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苏少版教学为例

施伟

随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理念不断渗透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所以,部分教师将“多元体验”教学模式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着力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课堂。基于“多元体验”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在运用其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以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等多重感官为载体,精选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官形式的驱动和帮助下,不断强化自身的多元感官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升音乐素养、夯实音乐基础。

1“.多元体验”的概念解析。“多元体验”又称“多感官体验”,它指的是以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为基础,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学生多种体验感为主要目的,有序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让学生在多重感官同步参与的基础上,感受和体会音乐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思想情感,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内化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并能结合体态律动等形式,增强音乐表现力,进而获得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

“多元体验”分为听觉、视觉和动觉三大类。听觉体验是以耳朵为感觉器官,是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体验。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学生通过听觉获取知识,还要求学生利用听觉感官辨别和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和旋律等,在此基础上展开鉴赏、学唱等活动。视觉感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在视觉体验中,以图画、视频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折射出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动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也是重要的感官形式。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和韵律,对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和音乐感知体验具有较强的作用。

2“.多元体验”的理论基础。其一,认知发展理论。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感知运动是人类智慧和一切活动的起源,尤其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学生,其具象思维较强,所以依靠听觉、视觉等具体可感的方式,专注力会更强,学习效果也明显加强。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将“多元体验”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中,以符合学生听觉、视觉和动觉特点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开展相关活动,能够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情境化和律动化的形式中明确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等。

其二,感觉教育理论。感觉教育理论也是音乐教学中“多元体验”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蒙台梭利认为,感官形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强调了感官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感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衍生了“多元体验”教学模式,它也强调通过感官形式积累经验,进而形成对外部的客观认识,这样方能深化知识印象,增强认知体验。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元体验”教学模式,通过精选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巧用体态律动等方式,能全面激活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让学生在氛围活跃、形式优化的课堂模式中产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体验,不断提升鉴赏和辨析音乐作品的能力,由此,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会不断扩充,音乐素养也能有所增强。

1.听觉引领,精选素材,唤醒感官体验。倾听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形式,是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习得音乐知识的前提,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也能了解其背景故事,特别是在学唱和鉴赏的过程中,倾听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而在音乐课堂上,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唤醒其感官体验呢?教师需要遵循“听觉引领”的原则,依据教材中的课程内容,精心选择音频素材,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其基本的旋律和节奏,感知其风格和特点,从而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

以教学《报春》一课为例。本课以引领学生感受春天气息、聆听春天的声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为主要目标,学生应在学习本课音乐知识时,获得较强的感官体验,通过倾听和品悟,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并能通过辨析音调、音色等,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造出符合“春天”主题的音乐片段。

首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依据本课的标题《报春》选择音频教学素材,以网络平台中与雨落声音相关的音频为主,将其整合为一个文件夹,作为课堂教学中焕发学生听觉体验的载体。其次,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班级内的多媒体或音响设备,播放提前搜集和整理的音频素材,为学生提供5分钟欣赏的时间,让学生沉浸在春日蒙蒙细雨的情境中,学生欣赏音频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这些声音中,你们能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指导学生聚焦于“下雨声”,仔细倾听音乐,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对圆舞曲的音乐风格有初步了解,体验歌唱春天的乐趣,深化听觉体验。最后,在课程结束后,为了促使学生将听觉体验转化为音乐创造力,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趣味化的学习任务,以本课的主题以及一年级学生的真实思维能力为基础,指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寻物品,并利用物品开启音乐演奏会。

2.视觉辅助,创设情境,深化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听”是核心,“唱”是内容,而“看”则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对音乐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明确歌曲背后隐含的情境、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借助视觉辅助手段,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鉴赏力明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得以深化。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视觉材料,为学生创设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音乐作品中的具体意境和意象,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和意蕴。

视觉感官的辅助价值和作用十分明显,所以,教师应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视觉体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媒介化的教学资源,创设可供学生欣赏和观看的视觉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深入音乐作品的内核处进行探索,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处于视觉情境中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其将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表达出来,以此加强学生的体验感。

