察,方便企业在学生毕业时招录学生来企业工作。

校内企业研发基地建设。高校和企业以学校各类试验平台为基础,借助高校的高学历人才队伍,配以企业熟练的工程经验,双方共同进行科学研发活动。这一内容最直接明显的体现就是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六盘水师范学院自2018年建成土木工程试验中心以来,其具有完备的试验系统,如结构实验室、工程检测实验室,以及建筑材料实验室等,均可与建筑行业企业进行合作研发。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校外与企业联合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一种常见模式,也是收效最为显著的模式。图2给出了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结构图,由图可以清楚看到高校与企业在学校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合作的详细任务和流程。下面以2018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为例,在与当地某建筑公司共建实习基地的背景下,介绍校企合作的流程框架:

图2 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结构图

一是高校教师根据生产实习的教学大纲,下发实习任务书,分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以实习指导书中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先讲解实习相关专业知识及安全措施。

二是企业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习中充当学生的实习第二导师,并且企业需提供实习场所,在实习中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

三是在高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企业当前的建筑施工场地完成实习任务。内容包括对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前的知识储备及准备工作,测量放线、认识结构图纸,且需熟悉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后的材料质量检验工作等等。

四是实习成效反馈,学生实习结束后双方指导人员共同完成对学生实习成绩的测评。对学校而言,测评成绩可以为本门课程的培养方案修订提供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学生实习中给企业完成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减轻一定的工作量,并且企业可以持续地改进与高校的合作方式。高校、学生,以及企业三者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和融合的关系。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完全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

五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邀请企业与高校共同组织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是增进校企合作共赢方式的最有效的手段。土木工程专业自2016年专业开办以来邀请贵州知名领域专家,组织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结构力学竞赛、土木工程测量实操比赛、装配式建筑模式比赛等等。这类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达到了认证标准中多条毕业要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3结论

针对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需要进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本文提出了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5类合作培养模式。通过使用该模式对历届学生的培养效果来看,这种校企合作的“两共同、两平台、一竞赛”模式,可以很好地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同时为当地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毕业校企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我们今天毕业了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毕业季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22期)2017-06-21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推荐访问:土木工程 培养模式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