以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为例。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以清新、优美的曲调和自然、流畅的节奏,反映了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轻巧的舞步,体现出歌曲创作者对傣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寄寓了人们深厚的民族情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与本首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体现出视觉感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首先,教师可从本课的教学主题“通过学唱和鉴赏歌曲,体会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以及《金孔雀轻轻跳》的标题出发,在准备教学素材的时候,通过实地探访或者登录网络平台等方式,将有关“金孔雀”“傣族风情”的动态视频资源和图片素材等整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然后,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将其与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相结合,创设一幅秀丽的图画,让学生在情境中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观看影视媒介资料,理解歌曲中“展翅开屏、竹楼彩虹、拍手笑”等意象指代的具体含义,通过极具视觉体验感的素材,展现出本首歌曲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为学生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再以教学《忆江南》一课为例。这是一首反映江南秀美风光和水乡景色的音乐作品,具有质朴、情真意切等特点,展现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热爱和赞美,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领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深厚情感,让学生体验歌曲意境之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和合唱等唱法。

在教学中,为了达成上述分析中提及的教学目标,教师先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结合《忆江南》中的主要内容,设计和制作与歌词相对应的动画视频,将“六大古镇风景图”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将静态的歌词动态化、具象化。然后,在导入阶段,教师为学生播放动画,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悟音乐作品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完成观赏任务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在动画中获得哪些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发掘江南秀丽风光中的情感要素。最后,在学生对动画中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后,教师便可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视觉手段的辅助下,更加快速地投入“江南美景”的情境中,并在情境中感知歌词之美、江南风光之美,由此,学生便能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

在“多元体验”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发挥视觉感官的辅助作用,将其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视听结合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欣赏音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音乐课堂的创新性和感染性明显增强,学生也能在情境中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深厚情感,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有利的举措。而在学生的视觉感官愈渐活跃时,学生也能主动地利用视觉感官需求学习知识、鉴赏音乐作品的途径,音乐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会不断加强。

3.动觉嵌入,体态律动,增强认知体验。动觉感官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形式展开体态律动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节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音乐知识。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动觉感官嵌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利用体态律动法展开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肢体的协调配合分析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此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以教学《动感拉丁舞》一课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聆听、演唱、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歌曲中的舞蹈性特征,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创新才能,编创与歌曲相对应的舞蹈动作。

在动觉嵌入的教学中,依据《动感拉丁舞》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示范拉丁舞手势动作,运用体态律动法指导学生通过拍手、跺脚、耸肩等多样化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塞林托》《拉库卡拉查》等歌曲中鲜明的节奏,展现出歌曲的舞蹈性特征。而在展开体态律动活动的全过程中,学生也能大致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基本知识。基于此,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美丽的塞林托》这一民间乐曲,编创与其节奏、旋律相吻合的拉丁舞蹈动作,在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下,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找准其节奏划分特征以及音调、音高等特点,然后利用体态律动中的基础动作,编创一套形式优美的舞蹈动作。当学生完成编创任务后,教师在班级内组织集体活动,要求各小组分别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以歌曲为伴奏,通过舞蹈动作传达歌曲的节奏特征,表现出整首歌曲活泼、奔放、俏皮、幽默的风格,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以体态律动法激活学生的动觉感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展现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并要求依据歌曲编创动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深入情境中体会音乐作品节奏的轻快和铿锵,如此,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也能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在全面认知和解析“多元体验”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精选素材、创设情境和体态律动三个主要策略实施“多元体验”教学模式,既能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友好和活跃的学习氛围,又能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鉴赏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从而获得艺术体验感。此外,利用“多元体验”模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和课外活动中,以此加强其体验感。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感官情境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06-10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3期)2020-05-30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感官训练纸模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4期)2018-02-10感官训练纸膜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2期)2017-05-31感悟三角形的高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08年4期)2008-07-11

推荐访问:音乐课 为例 堂中